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兰松的诗

2015-11-17◆◆

诗选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发温馨小河

◆◆ 谢 冕

刘兰松的诗

◆◆ 谢 冕

刘兰松这本诗集放在案头已经好久了,我答应过他,我是要做的。只是琐事繁多,一直拖着,他也真有耐心,也就这么一直等着。这么一等,就是很长的时间。2013年过去了,2014年过去了,眼下已是2015年。记得刘兰松当时说过,没有你的文字,这诗集就不出了。他如此看重,我不敢食言。要是再拖下去,不仅对不起他,也违背我做事的习惯。这样,今年一开始,除了两次外出,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写这篇欠了很久的文字。认识刘兰松,是在承德郭小川诞辰九十周年的会上,那时就读到了他的诗,从此就有了交往。这是一个热爱诗歌又认真写诗的人。

刘兰松的诗歌写作起步很早,我读到的最早一首诗写于1958年,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的这本诗集,是从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中精选出来的。《给小河》写于大跃进的1958年,那一年有一个规模空前的新民歌运动,全中国都在写那种充斥着没有边际的豪言的“新民歌”。应该说,潮流所及,一般写作的人是很难摆脱其影响的。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首《给小河》,其间出现的都是一些平实的,甚至还有点天真的句子,诗行间,几乎找不到那时代常见的空泛和虚假的痕迹。

“一条潺潺的小河,闪着银亮的水波,踏过我们黑色的田地,一路唱着好听的歌。”在那个虚妄而狂热的年代,诗人由衷地歌颂这小河的生动和欢乐,还有它的沉静和迷人的彩色:绿的禾苗,红的野花,白的棉絮,黄的麦粒,温暖的河水把黄金洒满了大地。诗人忘记了四周的嘈杂,沉浸于他自有的宁静中。他甚至把这些五彩锦绣移到另一个角落,在一首题为《千倾方》》的诗中,那美丽的大地成了女子手中的绣品:绣上一簇菜花黄澄澄,描一片棉海白如云,绣出高粱红似火,描一丛谷穗赛黄金。他用这些诗句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

在那个喧腾的岁月,有人写着这样没有污染的、纯净的诗,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当然,因为是早期的作品,它也保留了初学者的稚嫩,有这份真诚就已足够,我们宁可从这种稚嫩中领略到那时难得的纯净和天真。刘兰松保留了激情岁月的单纯,他由衷地赞颂那个年代,尽管我们知道那个年代有很多伪饰和浮夸,但我们看重的是诗人通过他的咏吟所筛选所留存的和保留的时代氛围——温馨、热爱、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过去,也是一段非常陌生的历史,但对于我和我的同代人,他的诗句却显得熟悉甚至还有点亲切感,那是怎样的一个一言难尽的年代啊!大跃进、总路线、共产风,桩桩件件,刻骨铭心,真是欲语还休!但读他的诗,惊喜于他剔除浮言之外竟然保留了那份难得的单纯。他写的“时代的燕子”我熟悉,他写的“石底下的小草”我感动——石底下的小草,你终于将可憎的严冬抛掉,春天落在了你的眉间,你把绿抖满了弯弯的山道。不屈、坚持、还有信念,这就是他要告诉我们的。

现在的人很容易否定过去的诗,认为它落伍,不够新潮,他们误认为凡时尚的就是好的,凡“守旧”的就是应当否定的。这是一种诗歌的“进化论”观点。因为他们不了解过去,他们也不了解(甚至轻易否定)过去的诗。但这一切,我会理解,我会在它的不合理中读出“合理”。读刘兰松,一般人不容易真懂,说陈旧,说老套,都可以,就是没有真懂、不理解。其实,诗是无所谓新旧的,所有的新,都会变旧。即使是遭到非议的旧,我们也会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扭曲的年代,我们会从它的不合理中发现一个时代的真实。这些话说起来复杂,还是打住,回到刘兰松的诗上面来。

前面说了时代,现在再说说人性,我以为此二者是刘兰松诗最值得重视的基点。诗歌表现时代,这好理解;诗歌体现人性,这在以往就要冒险。我注意到刘兰松有系列的写亲情的诗,他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伟大的母爱:《母亲的目光》《母亲的白发》《母亲的唠叨》《母亲的手针》《母亲的微笑》,等等。母亲的目光有多亮,有多深,有多远?母亲的目光是一根长长的丝线,是一缕春天的阳光,是心上的一抹灯亮,是家乡的一条小道。母亲的白发是怎么生成的?母亲的白发是被村边水塘的芦苇染白的,是被灶膛里的火苗染白的,是被她心事重重的缝补日子染白的,白发是母亲青春的咏叹调。他用一连串动人的意象,把对母亲的思念表达得亲切而又伤感。

至于类似红红的火苗怎么会“染白”了母亲的头发?同样,母亲“缝补日子”又怎么“染白”了母亲的黑发?他写作时没有适当的过渡和暗示,语言表达不到位是症结所在。这样的缺憾在他的写作中比较多。但这一切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伤害。重要的还是真情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一首《路口》,这首语言未必精美、甚至有粗糙的痕迹,但它所展现的母亲伫立路口等待父亲的造型,却在我们心中竖立了一座永恒的雕像。

路口,一个乡村生活最常见的场景:每当晌午头上,母亲忙着做完了饭,便站立村边路口张望,迎迓父亲从田间归来。一个乡村妇女对丈夫的热爱,一切的爱心和牵挂都付与这样的默默无言中。这种站立和张望成了永远,在母亲,是永远的爱心和牵挂,在我们,却是永远的温馨和感动。读到以下这两句“父亲去世好几年了/母亲照常去村口张望”。我们有一种禁不住想哭的感受。这就是刘兰松的诗,他写了许多,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一类质朴、真诚的诗。

刘兰松热爱生活,他用诗和散文记载他的心路历程。他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名山盛景,他用诗和散文记载这一切,他十分勤奋,他的写作用的是一片真心,让人感动的也就是他的这一片温馨的热爱,持续恒久的写作热情。

2015年2月6日,于北京大学

猜你喜欢

白发温馨小河
甜蜜的小河
温馨家园
温馨小语
妈妈的白发
冬天别忘萌一萌
暮 晚
小河马和刷牙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