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趋向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

2015-11-18张芳宁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终端媒介文献

张芳宁

媒介融合趋向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

张芳宁

论文通过对媒介融合相关定义理论的分析和推演,结合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新业态,以媒介技术系统的划分为基础,从三个层面即信息资源内容的融合、信息传播途径的融合、信息服务技术的融合,来解析媒介融合对图书馆服务模式全面深刻的影响,进一步理清图书馆服务在媒介融合驱动下的变革内容和方向。

媒介融合 数字图书馆 三网融合 服务模式

“媒介融合”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阐述,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浦尔(Ithiel.Pool)教授将媒介融合解读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呈现趋势,这也是最早对媒介融合做出的定义;美国新闻研究中心主任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国内,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包括媒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全媒业发展的一个总体走向,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合作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则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媒体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3]。总之,“媒介融合”是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的,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其涵义未达成一致诠释,但是媒介融合的实践却一直在进行。可以说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形式不断发展,模式不断改进,各方探索仍在积极进行中。

随着Web3.0、3G/4G网络、P2P技术、NGN技术、流媒体技术等日趋成熟,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并结合,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新媒体快速传播数字信息的各种新阅读方式正被越来越多人群熟悉并习惯,通过网络实现媒介形态的创新冲击着读者传统的阅读习惯,如手机移动图书馆、网络电子期刊、多媒体阅读、微信微博推送阅读服务等,对图书馆产生着深远影响。可见,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不断更新并扩大新媒体的覆盖面,各类技术和业务相互交叉,并最终在同一个媒体平台上实现融合,这种表现形式成为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媒介现象,敦促实践者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包括我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的深入思考。

1 图书馆媒介融合的必然性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及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冲击下,传统媒介正在逐步萎缩,新型模式的媒介传播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图书馆的功能也逐步被媒介融合的拓展力度影响并改变着。这种转变具有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网络全球化成为媒介融合的坚实基础。互联网在中国已过20年,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手机网民达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4]。②移动设备普及成为媒介融合发展的保障。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追求便捷、高效、个性化、全方位互动的信息需求提升了移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模式,而便捷的网络信息渠道已深入日常生活中。③从图书馆用户群体角度看,利用图书馆获取新知识最大的群体依然是中青年,而年轻人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度越来越高,使用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获取需求已经日渐成为中青年群体的习惯行为。可见,基于人性化服务前提下用户需求的变化,图书馆需要留住用户、吸引用户,必须要变革服务模式,推广新的阅读方法,满足新的服务要求,在媒介融合趋向下创新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信息传播路径是图书馆面对的崭新问题。

2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

基于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式角度,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图书馆应将媒介融合的核心内容作如下细化。

2.1 以信息资源融合为服务内容的变革

信息资源内容融合指对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也是内容产品的多媒体形态处理[4]。任何文献信息如文本、数据、语音、图像的内容形态均可转换为符号化的“0”和“1”比特流,来进行数据库模式的组织、储存和输出,这种数字符号也是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的共同语言。数字信息组织和传输的特点使同一信息内容可多产品开发,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将是融合了各种功能的数字信息产品,文本、数据、语音、图像等数字化内容,都可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播和服务,好似赋予了像水一样具有应物赋形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对同一信息内容的不同产品形态的选择性。用户对同一内容产品的需求,可用音频形式接收,还可用视频形式接收,也可用文字加图片的传统阅读方式,而其内容都是属于同一个主题,这样使得内容共享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信息资源内容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核心,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有着根本改变,传统的借阅文献模式将被以数字为基础的各种介质、媒介形式的整合所取代,媒介聚合将成为图书馆新型服务内容。

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种创新技术整合的催化剂和粘合剂,成为支撑图书馆文献信息转化、存在、融合的基础。回顾过去,人机合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采、编、典、流的手工作业模式;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向局域网、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让图书馆业务有了质的飞跃。而今,数字技术又把图书馆带进了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和决定文献信息内容的转化与生产。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效果和传播的深度、广度。据调查,全球新产出的信息量每3年翻一番,大约90%的信息都以数码形式储存在计算机装置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2 100万项的各类收藏,超过2/3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的[5]。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图书馆采集和管理海量数字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5]。2012年3月,国家数字图书馆首次“进驻”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可以上网点击国家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享受其丰富的中外文数字信息资源。这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对各种文献资源进行有序的数字化整理,通过网络传播实现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发展中获取知识方式的一个飞跃。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认为:我国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承与弘扬,迫切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存储和传播[6],首要的是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构建结构合理的海量数字资源库群,实现不同载体文献之间的精确关联和深度融合,设立全国性的高质量专题资源库群和数字资源保存中心。

