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2015-11-18刘自勋汪佳莹陶燕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士代表考核

刘自勋汪佳莹陶燕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刘自勋汪佳莹陶燕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是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共性和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从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两方面设置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从政治素质、专业成就、群众基础三方面分别设计一级、二级考核指标和权重,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的量化结果。分类评价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岗位特点和不同属性确定每类党外代表人士考核的侧重点,党外代表人士是教师岗位的,侧重于评价教学能力、学校评估、师生反映等;党外代表人士是科研岗位的,侧重于评价科研层次、数量、成果及转化等方面的表现;党外代表人士是管理岗位的,侧重评价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价侧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民主党派骨干侧重于评价其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及本职工作等。本文认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必须建立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各部门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严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流程,注重考核评价结论的运用和信息反馈。

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主要包含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副处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市委常委、高校民主党派副主委以上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非中共人士,杰出人才(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中的党外人士,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职教社社员及统战团体中担任一定职务的非中共人员。他们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强校、协同创新和文化引领战略的顺利实施,是高校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程。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党外代表人士缺乏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些影响。因此,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新常态下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高校统一战线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南。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高校引进了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包含国家千人计划、省市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这些高层次人才在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一定的代表性,有的成为学科领域带头人,有的已经担任高校校级、学院及部处领导,为高校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中有些已经加入民主党派或统战团体,也有些由于国籍等特殊原因,没有成为体制内的党外代表人士。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新形势,用科学的体系评价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贡献,用合理的机制来建立激励和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规范,用良好的作风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二)是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举措

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人才,是培养、选拔、举荐和使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关键。长期以来,高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和操作规范,为干部的培养选拔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对党外干部的作用特点未有特殊体现。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和考核问题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当各负其责,加强日常管理考核”,但目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与中央要求和党管人才的原则不相符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局出发,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规范考核内容,明确评价主体,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标准、方法和激励机制,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高校举荐、选拔、任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奠定基础。

(三)是推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

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出一曲曲多党合作的优秀篇章。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对民主党派有着独特的感情,他们热心党派工作,得到党派成员的认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继承优良传统,自觉与共产党真诚合作,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但他们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政治群体,具有与老一代代表人士不同的鲜明特点,尤其是高校近年来引进的大批海归学者,他们海外阅历广、思想开放、价值多元、业务水平高、办事能力强、社会影响大,他们中许多人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佼佼者。因此,对于他们的评价不能用过去那种单纯定性评价的做法,必须针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政治引导,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合作能力,发挥导向示范,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才能推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原则

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考核评价要力求全面、系统、科学。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使每个领域中各项指标独立成条又互为补充;坚持科学合理,用科学明晰的评价标准进行,力争客观公平,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一)分类指导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与其他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相比既有相同的属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管理分类上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既有专门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有以科研为主的研究人员;从工作性质看,既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管理人员;从政治属性看,既有民主党派成员,也有无党派知识分子;从履职岗位看,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骨干。因此,高校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既要设置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也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综合评价,坚持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二)实用简便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一般都是学校各个岗位上的骨干,担任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有些还身兼多职,因其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他们挤出时间、放弃休息,积极参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团体等社会工作。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不能像对一般干部考核那样复杂,要在保证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的情况下,力求评价指标简化,统计方法易行,数据采集便捷,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统一。

(三)科学合理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符合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和培养、选拔、任用的客观规律;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培养使用和服务管理结合,客观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和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要反映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党外代表人士素质和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符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性是根本,专业性是前提,群众性是基础。因此,本文在设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内容时,重点以政治性、专业性和群众性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不同岗位的特点,突出专业性指标在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安身立命之本,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关系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壮大。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鉴别能力、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1]。政治立场主要是指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政治鉴别能力主要是指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能明辨政治是非,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思想上清醒,坚定支持中共中央的决策,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政治理论水平主要是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统战方针政策等,能够运用统战理论分析问题,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党派、统战部、组织部等举行的理论学习与培训。政策执行能力主要指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党委重要决策,结合本职工作,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学校和社会发展大局。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思维敏捷,思想多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现象,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能明辨大是大非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同依法治校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与高校党委团结合作,同心同德。

