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揪心民族血脉,关注家国疼痛
——读杨晓升新著《失独:中国家庭之痛》

2015-11-18国语

海燕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儿科报告文学独生子女

□国语

揪心民族血脉,关注家国疼痛
——读杨晓升新著《失独:中国家庭之痛》

□国语

疼痛,《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懂医学的人都知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医理如斯。

如果遭遇打击,身体会痛,心灵会痛;如果遭遇失去,家庭会痛,国家会痛。

独生子女,往往被父母、长辈视若掌中宝,可是假如此掌中宝某一天突然因为某种不可抗因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如同逝去的时光,再也无法返回,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独生子女”,是诞生于中国的一个特定的名词。毋庸置疑,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在持续三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贯彻执行的这个政策,也导致了独生子女的独立人格、智力与心理方面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更可怕的潜在危险,虎视眈眈地威胁着靠独生子女支撑起的天伦家庭:那就是疾病、车祸、火灾、水害、自杀、他杀 倘若独生子女在这些危险致命的不可控因素里告别人间,那么近乎构建在钢丝绳上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也便瞬间崩塌。

近日,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叫《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的图书,便记述了这种令人心碎的疼痛。

《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作者是著名作家杨晓升。杨晓升著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评论等各类作品200余万字。其采写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魂告急——拜金潮袭击共和国》《告警——中国科技的危机和挑战》《中国教育,还等什么》《六月风暴——拷问中国教育》等曾先后热销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其作品曾荣获“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60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等奖项。

“当时间的车轮缓缓地碾过了20世纪的漫漫征程,眼看就要跨入21世纪的旅途时,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满怀喜悦期待着新世纪和又一个千禧年的翩翩来临。然而,偏偏就是在世纪之交的前一天——1999年12月30日,在北京,一个风华正茂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一个16岁的年轻生命,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却被一场意外的车祸无情地毁于一旦,中国又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宣告支离破碎,陷入生离死别的痛苦之中。

母亲刘春华女士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一大早,儿子林为华像往常一样紧随母亲起床、洗漱,吃完母亲为他准备的早餐之后就准备上学。离家前,儿子习惯性地向母亲打了个招呼,也习惯性地走到父亲的房间,对已经醒来躺在床上看电视的父亲说了声‘爸,我走了’,然后匆匆地离开家门。儿子长得白白净净,牛高马大,聪明懂事,每次离家上学前,总会礼貌地向爸妈打招呼,而爸妈也会一如既往地吩咐儿子:‘路上小心。’

然而,做父母的怎么也没想到,儿子那天那次很平常的招呼,竟然会成为此生此世的最后诀别……”

这是《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一书中信手拈来的段落,这样的段落读来令人心碎,却是真实生活中拂之不去的殇。

被杨晓升捕捉的如林为华这样的不幸者,还有很多:张晔、马旻、何羽飞、腾云、申华、郭缨、张穆然 一个个阳光的名字所对应的鲜活的生命,在戛然而止的罹难中凄婉地滴着血与泪。

被杨晓升记录下来如刘春华这样的失独父母,也有很多:张立军、刘俊玲、郭宝臣、芦秀珍、张文良、莫学云 一个个孤寂的名字自那一个不期而至的不幸无情地砸向他们那一刻起,精神世界便如明媚的玻璃,碎了一地,原本晴朗的心空,也从此阴雨霏霏或泪雨滂沱。

《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表面上记述的是中国失独家庭之痛,实际上又何尝不是记述的民族之痛?国家之痛?

因为再伟大的国家,也是由无数个小家所组成。

无数个小家的幸福,才能构成一个伟大国家的幸福。

一直觉得,报告文学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

它既要“报告”,又要“文学”,比单纯坐在家里纯虚构要辛苦多了,单从体力的付出来说,就令人钦佩。而要从文学性和社会意义上来说,更是令人景仰!

曾几何时,报告文学兴盛异常,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部书写科学家的报告文学,让一个叫陈景润的书呆子为世人所知,且成为科技界后学治学的楷模。

然而,时间推移,报告文学却因为其功利性、口号性、口水性的过度奢靡、过度夸大,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衣袂飘飘的绚丽华彩,或尚不能己信的违心褒扬,又或索然无趣一览无余的口水话,而渐渐被人诟病。

更有甚者,文学圈内有人因此而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也一杆子打死:说报告文学是小儿科,小说才是文学栋梁。

报告文学是小儿科吗?