数字信息资源的特色和质量决定着其使用价值,建设具有可持续更新能力的数字化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拥有在特定范围内最丰富、最权威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集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整体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7]。图书馆如何构建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的全新格局,须把握以下三点:①以传统文献信息为基础,实现从传统文献信息向数字文献信息的转换。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图书馆要利用数字技术统一标准加大对各类型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通过知识挖掘和分析,形成数字资源有规则的组织和排列,形成知识单元网络结构,方便检索和使用,提供一站式服务。②以激发用户潜能为动力实现从文献信息固化产品向动态产品延展。固化产品是指图书馆所开发的数字文献,动态产品是指把用户力量激发出来,与图书馆之间有效互动所形成的。动态产品是一类非正式信息资源,有特殊的价值,特别是e-science(虚拟研究环境)和e-learning(虚拟学习环境)中产生的动态资源,也需要专业馆员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去组织、管理和发布[7]。③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现文献信息从大众化产品向个性化产品的延展。从用户角度来说,文献信息内容的融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用户对每一项具体内容的需求不可能是规模化的,而是更细化的。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包含数字化全文和数字化视频、音频、书目、知识库、课件、动态资源等。在重构文献信息资源内容过程中,必须要执行既定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高质量的元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揭示,方便用户的个性化组合与使用。

2.2 以网络融合为信息服务传播途径的变革

信息传播途径融合即网络融合。网络融合有两种含义,一是基于电信网的语音数据、广电网的视频数据、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数据,被整合统一在融合网络中进行传输;二是把各种异构网络上的应用全部整合到融合网络上,从而实现在应用上的大统一。当前的“三网融合”即指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个网络,所提供业务彼此渗透,互相兼容,最终实现统一的TCP/IP网络演进过程,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网络的意义是解决让文献信息和用户接触见面的问题,网络融合可促成条条大路通罗马,让用户自由地获取信息。基于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传播途径由过去的单一性、差异化走向融合后具有共通性、兼容性的全媒体融合网络传输渠道,各种文献信息产品都将汇流到融合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让用户尽可能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服务,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普遍信息服务,这也就是图书馆正在经历的传播渠道的变革。

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要与整个网络化演进相融合,与用户的知识需求相一致。2009年,国家图书馆在北京地区开通了全球首家图书馆专业电视频道——“国图空间”,设置了文津讲坛等6个栏目,2011年收视用户已达260万户。2010年12月杭州图书馆实现“三网融合”服务,市民通过网站、手机、电视都可以进入杭州数字图书馆尽情借阅。2012年1月,浙江网络图书馆基于WAP端的无线网络服务开通,只要用户手上有一台装有苹果、安卓或塞班系统的智能手机,并有省内图书馆的读者证,就能在手机上“借阅”浙图的数字文献。国家文化部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要在“十二五”期间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及政务外网、教育网、科研网等网络通道,以及VPN等现代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服务扩展到PC、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新媒体前沿(2011)》指出:随着广电网、电信网的技术升级和无线通信网的迅速发展,不同物理网络的功能逐步趋同,网络融合进一步升级。目前网络融合已由多网络、多终端服务并存向更为集成融合环境演进的关键时点。未来不仅多个网络将实现融合,用户也将在融合网络的各个部分可自由、便捷地进行访问。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8]。在目前,各种网络只是实现了信息的互联,而在未来,万物联网将成为可能,各种物体都有可能通过数字网络联接,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新通讯形式将诞生,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网络——物联网。Web3.0时代,将出现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的信息交互融合网络,由此将生成超大尺度、层级丰富、无限扩张、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文明景观[9]。

