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图书档案融合

2015-11-17经验人李媛媛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全站仪图书融合

经验人:李媛媛

新媒体技术下图书档案融合

经验人:李媛媛

“融合”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发展的成果之一,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向纵深发展。毫不例外,在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新媒体形势下,图书、档案也需走融合生态发展之路,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全面融合,才能破除二者发展瓶颈,才能推动图书、档案事业长远、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科技创新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更是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推向市场,主要有QQ群、PPT、微视频、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群、飞信群等等。这些新媒体显著特征就是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最新传播手段进行有机融合并快速传播。这无疑就给图书、档案事业带来极大挑战。古人云“绝处会逢生”、“天无绝人之路”……挑战即机遇,图书、档案科学借鉴这些全媒体成功经验,加快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步伐,尽早实现图书、档案生态融合,必将迎来图书、档案事业新的春天。

图书档案融合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历史基础

无论是 从目前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来看,还是从其收藏地点来看,图书、档案各有各的上下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均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但同时从历史根源来说,又属于同源交叉学科。早有研究表明, 从历史文化形成及人类解决社会生活等角度来看,图书、档案二者之间有着历史渊源。从大量的历史史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图书、档案均是国家、社会、普通百姓用以收藏、保存国家、社会、民间等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科学、史料的重要载体,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过程中他们相互吸引、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我国各个朝代皇家的藏书楼等,不仅是国家图书馆最早雏形,而且是国家档案馆的前身,这些藏书楼职能颇多,藏有各个朝代先贤哲人的著书立说、朝中档案、秘籍。直到明朝,图书与档案才显著分开,但在一些联系紧密、难以割舍的著述方面,图书与档案仍紧紧媾合在一起。随着近现代文化发展进步,图书馆学科、档案学科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具体实践去探讨,均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联系。从思维辩证角度来认识,共同的历史渊源和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联系等因素必将成为图书馆学、档案学二者有机融合的不竭动力。

图书、档案融合的现实政策基础

自上世纪起,我国图书馆界、档案界的前辈们就已着手研究图书情报档案融合趋势,世界其他国家也都开始着手研究。于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负责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情报与科技文献处, 还有那推动国家情报系统计划的图书馆、文献馆以及档案馆等一同合并为综合情报计划处 ( PGI ) ,从而进一步大大促进图书和档案等资源信息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和国家经济、政治建设当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美国已有一部分大学中的图书专业开设有档案学课程等。我们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颁布了相关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不仅要培养出具有整体系统性的图书档案情报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培养出具有三者中之一更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等,要求使培育出的图书情报档案专业人才不但能非常熟练地运用人类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图书、情报、档案等机构部门服务,而且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驾轻就熟地从事与其相关的其他行业。这种图书档案复合型人才的建设目标方向,不仅是为满足现今媒体大融合趋势下改革发展图书、档案事业的需要,而且对当今图书、档案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最新定位,这也就为新媒体形势下加快图书、档案融合打下了专业人才基础。

新媒体形势下如何加速图书、档案融合思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才不到十多年,人类社会工业和信息革命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几何级的速度快速发展,遥不可及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一一得到实现,互联网的触角已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刚刚懵懂的小孩就会上网发微信了。人类取得信息方法正由过去的以纸质载体为主发展为现今的以网络为主。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淘汰传统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给图书、档案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图书、档案信息将搭乘新技术和全媒体向公众更加开放、更加共享。如何使图书、档案更加充分、更加深入地被广大公众使用,这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加快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

制定出台国家标准化政策

众所周知,档案中有很多内容属于机密性文件,按照机密程度分别划分为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因此,图书、档案等信息资源融合前要对涉及保密的信息进行统一标准和界定,这就要求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出面协调和组织,制定和出台科学、长远的全国标准化政策,依此保障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的顺利实施。

敢于破冰,尽早破除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

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毒瘤,已经显著地阻碍着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生产因素非常活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危害愈加严重,成为二者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使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平台建设望而却步、岌岌可危。因此各管理部门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进行机制和制度改革,敢于破冰,尽早破除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彻底策反各自为营的信息界限。

夯实图书、档案二者紧密合作基础

我们大家都知道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发展必由之路,更知道任何一名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毫不例外,图书、档案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吸引、相互依存、相互弥补, 为其合作奠定了基础和前提。要想顺利实施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就必须加强基础性工作,夯实图书、档案二者紧密合作基础。包括二者间的信息传送、共享、管理、使用、发布等机制和制度,保证二者合作有序、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等。

李媛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李媛媛(1983.1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图书资料专业,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

式中,α1和α2分别为瞄准线和目标点的竖直角,S为仪器至目标点的斜距;这些数据均可以在全站仪中直接读出。

由此可见,悬高测量观测起来很便捷。利用全站仪提供的该项特殊功能,正好可以精确的测出治理区内悬空在坡面上的危岩体的平面位置和上下面的高程。为危岩清理工作提供所需的重要数据。

全站仪放样测量

应用阶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施工阶段

应用仪器:徕卡TC402(带红外线、免棱镜测量功能)

重要作用:治理区内的削坡降坡、生物工程在当前的矿山环境治理中,基本上都要进行削坡降坡这一分部工程。而这个工序的实现,基本上是先对削坡降坡范围区进行而松动爆破,再利用钩机和人工将坡度降到设计值,可能在坡面中间还要修建一个安全平台,减缓滚石或者滑坡的速度。

松动爆破前期的爆破孔位,就需要用全站仪,将设计坐标投放在实地。

另外,在后期的生物绿化过程中,需要种植的树木的位置,也是通过同样的放样方法实现的。

我们首先在已知控制点上架好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接下来进行测站定向工作,检查实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的相对误差是否小于1/4000。若不能满足这一条件,那么就要在测站点反复定向直到符合要求。

然后,输入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全站仪会显示目标点与测站点的方向和距离偏差。作业人员指挥立尺员左右或者前后移动棱镜,直至最终放样点的方向和距离的偏距都满足放样精度的要求即可。

结语

实践证明 ,不同的测量技术给矿山环境治理的不同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作业者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治理任务的有力保障,从时间和空间上减缓了地质环境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它在矿山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张随龙 熊 慧 贾 磊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

10.3969/j.issn.1001-8972.2015.16.053

猜你喜欢

全站仪图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NTS-382R12/15/20超长测程彩屏全站仪
图书推荐
《融合》
基于快牙平台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