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创新教育

2015-11-18唐鸿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发明受教育者误区

唐鸿

创新教育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的创新活动,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受教育者。

一、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起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育者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三、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它能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提问则是启迪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特定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使人们看问题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发现,新的科学成果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实践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变传统的演示性实验。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实验用品,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作能力。有时实验不一定获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进行实验,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五、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现代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瞬息万变的信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创新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因为是在不断摸索的阶段,没有实际的范本可以参照,所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多人都走进了创新教育的误区。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对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误区之一:创新教育就是“小发明,小创造”。

谈到创新教育,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自然地与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相联系,认为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多的学校,创新教育就有成就。因此,就有学校提出“小发明,小创造”的指标,教师、学生想方设法为此努力。这些促使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创新教育产生了误解: 创新教育就是“小发明、小创造”。

误区之二:创新只是少数天才学生的事。

许多教师以为创新是人的高级智慧,非一般学生所能拥有。其实,创新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与倾向。关键是我们后天的教育是否尊重、保护并培育了这种潜能。《学会生存》曾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人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不完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因素也是重要的决定力量。所以,创新教育应具有全体性,应面向每一个学生。

误区之三:创新只是课外活动的事。

也有许多教师以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发展知识是课外活动的事。实际上,这种区分是人为地割裂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日常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为全部现代教育的精神特质。其中,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所以,创新教育还具有全面性,是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改造。

误区之四:创新只有正面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创新是“正面的”“好的”事情。殊不知,创新是一种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使人类致祸。现代社会的高级犯罪有哪一宗不是创新的结果呢?创新只是工具,并不是方向本身,创新还不能单独成为目的,创新教育也不能代替现代教育的全部,它必须与道德教育整合,培养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把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引向为人类造福的方向上来。所以,创新教育具有双重性,现代教育必须致力于相互整合,兴利去弊。

只有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了创新教育,才能更好的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有这样的认识,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引导,为将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发明受教育者误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科技小发明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小发明的乐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