说真的,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阵营里真有小儿科——功利性、口号性、口水性的报告文学,想脱掉“小儿科”的幼稚外衣都难;但是小说阵营里何尝没有小儿科呢?超烂而不忍卒读的小说不也比比皆是招摇撞骗吗?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这是专家学者们早已定论的事实。专家学者们考证说,文学艺术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尤其是集体性质的劳动过程中,为了达成体力与气力的和谐统一,便油然地发出高低相和、重复或不重复的劳动号子,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例如《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所谓“举重劝力之歌”,就是指人们集体劳作时一唱一和的劳动号子。

举重时是这样,舂碓时也是这样,摇橹时仍是这样,坎坎伐檀更是这样

因而,如果从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个已经不可撼动的观点往更准确、更严格的程度上深挖,人类文学史,其实是起源于报告文学的。比如《荷马史诗》,比如《诗经》。而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实都是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人物、事件,皆能有史可考,这怎能不是报告文学呢?当然是!

而《西游记》是将部分人物拟物、拟妖而写,当然也是报告文学!不然,那个唐僧怎么能够考证出来?《红楼梦》是家族传,能说不是报告文学吗?

如果硬要说《西游记》和《红楼梦》不是报告文学,而是小说,那也应归于纪实小说之列。而纪实小说是报告文学的一个分支而已。

这些年来,我读过的报告文学著作不少,看到报告文学这种原本就是本土“植物”,地球上人类所在如影随形的东西,却被冠以舶来品的名号,且披着洋装在中国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或辉煌或泥泞的道路之后,我坚定地认为,报告文学应该返璞归真,去却功利性、口号性、溢美性、口水性的不负责任忽悠人的写法。返璞归真、就事论事、不夸大、不掩饰,既有良知,又有故事,且文学味儿浓郁、影响力深远

这样的报告文学,岂是小儿科?

如果要说这样的报告文学是小儿科,那你无异在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就是小儿科,在说人类辉煌的文学史是小儿科。如此否定中华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请问你口出狂言之时“量”过自己的“力”吗?

还有,报告文学一定要注重好的题材,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题材都很重要。

除了题材,写法也很讲究。

高、大、上者可以有,《三国演义》所写的内容大不大?肯定大!《水浒传》所写的内容大不大?当然大!《西游记》所写的是国际关系和国内关系复杂纠结的内容,大不大?也大!《红楼梦》通过家族的沉沦写出了一个国家的高层面貌,大不大?当然也大!

但说大也大,其写法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三国演义》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组成,所以,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水浒传》所写的内容既是国内大形势的不稳定,但却讲述的是人物小故事;《西游记》所写的同样如此,一个个鬼怪、磨难故事,无非是“国际关系”、“人际关系”、“人妖关系”大题材里的小故事;《红楼梦》截取的是一段家国史、家族史,但细部内容都是卿卿我我、儿女情长,也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

有时候,一部报告文学在读者群中所产生的震撼作用,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远远高于一些纯虚构的小说。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杨晓升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从采访到完稿、出版,历时十五年之久,期间风里来雨里去,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

独生子女是中国一代家庭的特色,失独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种生不如死的剜心的痛!十多年间,杨晓升行走于村陌街巷,用慈柔悲怜的心灵体味失独家庭的疾苦,用坚硬无摧的良知撰写失独家庭的疼痛;用理性挚爱的情怀泣血计划生育的功过

《失独:中国家庭之痛》,可谓揪心民族血脉,关注家国疼痛;集十五年风雨来去采访、构思心血之大成,殚精竭虑泣血而成。

优秀的报告文学图书,历史是绕不过去的。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人类各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杨晓升关注独生子女政策广袤的政策之下失独家庭的阴翳和痛苦,碰过无数钉子的艰难采访,然后伏案流泪泣血成书,到目前为止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便直至今后,也是有关诘问和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功过的首部文学著作。他以敏锐触觉切入人类历史、中华民族从未涉及过的独生子女题材,当后世人类谈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存在历史,以及利弊之时,能绕得过去吗?

这么重大的题材,这么从高远的庙堂直接深入到僻远江湖的题材,肯定绕不过去!

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并在部分省市于2014年初开始试行。

你会想到吗?杨晓升原发于《中国作家》杂志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对呼唤国家二胎政策试点的出台,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作用!这部报告文学对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族、家庭强有力的影响力,这是千本万本小说也不能做到的!

