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智慧家长的成长之路

2015-11-18

杭州 2015年9期
关键词:智慧时代家长

大数据时代智慧家长的成长之路

主讲人:金忠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面临着挑战

大数据是什么?十几年前风靡世界的一本书《哈利波特》,里面的女主人公赫敏被称为万事通。在那本书面世的同一年,出现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就是通过百度、Google就能知道一切。它们作为无所不包的超级百科全书和无所不知的老师的身份角色向我们走来,所谓指尖下的世界,移动的智能终端超越一切的疆界,涉足所有的领域。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身份证、钥匙、钱包都可以整合进手机,“一机在手,全球在我手中”的时代正在到来。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表现——上网成为学习、生活、娱乐本身,网络技术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工作乃至思维方式。到2020年,全世界的人口有70多亿,而实现智能互联的设备预计将达到500亿乃至1000亿。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互联网+的创时代,互联网正在跟传统的所有行业实现深度的链接乃至融合。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当大数据、云计算、慕课、翻转课堂、颠倒教室一系列大数据时代的新名词、新浪潮不断涌来的时候,父母和家庭教育、老师和学校教育都面临着挑战和冲击。

中青报曾有一个大样本的调查,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好老师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六成以上认为影响非常大,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这个调查对老师而言当然颇感欣慰,但当问到老师最缺什么品质的时候,来自调查对象首选的不满是不会因材施教,其次缺少现代教学的民主观,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后面依次选择的是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等。

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是从因材施教到教学相长,但如今似乎没有很好地发扬光大,向发达国家学习的现代教学民主观似乎也没有扎根,所以我们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界和日常的课堂呈现出一种“不古不今,不中不外,不伦不类”的尴尬。所以,以新课改为目标导向的课堂要三维目标合一,即知识的目标,方法的目标,还有态度、价值、情感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在课堂上的孩子掌握知识,也要让他把握方法,更要培育健全精神世界,激励孩子要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独立面对职业。

当老师为此踌躇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在为此不安,因为处在大时代中,学会做智慧的父母是每个家长面临的新挑战。2013年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有一个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课题调查,在回答最困扰的教子问题时,选择孩子学习的比例高达60%。所以,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今天的父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这又是家长们最大的知识短板。2014年中国城乡教育白皮书随机抽选十万名以上的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的父母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不知道教育方法的父母占了40%,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在1/4以上,超过一半的父母认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非常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

所以,今天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或者说云计算。它呈现为这样4个特征,简称为4V,分别是大量、多样、高速、价值。信息与数据是大量的,同时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而它的速度日新月异,被称为高速公路。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样的大数据,它便有了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领孩子成长,在海量的大数据里,聚焦、提取有价值的教育元素,这是这个时代的新挑战。

不仅要让在课堂上的孩子掌握知识,也要让他把握方法,更要培育健全精神世界,激励孩子要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独立面对职业。

当知识载体深刻变革的时候,家长应随之改变

用几个例子说明这个时代的确存在挑战。第一个现象,很多孩子变成了不想长大的一代。网上出现了一种萌文化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就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不想成长,不敢直面未来社会的严酷竞争。第二,二胎政策对独身子女的影响。孩子们不希望有新的孩子出现分享父母的爱或者财产,这就是早熟的倾向。第三个例子来自班主任的困境,很多老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源自无法猜透学生的心思。最后便是孩子难教的大问题,父母跟孩子之间总是很难进行合适的沟通。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继续看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后妈为了跟孩子亲近,就拿出手机说,上面很多功能我都不懂,你玩这个东西特别精通,要不你来教教妈妈。然后这个儿子就教后妈怎么玩。这会让人觉得这个后妈很傻,但大智若愚可能是对这种行为更好的诠释。这就显示出了父母的大智慧,有时候发现这个父母好像很笨,而所谓的聪明的做法,恰恰是一种笨的办法。真正的聪明和愚笨需要时间的检验,百年树人才是教育规律。

央视的新闻调查报道果壳网的MOOC学院时说,了解慕课的最好方式是自己去体验。今天的网络技术不应该成为障碍,而是极大的便利,如果有这个心思就可以自我培训。2011年被称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之年,呈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美国纽约时报将之称为“慕课元年”。三年过去了,今天的知识载体造成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正在越来越深入,所谓知识载体,以往的书叫龟甲之书、啄木之书、布幕之书,到今天的白纸黑字的书,再到当下拿在手上的被称为移动终端的书。

