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5-11-18李美颖
李美颖
留学生回国,会受到很多人都质疑:归国发展,有“钱吗?实际上,当中国的青少年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让我们倍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热爱自己的祖国,就时刻不忘祖国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时刻谨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贡献自己的祖国,教育事业为先。
一、当代中小学生素质现状
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打破了应试的桎梏,解除疲于题海的束缚,广大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参与各项创新活动的能力得以提升。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德育”,“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毋庸置疑,“德”是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与此同时,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长辈、逆学逃学、辱骂殴打教师、沉溺网络游戏、吸烟酗酒、参与赌博群殴的“问题少年”屡见不鲜。无疑,这些少年的“问题”无益于中国梦的实现,给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一般理解
(一)文化的定义
1871年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辞海》里指出: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为文化。哲学里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字形上看,“文”字上边的“一点一横”表天下万事万物归类归象的符号。文字下边的“一撇一捺”又表治理安定。那么,“文”就表示天下治理发展的一种状态。当然,主体是向稳定态,美好态方向治理发展。“化”,为演变,演化。表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的过程。
文化与武化相对应,“武”字右边的“一横一勾一点”表示一绳系着的箭,用来射出去。箭也是戈的一种。所以“武”表示“以戈止戈”;“武化”则是一种激烈的治理变化过程,其中蕴含强烈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或说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理论。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
“国孝正理,忠善真诚,仁义康智,素俭清廉”为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三)爱国主义的概念
爱国主义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准则,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民族主义的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捍卫祖国利益和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爱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据调查,近年来,初中生不明是非、不知荣辱的现象日渐严重,叛逆的少年已养成虚荣娇惯、恃强凌弱、盗窃抢劫、拉帮结派、早恋群殴、吸烟酗酒以及沉迷电脑游戏等不良习惯。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学生们学习到的不止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事的好习惯,预防青春期的各类问题。最终,好习惯造就德才兼备的成功者,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与生力军。
三、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增设传统文化课,师生共学传统文化:《三字经》、《诗经》、《离骚》、《弟子规》、《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易经》及《论语》等。
(二)解放学生,应先解放教师队伍
取消一学生分数为参考的教师考核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再教育,取消以学生平均分为主的考核,鼓励教师放开眼光,“教学共进”,改变死盯分数,给学生加压的现象。
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拓展到教师队伍。改变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考核,增设传统文化课讲座,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同时,启用作风正派、思想高尚、心底善良、勤劳朴实的爱国教师。整顿教师队伍的作风,肃清不正之风;严格管理教师作风纪律,严厉打击“伪君子”。运用传统文化的道德观改造有作风问题的教师。
(三)降低文化课的难度,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杜绝死读书本,提倡学以致用
小学文化课考试分为笔试部分与能力部分。笔试部分考查基础知识,能力的分值来自小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外语考试定为国家统一考试,语文与数学由全国统一考核,以级别取代分数。减缩小学课本的知识范畴,采用与生活联系密切且浅显易懂的内容。减轻师生应付考试的负担,减轻课业对学生的束缚,放权让学生回归生活。
采用“少而精、少而简”的课业,为学生营造放松舒适的学习空间,学生将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康活泼的体魄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杜绝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带到生活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积极地投入创作与发明,增强创新意识,促使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地发挥。
(四)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
第一,小学一周三天“零作业”,周六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周天落实传统文化。
第二,为辅助传统文化课,学校定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开设心理健康课,引导少年树立爱国思想的同时,培养其健康的身心。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回顾历史,再现战争年代祖国与人民饱受的苦难,警钟长鸣,将激励少年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读书。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开设心理健康课,及时给与“问题少年”心理辅导,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训练其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学习与人团结合作,与中华同胞友爱互助,杜绝损人利己的思想言行。
第四,设多所“问题少年”再教育的学校,教育教学围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法制课、文化课、政治课、劳动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