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
2015-11-18庄稼汉
□庄稼汉
留余
□庄稼汉
新县长要上任了。
政府办的皮主任就动开了小心思:如何让新县长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呢?
当然是投其所好。
于是,皮主任通过市委组织部的老乡打听这位新县长的底细。辗转得来的消息显示:新来的县长,姓刘,名陕北,四十出头,军旅出身,家乡远在河南巩义。几年前,副团职转业回到家乡公安局任政委,这次属跨地区干部交流,空降本市。新县长只有一个爱好:喝酒。
皮主任得此“情报”,如获至宝,在新县长即将到来的前一周,他请了几天假,秘密地出了一趟差,至于去了哪里,连他媳妇儿都不知道。
新县长上任的日子终于到了。
作为县政府的大管家,皮主任负责给新来的刘县长安排接风宴。
菜肴丰盛而不奢华,荤素搭配,丰俭适度,本地特色突出,而又不显小家子,既不超标浪费,也不让新县长觉得对他不重视。新来的刘县长到桌上一看,就不由得多看了皮主任几眼,其中意味自不必说。
而皮主任得到新领导的无言的鼓励,也不骄不躁,仍然一副云淡风轻,因为他的底牌在后面。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不喝酒,可是新来的县长的第一顿饭,喝点酒也不为过。所以不管是县委书记,还是新来的县长,没说让上酒,可酒端上桌了,谁也不好意思说让端下去。从县委书记角度想,知道新县长好喝几口,刚来第一天就板着脸坚持原则不喝酒,似乎不太合适,肯定是不利于以后的团结和情感沟通;而从新县长的角度说呢,第一天到任,还没进办公室,也算是半个客人,客随主便吧,省得别人说,一来就和县委争权,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皮主任也正是抓住县委、县政府两位主要领导的心思,所以也就敢擅作主张地把酒给上来了。
酒一上桌,县委书记一愣,不由得看了一眼皮主任。而新来的县长眼前似乎一亮,看向皮主任的目光和眼神,似乎更加意味深长了。皮主任仍然是不动声色,但他还是察觉出县委书记的那道似乎有意无意的目光,忙给一旁的县宾馆老总递了个眼色,县宾馆老总忙对领导们说:“这酒啊,也是上个月刚刚进入咱们县的,县社糖酒站是总代理,说是这个‘康百万’,可是百年老酒啊,是当年老佛爷喝过的,各种档次都有,但今天上桌的,都是平民价格的,绝对是不超标。”“刘县长不就是巩义人吗?县长的家乡酒,我可得好好尝尝。”书记接过话头。
刘县长也是豪爽一笑:“人都说,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是他乡遇故知,我今天在他乡遇到故乡酒了。当然了,这里马上也就变成我的家乡了,在新的家乡喝到故乡酒,也算是有缘。各位同仁有心了!来,我给大家,尤其是班长您,先满上一杯我的家乡酒。”
许是县长姿态放得低,大家都很放得开。尤其是刘县长酒风十分豪爽。不管是谁,不管在班子上排名前后,几乎是逢敬必喝,杯起酒干。这样一圈下来,桌上的两瓶“康百万”就见了底。皮主任马上开了第三瓶,就在他倒了一轮,给各个杯子都倒满酒后,刘县长突然站起来提议:“我说班长,这杯你收杯吧,然后咱们上主食,你说可好?”
书记闻言一愣:“这”看着书记一顿,皮主任知道书记似乎还没喝尽兴,忙说:“县长,不如就这瓶中酒吧,现在收杯,还剩大半瓶呢。”
刘县长这回看向皮主任的眼神在意味深长之余,似乎还多了一些锋芒:“皮主任,真是难为你了。能让我在他乡喝到故乡酒,谢谢你。不过,你只知其一,也就是我爱喝家乡酒;可不知其二啊,我为啥喜欢喝家乡酒,你知道吗?”
皮主任茫然道:“还真不知道。”
县委书记也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这‘康百万’酒,刚才也说了,是大有来历的,曾经是慈禧老佛爷喝过,并赞不绝口的百年老酒。而这‘康百万’中蕴含的酒文化里,有一个‘留余’的说法却是耐人寻味。”
“何为‘留余’?”
“也就是说,饮酒需‘留余’,即饮酒要适量,这样才有益健康,胜过家财‘百万’。留余者,留的是百年清香,余的是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因为我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牢记‘留余’文化,所以这么多年,我虽喜豪饮,但总能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从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其实不仅仅是喝酒,做事也不可太满,总是要留有余地啊。”县委书记的思维也敏锐得很,县长刚说完,他马上给升华了,“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为领导解决后顾之忧没错,可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琢磨领导的个人喜好上吧,怎么也得留些精力为群众干好工作吧。这也是留余吧?哈哈!”
“班长境界就是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啊。”县长道。
皮主任不知道是喝酒喝的呢,还是热的,涨红着脸讷讷地道:“是的,是的。还是留余好。”
“好,喝了这杯收杯酒,心思也收回到工作上去,来干杯!留得余情为苍生。”
创作意图:看过很多官场小说,讽刺意味的较多。究其原因,是把官员当做一个对立于百姓的阶层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塑造的官员形象都是贴着明显标签的。本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官员,就想突破一下,试图探索着将官员放在人情世界中,贴着人物的真正喜好真正的性情去写,把官员还原成既有着七情六欲、而又有着理智思索和自制力的普通人来写。因而就有了这篇通过县长爱喝酒这一生活小喜好,引发出一系列连锁故事的小说。
责任编辑 孙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