央视的新闻调查报道果壳网的MOOC学院时说,了解慕课的最好方式是自己去体验。

未来可能就是后喻的时代,长辈也需要谦卑地放下身段,向孩子们学习的时代正在到来。

当知识载体发生这样深刻变革的时候,家长的学习方式、引导孩子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个80后心理老师的辞职信。从事任何职业可能都会面临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实际上做父母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当这个瓶颈到来的时候,就需要用转变突破人生的困境。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活动不应拘束在督促孩子看书、做作业。网络教育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值得思考的新时代的主题。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站为载体、以家校合作为有效途径的现代教学模式正在慢慢形成,据统计,数亿网民中学生网民已经占到1/3以上的比例。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很好的话,他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它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那么,什么是好的家校合作?除了两方面的力量整合之外,还必须思考今天的父母如何主动跟学校老师沟通,大数据时代的通信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通道,比如班级博客、微博、QQ群、家长论坛等都是分享的平台。

未来可能是后喻文化时代

我为家长提出四条具体的建议,第一,急需转变教育观念。过去,父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提升孩子的课堂学习成绩或者某一类特长上,忽视了孩子的道德素质、劳动技能、审美素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育,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动手能力又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国际心理学的泰斗皮亚杰研究出,学龄前儿童的动手能力对逻辑思维的至关重要性,所以这样一种正确的观念需要首先确立,并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自己在其中也能接受教育、学习成长;二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三是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开放式的现代教育转变;四是从老师、课堂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及家校合作的教育观念转变。这就是全新的属于现代家长的现代教育观。

第二,提升信息素养。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状况统计报告,到2014年6月份,中国网民超过6.32亿,其中10~19岁的网民规模高达1.54亿,还有大批10岁以下的小网民正在成长。所以父母要掌握一些网络方面的知识,如果什么都不懂,儿女也不愿意跟你沟通。我们要把古板的、传统的家教这个模式转一转,需要父母跟着儿女一起去探索数据世界的奥秘。在家庭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学校教育给孩子的是书本知识与认知能力,这就是互补,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里学习抽象知识后,回家继续拼命看书做题目,教育上只能雪上加霜。

第三,营造良好的氛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本身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所谓的潜课程就是家庭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孩子身上透视出的是父母的影子。社会学里有三个时代,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这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种参照。前喻指学习教育方式主要是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时代是晚辈和长辈同时学习的时代,这个时代往往指在工业时代、知识时代的今天,应该彼此学习、教学相长。未来可能就是后喻的时代,长辈也需要谦卑地放下身段,向孩子们学习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在今天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家里面有没有书架?书架上是否放满五百本书?晚上睡觉之前是否养成翻书看书的习惯?美国课堂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一周读一千页的书,到星期六将一千页用自己理解消化的语言浓缩为两张纸,这可能正是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需要反省的地方,教育的差距在于教材和老师的教育方式。

第四,做好角色转换。慕课所带来的课程教学的创新,对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对父母也是如此。所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力量和自觉意识,是父母和老师需要思考的大问题。家长要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的角色,在引导孩子成长的同时,收获自我成长的智慧和幸福,从一个层层加码的题海战术的执行人,转化为循循善诱的心理能量的挖掘者。

做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家长”

大数据时代是两代人携手的新前景。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孩子的幸福港湾,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伴最久的老师。为了我们孩子的持续发展,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挑战,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好老师。

做一个好家长、好老师,首先不要让孩子厌烦你、躲避你。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要学习、要成长、要智慧,用智慧去引领孩子,这就是做“智慧家长”。智慧是什么?如果要基于爱心并借助知识去运用能力,我们自己首先要领悟生命的精髓。用一句话把知识与能力、理论和实践、仁爱和洞见相统一,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政治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生命个体的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对自由给出这样一种解读,当人知道在特定的时间和场面需要自制的时候,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自由,才能够行使自由的权力,自由并不是任性。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话,关键是从老师到父母、从家庭到学校,如何践行并夯实这种好的理念。

基于这二十四个字,我总结了智慧父母引领、帮助孩子构建个性化的“六自”人格。首先是自信,自信是孩子前进的动力系统。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对中国梦的展现,就是国家、社会的理想和动力。个人的理想动力来源于自信和自理,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的能力,还有老师不在课堂的自学能力。自理是发展的基础,自学是教给孩子的方法路径,自省是不断地自我反省,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其次是自主,尊重生命,为自己的生命做主。五个“自”教会孩子,最后踏入成功的境界——自乐。由自信开始到自乐为终端,在这六个“自”的贯穿中思考成为一名智慧家长的方式。

(本文系金忠明在杭州市妇女联合会、市家庭教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一期“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上的演讲,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智慧时代家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