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勇悲壮的东北抗日联军

2015-11-18刘颖

大江南北 2015年9期
关键词:联军抗联抗日

□刘颖

英勇悲壮的东北抗日联军

□刘颖

牡丹江畔的“八女投江”雕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隆重纪念这场伟大胜利之际,我们决不能忘记一支英勇而悲壮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

这是一支在中国抗战史中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经历的战斗最艰苦、最残酷、牺牲最大,敌我力量最悬殊的军队。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支军队,能像东北抗日联军那样,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半战死在疆场上;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支军队,能像东北抗日联军那样,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普通战士,在长达14年时间里,时刻面临着被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东北抗日联军里面,仅军级干部就牺牲了40多位,师级干部100多位,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赵一曼等一批著名的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迟滞和干扰了日军由中国东北进犯苏联的企图,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充满感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永远也不能遗忘的国殇。短短四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置身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决议,号召:“全东北的共产党员、爱国志士和士兵,立即武装起来,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里去,和东北人民同生死共命运,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931年11月4日,抗日英雄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大规模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东北的爱国官兵和广大民众纷纷自觉行动起来,到1932年4月,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30余万人,他们高举义旗,八方挥戈,英勇作战,用血肉之躯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由于敌强我弱,且各自为战,各路抗日义勇军大多遭到失败。但义勇军广大将士们的爱国热情是值得尊敬的,在抗日战斗中牺牲了的烈士们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景仰和歌颂。同时,他们的失败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坚持东北14年抗战和全国军民的8年抗战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在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失败后,东北抗日联军很快接过了抗战的大旗。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一度发展到3万余人,游击区域扩大到70余县。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期间,打死打伤敌人约17.2万人。

东北抗日联军早期有7个军,后发展为11个军(亦称10个军加1个独立师),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几个阶段。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指出:“近年来,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宣言》提出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八一宣言》精神,提出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2月20日,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东北抗日部队领导人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年1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是在南满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主力军,主要活动在今天的吉林省中部、东南部和辽宁省东部一带,兵力最多时达5000余人。第一军的军长为杨靖宇,主要领导人有李红光、宋铁岩、朴翰宗等。它的前身是1932年6月成立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和8月成立的海龙工农反日义勇军,1933年9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7月改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这支军队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南北转战,与日伪军作战不下数百次,“痛击邵本良部”“三源浦战斗”“大蒲柴河战斗”等均为著名战斗。七七事变爆发后,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第一军多次袭击敌人,以实际行动配合关内作战;1937年10月,在辽宁省宽甸县小佛爷岭痛歼了日军水山守备队和陆岛小队;12月,在本溪简沟同日军牛岛部队和伪治安军展开激战;1938年,在老爷岭游击区广泛开展破袭战,连续三次袭击了老岭隧道工程,进行了著名的长岗伏击战。1939年上半年,东北抗联第一军主动向日伪军展开进攻,消灭了大批敌人,致使通化至辑安(今集安)铁路工程不断遭受破坏,一度陷于瘫痪,被日伪称为“满洲国”的“治安之癌”。东北抗联第一军还进行了两次艰苦的西征,西征途中消灭了大批敌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主要活动在东满、吉东等地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劲旅。它的前身是1932年陆续成立的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等地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3月由各县抗日游击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1935年5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1936年3月改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这支军队,活动在长白山区,与第一军遥相呼应,分兵开展抗日游击战,他们在长春至图们铁路两侧,不断破坏敌人运输线,多次颠覆敌人军用列车。该军的著名战斗有“夜袭辉南县城”、敦化县“寒葱岭伏击战”等。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经历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等阶段,军长为赵尚志,主要领导人有李兆麟、冯仲云、金策等,都是著名的抗日将领。这支军队活跃在松花江沿岸,英勇顽强地开展游击战争,游击区不断扩大。“冰趟子战斗”是抗联第三军建军以来与日伪军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仗,也是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作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虽然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但我军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巧妙的伏击战术,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举歼灭了大量日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很大的胜利。(编者注:本刊今年第6期《令日寇闻风丧胆的赵尚志》一文,对“冰趟子战斗”有详细记叙)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前身是救国军补充团,经历了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四个阶段。军长为李延禄(后为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政治部主任黄玉清,参谋长胡伦。这支军队,活跃在宝清、富锦等游击区,使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新的局面。1938年5月,抗联第四军主力部队参加抗联第二路军西征。同年冬,部队在五常、珠河(今尚志市)一带陷入敌军重围,奋战至弹尽粮绝,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英勇牺牲,全军失利。抗联第四军后方留守处于1938年冬撤销建制,人员并入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抗联第四军遂告结束。抗联第四军有过“墙缝伏击战”“血战磨刀石”“攻克密山县城”等多次经典战斗。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是由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创建并领导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军队,经历了反日游击队、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等阶段。该军是战斗在吉东地区的抗联各军的骨干,1938年10月以后又成为抗联第二路军所属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这支军队在穆棱、勃利、密山、宁安、林口等地与日伪军多次交战,取得过“大盘道伏击战”“夜袭前刁翎屯”“攻打依兰县城”“黑瞎子窖截击战”“三道通防御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开辟了大片新的游击区。著名的“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就发生在第五军妇女团西征返回途中。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经由汤原反日游击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等几个阶段。军长夏云杰(后为戴鸿宾),代理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参谋长冯治纲,秘书长黄吟秋。这支军队活跃在松花江下游地区,与日寇展开英勇的斗争。东北抗联第六军曾取得“巧取老钱柜”“三打鹤岗”“夜袭汤原县城”等多次战斗的胜利。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经由饶河农工义勇军、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四团、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二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等阶段。军长陈荣久(后为李学福、景乐亭),参谋长崔庸健。这支军队活跃在饶河、虎林、同江、富锦等地,坚持了长达11年之久的抗日游击战争。尤其是自1941年以后,抗联第七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小部队活动,侦察敌情,组织伪军哗变,在群众中组织反日团体,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编的抗日部队,它的前身是1934年土龙山农民暴动组织起来的民众救国军,其主要领导人是谢文东。他们主要活动在依兰、方正、延寿、勃利、桦川、富锦等县,不断袭击日伪军,并参加了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和诱敌打援战斗。1938年以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艰苦时期,由于谢文东等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在日本侵略者的军事“讨伐”和政治诱降的双重压力下,于1939年3月叛变投敌,使该军瓦解。