事实上,杨晓升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更是一位著名的小说作家:在近一两年内,他就先后在《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芳草》等文学名刊发表了中篇小说《红包》《介入》《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天尽头》等,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多家报刊转载,并入选年度作品选本。

正因为报告文学承载着这么多的社会责任,因而报告文学作家的体力付出才要更多一些,严谨程度也才更甚一些。这种伤神劳身的付出和受累,远远高于创作一部小说的付出。关于这一点,既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又是著名小说作家的杨晓升,感受尤为深刻。

在文学大家庭之中,哪种文体是老大?能不能指认出哪种文体是老大?脚跨报告文学和小说两界,且在两界创作的作品都在文学圈掀起了如潮好评,杨晓升自然最有发言权。

他在鲁迅文学院讲课时,面对众多高研班学员时所说:“文体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作品好坏。作家要有大境界和大追求,要有良知和社会担当!”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关于报告文学的论述似乎扯得远了些。

其实不然,浅写上面的文字,这正是为了表达出杨晓升的报告文学著作《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性。

不可否认,独生子女政策是一段时间以来、甚至是眼下我国的国策,这在人口暴涨,经济低迷、文化教育持续落后,且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实施这一国策无可厚非。可是,在时间的流逝之中,有谁想到过失独家庭的痛?

“2013年1月7日,130多名来自全国的失独老人冒着严寒齐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的国家计生委办公楼门口,这是他们继年前首次来访之后,再次向计生委反映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提出完善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

这些失独者,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最为美好的青春年代,为了祖国的富强,被‘自愿只生一个’。30多年的计划生育国策,为中国人口的减少、国家的富强,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为中国的前行、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和牺牲。如今他们遭遇不幸,国家政策对失独家庭的帮助犹如杯水车薪。儿女走时,无人慰藉;病了,无人送医;老了,进不了(或进不起)养老院。‘只生一个好’的好处体会不到;没有一个的苦处,却独自咀嚼、承受……”

杨晓升不仅写到了中国失独家庭的痛,而且还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提出了诸如“一对夫妻究竟能不能生第二个孩子”“计划生育是否等于只生一个孩子”“生二胎会不会增加人口压力”等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

不仅如此,作者还在书中大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如果政府执政为民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公民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要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安居乐业享受亲情,那么政府在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就理应重视公民因为少生而又横遭不测时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并尽最大的努力对这样的家庭予以精神上的关心、生活上的扶持与帮助,让他们真正免除后顾之忧。”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理应重视百姓的疾苦与呼声”。

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对杨晓升创作《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一书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他泣血而书,数易其稿 揭出大量发人深省的事实,探讨了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最为致命的伤痛——失独。‘独’而复‘失’,何其痛哉!作家拿出了自己格外深沉的思考,他让我们感受到,当个人之痛成为社会之痛,是需要我们给予充分重视的!”

近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现代社会调查与评价研究院在其对广东、河南、四川、北京、上海五省市的10302名公众所进行的专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93%的受访者支持全面放开二胎的生育。

而这些投支持票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从年龄段看,处于可生育晚期的36-40岁群体支持度最高,为95.1%;从职业背景看,事业单位群体支持度最高,达95.2%,其次是公务员群体;学历也是重点因素,硕士及以上群体支持度最高,达94.7%,本科学历受访者支持度位居其次。

“如果全面放开,你会生二胎吗?”调查显示,明确表示会生的仅有29.8%,其中广东受访者生育意愿仍然最高,明确表示会生的占36.9%。

从生育背景来看,生过一孩的群体明确表示不会生二胎的达38.4%,明显高于未生育群体,而且头胎性别对生育二胎的意愿也没有明显影响。调查还发现,农村户口群体生育二胎的意愿也不高,但高于城镇户口群体。其中农村户口群体明确表示不会生二胎的达31.5%,城镇户口群体则达38.1%。

在明确表示想生二胎的受访者中,一个孩子太孤独是最重要的原因,选择比例达39.1%。当然这其间也有对独生子女有不可预知存在的闪失的担忧。

可见杨晓升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所采写的内容,早已是众多独生子女家庭内心的隐忧,对第二胎生育的向往,亦早已是民心所向。

如果某一天,我国全面施行二胎政策,我们在振奋之余,绝不能忘记《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这样一本催生国家二胎政策出台的好书!

行文至尾,我还想写上一句发自肺腑的感叹:

至高的社会责任感,至柔的人文关怀,至切的悲忧意识,至臻的文字张力,杨晓升的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一书,更值得我们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每一个渴望国家施行二胎政策,以能受政策惠及的家庭购买、收藏,及感恩式阅读!

责任编辑 曲圣文

猜你喜欢

小儿科报告文学独生子女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健康宣教在小儿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儿科沦为“小儿科”?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
骨髓腔输液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