APP下载

教师特性价值的实现意义

2015-11-18宋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感能力教师

教师要胜任本职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他对自己职业意义的理解,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以及如何将自己处于某种地位,能采取何种方法来实施教学。教师的这种意识对于他在学校里承当的多样性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对自己的施教对象予以了解,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的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态度。

一、认知特性

(一)智能水平

有事实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从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进步、从教务督导人员的评

定来看,同教师的智力水平仅仅只有微小的相关。因为,一是教师主要来自于智力水平分布上端的25%这部分人群中,因而智力与教学成效应有的相关大为减少。二是智力在对教学成效的影响中,知识多半作为一个有限的因素在起作用,最低限度的智力水平显然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智商偏低者一定当不好老师,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超过某一临界点后,教师的智力水平就与学生学习的结果没有重大的因果关联了,而其他一些认知因素,却是影响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实验数据表明,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显著的相关联。就此意义说明,一个在职教师,认真务实的教学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以教学准备阶段为例,需了解学生特征、分析教材难易、设计适合的方法、编写教案等,应体现到:研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适应性,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和教学程序的合理性。这些都应成为称职教师应具的职业能力。

(二)学科知识

教师表述的清晰性,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由学生提供反馈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而判断,

从而得知自己所教这一学科知识是否被学生真正掌握。但这仅是一种主观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所教的这一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并能游刃有余地地予以迁移扩展。因为当前学校对教师教学的测定评估并不能做到科学性的认定,显然,在测量教师的认知变量上存在困难,在测量学生相应的学习结果方面也同样存在不足。所以,教师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除了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外,更需要不断砥砺学业,储藏渊博的学科知识功底,做到能教、善教。

(三)教学能力

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技巧、想象力和敏感力的话,一般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认定的事实是,教师安排的学生活动越是有条理、有系统,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由此可以认定教师所具有的这方面的特征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正相关联系。举例在授课中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为例。

A.对比(类比)启发。教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对属性(或共同属性)的两类(或几类)事物比较对照,以求研究事物的貌异质同(或貌同质异)的思维方式。

B.分析启发。教师从命题的结论出发,提出一系列“欲证此,先证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直追溯到命题的条件。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归纳(演绎)启发。教学中,通过练习或实验,由对教学内容的若干特征的研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识活动,通过对比、联想、分析、综合,找出它们共同点,产生对一般情况的认识(演绎则为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揭示其中的规律性。这种启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当然,教学中涉及到启发式的方法不少,这里旨在从教师的责任角度而言,更是一种教学的能力。

二、人格魅力

上面提及的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诸能力,主要决定了他能否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的话,那么,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便决定了他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與主动性,即所谓的教书育人。这里所谓的“促进”指的是,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巩固积极待人的态度以及克服焦虑感等等。以下分别阐述几个重点类别。

(一)理解别人

理解别人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能力,它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品质构成,包括:心胸豁达,敏感知性,感同身受和客观冷静。

心胸豁达。我们总是根据自己衡量感觉和情绪情境的参照系来感知、认识、谈论事态和他人,并产生相应的体验。假如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标准,那么我们就越是能理解并适应和自己参照物不完全相同的种种变化。因此,心胸豁达的教师能够容纳和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感情以及价值观。他能对各种性格类别的学生表示关切,并同他们和睦相处。这说明这些教师的灵活参照系不再受固定的期待所限,就心胸豁达的适应性以及可接受性而言,这必然产生教师好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体察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包容性,即教师能包容和自己不同的各种价值观、信息与意见。

敏感知性。教师要能在自己与学生关系中出现变化时,及时作出反应。尽管心胸豁达可能使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和确切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上的反应。这就说明教师要具有另一种能力,即对学生非语言表达的某种需要,或是情绪上或是难言之隐,都能敏感接收并作出超越表面层次的深刻理解。

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是在敏感知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反应,即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人的内心,并同情他人的情绪感受,从而产生与他人相同的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并非是说教师在感觉上能意识到自己就是他人,而是教师要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份,将自己与他人的看法和情感连接起来,并且让两人在教育情境中相遇时形成一个统一体,而不是将两个人持久地并成一种看法或情感。

客观冷静。客观冷静似乎和感同身受是截然相反的观念,其实是一种处事态度的两个方面,作用是一致的。感同身受是让教师感性的理解,客观冷静则是使教师理性的干预。这种品质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够客观地理解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需要有细微区别,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且,只有教师能够较好地控制对发生之事的情绪参与,避免主观随意性的诱惑,才能有可能增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交往潜能。就这一意义而言,教师的个人品质对有效学习的结果往往比教学方法或技能更为重要。

(二)与人相处

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传达情感、知觉、技能和观

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即使在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之后,也是如此。

真诚的态度。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要表现出真诚的态度,要赋予同情心,体察学生的感情,尤其是尊重和关心他们。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有情感沟通,达到彼此心理相容。然而,重要的是,不能将真诚与自我放纵混为一谈。教师不能为所欲为地表露出情感,相反,应当表达出为经验和教育证明有益于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师在和一些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交往时,如果表现出过分的同情,结果会使得“他”无所适从,产生反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想表达同情,也只有在有助于“他”的情况下才能表达。同其他一切有效的人格特征一样,真诚体现了一种相宜而明智的态度,既不为专横所引诱,也不趋炎附势,而是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奉献的精神,是自己与别人相处、共同而适宜的分享。

平等意识。出于帮助的热情和向往成效,教师在和学生的关系中有意或无意地会表現出强势的心理特质,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良好意愿发展。当然,这对一些听话的学生比较奏效,而固执的学生则更愿意接受教师以平等的态度,通过一系列的诱导、疏导、开导或劝导,在增进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依赖感中接受教育。因此,有理由相信,当教师对学生持积极认可的态度,那么发展和变化才最有可能发生。

交往技能。教学基本上是一种言语过程,其中要用词来传递各种抽象的情感、见解与观念,因此教师应精通学生所使用的语言,以便能够在各种情境下,就不同的课题同学生交往,并使之为学生所理解。语言的熟练不只意味着具有充分的词汇、合乎逻辑的、清楚明确的说话方式,而且还意味着要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意义的能力。在课堂里,教师必须能够预期到同样的字眼将对不同的学生发生不同的影响。这种预期到接受意义的能力,能够帮助教师用字遣词,使用不同的字词向不同的学生传达同样的意义。而另一个方面,涉及到人们感觉到的意思和含义,不用讲出意图,但别人可以感觉到,因而同样是可以很好地接受。所以教师可以用隐藏在口头语言背后的关系和微妙的信号引起情绪和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又因为理解和接受的相互联系使信息内容得以加强和充实。

总之,教师如何来呈现自我观念,以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状态及知识的准备状态,这些都同教师的胜任能力有关,即良好的教师特性。

注:宋波系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情感能力教师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台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