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5-11-18姜炜霞
姜炜霞
美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索质的基本途径。美育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一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美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古希胎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关于心灵的教育,即艺术教育。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往日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优美的的作品象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教师轻松自如、得体大方、庄重优雅的教态,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生动清晰、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的例证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陶醉于艺术的享受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所精选的美文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表演”,在语言、思维、操作工具、肢体活动中充分显露他们的创造才华,使之品尝创作的自由和乐趣,从而使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外调节机制,因此得到平衡发展,尤其是从内到外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发展。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课堂入手。
在智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全而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善人格的有效方法。从心理结构来说,它使受教育主体在智能结构、情感和意志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因此,在智能形成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智能的健康发展,而且促进非智能因素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受教育者在合乎规律的形式下经过艰辛努力完成了一定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自由驾驭知识的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从而能形成更加明确的选择意向和目标。另外,情感的调动、意志的保证又能使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灵感触发,成了推动智能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智能、情感、意志三种心理结构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有效地避免了把受教育主体变成单纯的知识储存器的弊端。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家总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基于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自我。
“披文”者,即注重形象的再现,因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披文”的目的在于“入情”,因为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了。马克思说:“像照镜子一样,人总是在别人那里发现了自己。”这种发现即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便是美。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语文美育应该服从语文教学的总体需要,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
语文中的美育就是培养美感。美感是种效应,一方面是文学作品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课文产生心理反映。这种反映表现为诱导效应、净化效应、谐谑效应等。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产生这种效应。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怎样才能建立起上述种种美感效应。在语言符号出现以前,人的机体与环境的协调适应是以一种变化的张力为媒介实现的,以人自身机体与环境达到结构上同形对应,现代人的思维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照中的形象,是凭借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第一步先突出美的形象性。
例如,在讲授《自杨礼赞》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时,我没有采用那种偏重理性的分段分析方法,即让学生先分段,归纳段意然后讲解篇章结构。而是紧紧抓住课文中的感情线索,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礼赞自杨树的过程中感情的波浪式的抑扬变化,哪里是情感高扬的浪头,哪里是情感低折的波谷,哪里波涛汹涌哪里轻波荡漾……把着眼点放在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变化上,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了解自杨树生命所在,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其谋篇布局的特点,进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语文学科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当然语文课活动中的美育,也為创新人才的培养拓宽了途径。
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见诸活动。通过课外教学活动课,使学生有所学习、有所创作、有所创造,产生出创新的成果,进而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在活动课美育中的创造性发展,对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积极的促进了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叫以观赏到“亮丽”的鲜花。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很多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用,语文活动课中的美育,对于形成学生健全积极的人格和个性也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凡是在语文活动课上表现活泼、积极的学生,其思想品德也优良,个性表现力强,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强。这证明语文活动课美育确实为学生创造发展拓宽了路径。
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语文学科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三弦,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善于发现美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有一颗流淌着爱的心灵,就能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