2.3 以信息技术融合为用户服务平台的变革

信息技术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下,可实现一种终端设备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也能被多种技术设备去体现。数字内容融合和传输网络融合使得用户终端业务功能相互交织,融入了固定电话、手机、PC、MP3等传统ICT终端的功能,催生了多种融合型终端,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融合型终端的共性特点是面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能够提供数字内容与应用服务的无缝化(信息协同共享、功能趋同)和差异化(个性化、场景化)的用户体验;呈现4C的基本功能属性[10],即通信功能(communicate)、数字内容与应用(content)、计算功能(compute)、消费电子(consume)。其实,融合型信息技术就是通过物理方式呈现4C的功能属性,并将其合并运用。终端是解决文献信息传播流程的最后一环——信息呈现,所有的融合最后都要归结于接收终端的融合,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范畴内的媒介融合也是一个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各类信息产品和技术通过网络汇聚,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种“合”与“分”是生产与传播过程的一种有机结合。

近几年,与图书馆相关的新媒体阅读终端得到跨越式发展,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搭建可通过多种网络(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发布到多种用户终端上(包括PC、机顶盒、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保证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获得图书馆服务[11]。在数字电视应用方面,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天津泰达图书馆等积极展开基于机顶盒的研究,构建了新一代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用户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平台,可体验方便、快捷的数字视频讲座、图文信息、电视OPAC(Online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等服务。智能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将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智能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在移动终端应用方面,国内已有几十家图书馆做了尝试。上海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馆藏检索服务、二维条码服务、到期提醒服务、个人信息查看及修改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开通的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TWIMS,提供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和电子资源跨库检索等功能。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图书馆已经开始试用电纸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都引进了部分电纸书,向用户提供数字移动阅读外借服务。上海交大图书馆建立的“智慧泛在课堂”网络平台,学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链接该系统可获得一个“电子书包”,其内有教学参考资料和图书供阅读使用。基于固定和移动通讯网络的图书馆服务,在2009年以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将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空间的主战场。

媒介融合将催生新的信息终端层出不穷,要设计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必须关注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终端变革。未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大的战略发展方向的影响,信息接收终端更加呈现融合化发展趋势,终端之间互通共享机制将逐步建立,IPTV机顶盒、手持终端、家用PC等屏幕之间,在三网融合环境下也将多屏合一。终端融合化主要表现为移动与固定终端融合,多模技术融合,终端应用融合,数字家庭/物联网融合,用户体验融合等。手机向移动PC发展,已经是一个趋势,iPhone的成功在于IOS系统在各类移动设备上实现了跨终端应用,正如乔布斯所说,它不仅仅是一款单一的手机,而是集“ipod、手机以及可以上网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于一身。对于图书馆来说,认清信息终端的发展脉络与走向,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杠杆支点,才能顺利进入媒介融合的更高战略阶段[12]。

3 结语

现代先进的媒介传播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信息导航,信息整合,信息诠释等信息技术将把图书馆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推动图书馆的知识能量与用户需求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我们今天在体验媒介传播的所有功能时,也在感受着媒介融合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感受着它为图书馆注入的巨大影响力量。“媒介融合”是人类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动态过程,所呈现出的是多样化的研究视角,激励我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去实践。

[1]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92-99.

[2]蔡雯.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1):80-82.

[3]喻国明,传媒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0-12].http://cnnic.cn/gywm/ 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5] 周和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EB/OL].(2011-10-28)[2014-10-12].http://www. mcprc.gov.cn/preview/special/2305/2307/201110/t201 11028_132426.html.

[6] 李芸.政协委员周和平:科技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催化剂[N/OL].中国科学报,2012-03-09(A4)(2012-03-26)[2014-10-12].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0971.shtm.

[7] 贾西兰.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新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9-63.

[8] 胡正荣.新媒体前沿(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11-14.

[9]陈华.走向文化自觉:中国网络媒体行业自律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史琳.终端步入融合时代[J].世界电信,2011(9):73-78.

[11]孙一钢,钱国富.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89-92.

[12]曹媛媛,张芳宁.全媒体影响图书馆服务之多维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0):26-28.

张芳宁 长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陕西西安,710064。

Library Service Mod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Media Convergence Trend

Zhang Fang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eduction of the relative definition and theory of the media convergence,combined with new media service mode of digital library,and based on the segmentation of media technology system,from three levels which ar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tent convergence,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nel convergence,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converge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from the media convergence upon the library service mode,and further clarifies the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the trend of media convergence.

Media convergence.Digital library.Triple convergence.Service mode.

G250.7

2014-12-02 编校:刘勇定)

*本文系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基于媒介融合趋向下图书馆用户需求与用户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410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终端媒介文献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终端拜访工作中的七大漏洞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