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护理体会
2015-11-18刘岩
刘岩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476000)
门脉高压是各种因素导致门静脉血液循环受阻进而促使压力升高的疾病[1]。出现门脉高压时,纤维结缔组织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及脾脏淤血等导致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为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是通过介入栓塞使脾实质出现缺血性坏死,之后机化萎缩,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此文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男3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9.56±1.13)岁;依据脾功能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3级:16例为A级,26例为B级,8例为C级;实施手术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学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插入导管选择性进入脾动脉近脾门处,实施血管造影,观察患者脾动脉分支和血供状况,透视下缓慢推注适量造影剂混悬液和明胶海绵颗粒,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①术前护理: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作全面了解,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法和目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并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物。②术中护理:对情绪不稳的患者应加以安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在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③术后护理:嘱患者平卧,避免挤压致脾脏破裂。对于不能保持术侧肢伸直位12 h的患者,应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通过束缚带协助。并对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和渗血等进行观察,每半小时对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1次监测,持续监测3 h。指导家属对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1.3 观察指标 记录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观察脾脏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50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脾脏体积缩小,且门脉直径减小;3个月后,肝功能好转,血小板和白细胞恢复正常,白蛋白升高,腹水消失。所有病例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一过性发热、左上腹疼痛、胃肠道反应等),通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且未出现严重感染和死亡病例。
表1 术前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s,×109/L)
表1 术前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s,×109/L)
时期 n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护理前50 3.23 ±0.36 37.56 ±1.54护理后50 11.65 ±0.95 93.57 ±2.01
3 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脾切除手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成熟方法,但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极易引起恶性感染,甚至导致死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4]。但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基于疾病带来的疼痛和对手术的恐惧,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此时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5]。本次研究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和营养支持,可明显提高栓塞术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潘留勇.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治疗84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9):1274 -1275.
[2]成芳,唐映梅,杨晋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12):1829 -1832.
[3]黄夺夏,彭国忠,陈铃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1):20.
[4]袁惠,贺长斌.门脉高压性脾亢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微创医学,2014,9(2):248 -249.
[5]陈聪英.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8):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