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2015-11-17张玉梅
张玉梅
(吉林建筑大学思政部,长春 13006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张玉梅
(吉林建筑大学思政部,长春 13006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通识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利弊,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做好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高校 通识教育 互联网
通识教育是一个历史和地域概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科学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是超越于功利性和实用性之外的,以开发、挖掘个体自身有别于其他个体的潜质和精神气质为基础,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通识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利弊分析
在西方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但在我国,通识教育还只是专业教育这顿正餐之外的加餐。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远没有达到我们在理论上的研究高度。
通识教育自引进我国以后,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有了很大的增加,所占的学分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的课程表都是满满的,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并没有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很多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为了学分应付教师、应付课堂、人到心未到、应付考试等现象,通识教育没有完全达到让学生“通识”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过度重视,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导致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偏低。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一些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局限于全校必修课的设置,如政治、经济、法律、哲学、计算机、外语等课程,除此之外的一些其他课程则开设的比较少。还有一些高校盲目的将课程的数量作为单一的标准,开设的课程过于混乱,学生忙于应付课程和获取学分,通识教育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全社会进一步做好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哈佛大学有一句口号,“没有通识教育,就办不好一所大学。”结合国内外高校的通识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一步做好大学生通识教育:
(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观念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网络时代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争取一个共同的信念和支持[2]。只有通识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和学生从思想和观念上认同和支持,通识教育课程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通识课程起源于美国高校,美国大学联合会明确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为高年级的学习和终生学习建立起基本的技能;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主流思想;培养学生更宽的知识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鉴于此,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在原有的一些基础性课程之外,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如对于理工科类学生来说,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课程的比例,让他们在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方面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本专业以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广泛学习,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人文类学生来说,则要注意增加自然科学方面课程的设置,同时也要注意他们本专业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培养。
(三)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
教师首先要成为通识型人才,才能胜任通识教育工作。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思想上重视通识课程,不能敷衍了事,要改进教学方法,更为直观形象的展示自己所授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应该教会学生用“发现学习”方法去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大量知识内容中解放出来,形成探究的兴趣,以适应时代要求。教师本身需要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少对某一专业的相关学科或临近学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兼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此外,要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学校应当给专任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多开展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以提高教师素质。
三、结语
通识教育课程由来已久,但在我国开展的还不尽如人意。通识教育的开展关系到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国的大学通识教育需要多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高校的经验,多参与国际交流,才能形成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
[1]庞海芍.通识教育:台湾与大陆之比较[J].上海高教研究,2007(6):79-82.
[2]冯婧.天津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南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