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前身是东北军镇守依兰的李杜24旅96团2营。营长李华堂在李杜退入苏境时留守依兰,收罗余部建立支队,坚持抗日斗争,后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四、第五军联合作战,并建立了第九军。九军各部先后在依兰、方正、通河、汤原、勃利、宝清等地活动9年之久,曾与友军配合取得攻打依兰县城的胜利。1939年7月间,李华堂被日伪军“讨伐队”包围俘虏,后叛变投敌。但抗联九军并未因此覆灭,第九军的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参谋长李向阳、第二师师长郭铁坚等著名抗日烈士创造了许多英雄业绩,谱写了九军军史的壮丽篇章。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是以“双龙”反日山林队为基础而编成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军长为汪雅臣。这支军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坚持在五常、舒兰山区打击敌人,开辟了九十五顶子山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达十年之久。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于1937年10月成立。该军是在东北抗联独立师(原“明山”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军长祁致中,主要领导有金正国、李景荫、于天放等。这支队伍在后方基地建设、建立兵工厂方面具有突出的成绩。1938年后,队伍遭受严重挫折,损失很大,但始终坚持斗争。在保卫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战斗中,兵工厂负责人共产党员胡志刚等50余名工人、战士英勇阵亡。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在全民族抗战形势的鼓舞下,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东北抗日军民再次掀起抗日救国斗争新高潮。

1936年7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成立,设总司令部,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隶属中共南满省委领导,下辖第一、二军6个师,共6000余人。1937年10月,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成立,设总指挥部,周保中任总指挥,崔庸健任参谋长,隶属中共吉东省委领导,下辖第四、五、七、八、十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1939年5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成立,设总指挥部,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许亨植任总参谋长,隶属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下辖第三、六、九、十一军。

三个路军的全体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破坏交通,袭击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与此同时,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也进入极端困难的阶段。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东北的法西斯统治,破坏我地下党组织,围剿我抗日根据地,疯狂“讨伐”抗联部队。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用赤子般的忠诚与热情,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寇及最为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着九死一生的惨烈角逐。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再加上没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抗联部队遭受了严重挫折。

1940年,各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1月底至2月初,中共吉东、北满临时省委代表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等在苏联伯力举行会议,决定采取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将抗联三路军缩编成支队分散活动。此后,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到1940年冬仅剩下不足2000人。

1941年为了战略的需要,东北抗联大部进入苏联进行整训,并建立了南北两个营地。1942年8月1日,由东北抗联改编而来的抗联教导旅在苏联伯力正式组建,番号为苏联工农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对外番号8461步兵特别旅。(编者注:东北抗联转移至苏联境内后的情况,详见本刊今年第5期《东北抗联与苏军共同战斗的日子》一文,作者高晓燕)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东北抗联教导旅一部分抗联战士被派到空降小分队,一部分被派到苏联部队做向导,抗联指战员们直接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决战,并立下了不可磨灭和无法替代的历史功勋。在短短的24天里,苏联红军面对76万关东军、30多万伪满军和被称为不可逾越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在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完成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倘若没有东北抗联的准确情报、奋力参战、现场引导与积极配合,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了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顾整个抗日战争,不屈不挠的东北儿女,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永垂青史的英雄壮举。在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不仅创造出了永垂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更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那就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凝聚的瑰宝,是东北抗联英烈用生命铸就的真魂,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脊梁和不可缺失的基石,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用无数先烈的生命和热血而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编辑 韦潇)

猜你喜欢

联军抗联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日英雄万全策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