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三年为还钱
2015-11-17陈桂峰
□陈桂峰
开店三年为还钱
□陈桂峰
故事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
兴宁坪洋金坑村有个叫李道慈的人,为人忠厚贤良,做事公正,在村里威望颇高,那天夜晚被大风大雨折腾了一个晚上,次日早早就起来,要进山看看山地会不会被山洪冲毁。
李道慈上了山,路过半山冈上的茶亭时,捡到一只鼓鼓囊囊的布袋,上面书有“洪德昌”的正楷字样,里面装有万贯钱币。李道慈人虽然贫穷,却非常有志气,知道这钱财是别人的身家性命,自己决不能昧了良心私吞。于是,他在茶亭里等候了一天,半夜要回去时,特意留下一张上书“洪德昌有事可找金坑村李道慈”的条子贴在柱子上,才安心回家。
李道慈天天都去茶亭里等候失主,四处托人打听是否有个叫洪德昌的人。一个月过去了,失主没有出现,最后,李道慈想了个主意,就从失主的钱中拿出一点钱,在路边开了间茶水店,取名“吉祥小店”,一边摆卖茶水方便来往客人,一边把钱袋悬挂在店门口,等待失主。
那时,兴宁是湖南、江西与潮汕地区驿道的必经之地,其间要经过罗岗甘村十二肩岭。十二肩岭山高林密,常年有强盗打劫客商。为了安全,客商们便结伴过山,吉祥小店成了他们聚集的地方,因此生意十分兴旺,赚到的钱不但维持了李道慈一家的生活,还略有积余。
三年后的一天中午,店里来了一个身穿唐装的中年客人。这人入店时,盯着悬挂在门上的布袋看了一阵,然后不动声色找了个位子坐下,把一只布袋放在桌子上。李道慈给客人送过茶水,问道:“请问贵客,你随身携带的布袋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客人笑道:“洪德昌独此一家,不是我的是谁的?我倒是想问问掌柜的,门口的布袋是你家的吗?为什么要悬挂在门上?”
李道慈说:“客官有所不知,三年前的夏天,我上山路过茶亭时捡到了它,一直找不到失主,只好在这里开茶亭,等候失主。”说着,过去取下门上布袋,拿来与客人的布袋比较后,问道:“你就是洪德昌先生?”客人说正是在下。李道慈问布袋是不是他丢失的。洪德昌点头,说他自己还真的丢失过布袋。李道慈问他是怎样丢失的。洪德昌说,他是潮州人氏,三年前往江西贩牛,购得十多头牛犊子回家,将钱袋子放在牛背上,一路南下,经过十二肩岭时,碰上了一场雷阵雨,仓皇之下,挤进茶亭避雨。等雨势略过,就赶牛上路,快到家时,才发现钱袋子丢了。
李道慈心里有八九成把握,问布袋里装有多少钱?洪德昌说不多不少,有一万贯。李道慈问他为什么没回来寻找?洪德昌苦笑道:“一万贯可不是一笔小钱,谁不动心?再说,我一个外地人,谁会相信我的话?我想都不敢想。”
李道慈叹惜说:“洪兄,就因为你这个自私狭隘的想法,把我害苦了。我在这里开店三年,等了你三年,你今天终于现身了。”说着,把一直替洪德昌保管着的钱和开小店结存的积蓄,一并交给了洪德昌。
此情此景,洪德昌既感动又惭愧,紧紧握住李道慈的手,说:“李大哥,都说客家人忠厚正直无私,果然如此。小弟小看了你们,实在有愧于心。这积蓄钱,我不能收。我看,不如就用它,在十二肩岭建一个大茶亭,一方面方便过路客人,一方面纪念你我的情谊,可好?”李道慈见洪德昌神态真挚,就答应了下来。
从此,一个雄伟、象征客家人和潮州人胸襟情谊的茶亭,矗立在十二肩岭上,至今还在向世人展示着那一段动人的故事。
(原载《梅州日报》2015年1月18日 江西潘光贤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