2.能力素质

主要包括履行职责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履行职责能力既包含履行本职工作要求,出色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的能力,也包括履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做一个合格的代表、委员和党派成员的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指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党派、统战部等组织的重要会议、活动;具备良好的调研能力和建言献策能力,提交的高质量提案、议案被有关部门采纳。组织协调能力指能够组织或协助本部门、本领域、本党派、本团体等做好发展规划,协调和处理各类复杂关系,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合作共事能力指与同级单位党组织、所在党派、团体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与同事、党派成员共同致力于事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群众诉求,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等。

3.社会影响

主要包括工作成就、群众基础、社会贡献和地位等。工作成就包括专业成就和岗位贡献;专业成就主要指专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贡献等方面,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学历、学位、职称情况,教学科研成果和所获荣誉称号,在本专业领域内所处的地位等。岗位贡献主要指在本职岗位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取得突出成绩,近年获得相关荣誉或奖项。社会贡献和地位主要指在人大、政协、党派等担任一定职务,并为推动经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社会地位指在本专业、本领域有较高的声望、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群众基础包含群众支持率和认可度,主要包含在本职工作单位、民主党派、团体等组织所联系的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在自己从事的行业或领域内得到同行普遍认同和支持等。

(二)分类评价

由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所处岗位和从事工作的属性不同,在履职考核中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岗位属性确定考核的侧重点,设置相关考核指标。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考核评价表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分类考核评价表

对教学岗位党外代表人士考核,侧重于其教学能力、学校评估、师生反映等;对科研岗位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侧重于评价其在科研层次、数量、成果及转化等方面表现;对管理岗位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侧重评价党外代表人士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价,侧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对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考核侧重于其在自身思想建设、组织生活创新、队伍建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及发挥党派成员服务于中心工作方面的表现。对无党派代表人士考核侧重于评价其参加理论学习、发挥群体作用、服务科学发展、组织特色活动的情况。

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的运行机制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需要组织力量进行具体实施和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这就涉及到评价主体和信息采集问题。

(一)建立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各部门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领导主体、工作主体和协作主体以及各自的责任。由于考核评价涉面较广,成员隶属关系复杂,高校党委要作为领导主体,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同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考核评价涉及的党派、部门较多,单靠统战部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作为协作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统战部作为考核评价的组织者,要牵头实施,向协作各部门讲清考核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评审规则和主要流程。在考核评价机制中,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规范有序采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数据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采集是考核评价的基础。统战部要对此信息采集方式、范围、内容、材料、流程等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严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问卷、表格及流程,对相关协作主体单位进行业务指导,以保证所采信息的客观、准确。信息采集工作可以通过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填写《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基本信息登记表》采集基础信息;通过各民主党派、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党组织,采集了解其思想、工作情况及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社会影响、群众认可度、工作成绩等基本信息;通过党派市委、人大、政协了解其参政议政情况;通过其所联系的群众以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作进一步了解,以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采集工作,要扩大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优秀人才进行专项调研,确定在近期、中期、远期拟作培养、举荐的人员,把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同时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人才库,分门别类地把采集到的信息资料输入到人才库。

(三)注重考核评价结论运用和信息反馈

统战部要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并专题向高校党委分管领导作全面系统的汇报,高校党委应把履职考核结果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培养选拔的重要依据。对评价优秀表现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应纳入高校重点选拔、任用和举荐的人选范围,对考核中表现较差的,要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对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履职考核是考察和评价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但考核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把履职考核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培养、选拔、举荐和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才有利于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才能激发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的极大热情,才能团结、凝聚和引领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1]石有健,李艺.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4):18-23.

(责任编辑:周凤)

10.3969/J.ISSN.1672-0911.2015.06.038

D613

A

1672-0911(2015)06-0038-05

2015-11-09

刘自勋(1969-),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副研究员。汪佳莹(1984-),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讲师。陶燕敏(1955-),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士代表考核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内部考核
WHEELS IN MOTION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