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懒惰者”
2015-11-17嵇振颉
□嵇振颉
重奖“懒惰者”
□嵇振颉
2013年初,查理在温哥华市中心开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业后,酒店的客人络绎不绝,入住率常在八成以上。查理平时很少待在办公室处理酒店事务,反倒经常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一位朋友问他:“酒店事务千头万绪,你怎么还有这么多闲心打球?”他笑着说:“我是个‘懒人’,凡是能吩咐手下人干的事,我绝不亲躬。我很感谢这些员工,把酒店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话引来了周围羡慕的目光。
这年9月,查理又度过了一个悠闲惬意的假期。回来后,他叮嘱人力资源部:“年底前,酒店要从全体员工中评出十名最‘勤快’员工和十名最‘懒惰’员工。”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甄别,人力资源部将两份名单汇总到了查理手中。
十名最“勤快”员工先被叫进办公室,查理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接下来,轮到十名最“懒惰”员工进去了。得知上了这份名单,这些最“懒惰”员工们心里沉甸甸的:被戴上“懒惰”这顶帽子,离被辞退不远了。这次谈话,很可能是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不过,情况似乎没那么糟糕。查理只是面色平静地对他们说:“优秀员工表彰会上,我要请各位作个发言,希望你们说说自己为什么会被评上最‘懒惰’员工。写好发言稿后,让我先过目一下。”最“懒惰”员工们心理盘算着:估计老板想拿他们做反面典型。这是挽回印象的机会,写得好,或许能让老板回心转意。
几个人的发言稿都变成了检讨书,他们都对自己的懒惰进行了深刻反省。但查理并不满意:“我没让你们这么写,而是想知道你们如何完成工作。”这十名员工又对发言稿进行了两次修改,直到查理满意为止。
员工表彰大会上,十位最“勤快”员工首先上台,查理与他们一一握手。随后,十位最“懒惰”员工开始轮流发言了,底下的人却越听越糊涂:这哪里是在自我检讨?好像他们才是这次表彰会上的主角。
最“懒惰”员工发言结束后,查理走上台笑着说:“下面我宣布,他们十个人荣获‘年度最优秀的员工’。”台下一片哗然,很多人窃窃私语,怀疑老板是不是吃错了药。查理挥了挥手说:“大家听我解释一下。其实,你们一年来的工作都很好。不过,我曾多次暗地里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懒’,其实是工作上的高效和智慧的体现。他们总喜欢一口气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再做第二次,比如总是一次性把餐具送上餐桌、一次性把客房收拾干净。在别人眼中,他们好像整天闲着,似乎是在偷懒。但在我眼里,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都是‘懒汉’,因为他们的‘懒’是建立在高效率上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忙碌时,能多花些心思去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每个人都能变得那样‘懒’,酒店的发展会更加蒸蒸日上。”最后,查理把不菲的奖金递到十名最“懒惰”员工的手中。
在查理看来,“懒惰”与“勤奋”只是相对而言,“懒惰”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诀”。尽管人们一直以来对懒惰深恶痛绝,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懒”能成为一种创造动力、能提高工作效率。只要“懒”得睿智、“懒”得高效,这种“懒惰”就值得大家去追求。
(原载《智富时代》2015年第3期 山东田龙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