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西抗战之十一:东南西南之屏障
2015-11-17彭月才
彭月才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协同作战。江西是新四军的主要组建地。南方8省游击队集中整训改编为新四军后开赴抗日前线。中共江西省委及其地方党组织为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大力开展了统战、民运、青运、妇运、工运、农运、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抗日活动,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江西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卫大西南后方、屏蔽重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枢安全的前线,是支撑东南沿海地区抗战的比较可靠的后方。国内外各方对江西抗战的评价都非常高。
在八年全民抗日战争中,江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使江西顺利地从国共内战的主要省区转变为国共合作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场。无数江西儿女投身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中国军队,或奔向全国其他战场,或径往江西战场前线,或深入沦陷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以各种方式打击日本侵略军,保家卫国。二是在江西战场的后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和工人,克服了日军的种种侵扰和破坏,坚持和发展生产,支持抗战,保障了江西战区和东南部分战区粮食及其他物资的供应,被称为后方三大产粮省区之一。因此有人预言,如果“失掉江西,便没有法子来支撑江南的战局”,江西“实负有支持东南整个抗战局面的最大责任和使命”。三是江西尽管经常遭到日军的轰炸,一些适应战时需要的工厂却纷纷建立起来,其产品除供应本省区的需要以外,有些化工产品(如硫酸、烧碱、酒精等)和日用品(如火柴、纸制品等)还远销西南各省,满足了抗战大后方的需要。
在德安万家岭大捷中,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在此役中表现出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以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日本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且,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这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据郭盛碧1989年对经受过“万家岭歼灭战”战火的几位幸存者的走访,搜集到的资料显示,这次歼灭战的战绩和影响巨大。首先,它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据日军战俘中山泰德说:“松浦(一○六)师团在万家岭遭围被歼,逃脱者仅二三百人。这次算是日军侵华的最大损失。”不久,该师团因无法补充被调回日本。其次,它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振奋了民心。捷报传出后,南昌、武汉、长沙、湘潭、常德、贵阳、福州、新疆等地,都召开了祝捷大会。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贺电中称:“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七年来最兴奋的日子。再次,它粉碎了日军由九江下德安、取南昌、犯长沙、占武汉的作战计划,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线的企图,延缓了日军对南昌的进攻,达到了持久抗战的目的。
在上高会战中,中国军队共击伤、击毙敌军15000余人,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其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它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二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据王道平对上高会战的回忆,这是一场残酷的舍生忘死浴血拼命的战斗。在血肉与泥土互相搅拌、互相渗透的土地上,士兵们正在抢挖战壕。他们满脸是烟尘和鲜血,牺牲的同志身上棉衣被炮火撕裂成缕缕碎片。在光秃秃的树丫上,牵挂着被炮弹炸起的衣带破布、残肢断手和血污的人头,在呼呼的早春寒风中摇摆。此时此地,没有畏惧,没有胆怯,有的是为国捐躯,保卫国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豪情。勇敢的将士们用步枪、机枪、迫击炮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来犯之敌。一个连伤亡了,另一个连补上,前仆后继,浴血苦战,始终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这战斗精神和壮烈景象,令人动魄惊心,可感天地泣鬼神。同时,这是上高县12万人民众志成城的艰苦斗争。英勇的支前大军3万多人,在敌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在阻击战的枪林弹雨之中,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连绵不断的运输队,把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火线阵地上。担架队的老乡们,把受伤的将士抬下火线转送后方医疗。部队打到哪里,运输队和担架队就跟到那里。他们已经成为作战部队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和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已彪炳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史册,并将为后人学习仿效与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