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弑父娶母”,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精神阵痛—— 浅析《俄狄浦斯王》

2015-11-17徐晶晶陈敬玺

唐山文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神谕俄狄浦斯潜意识

徐晶晶 陈敬玺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希腊悲剧不重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悲剧应包括使人惊异的内容。它摹仿的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而且是能引发怜悯和恐惧的事件,此类事件若是发生的出人意外,那就最能取得上述效果。”【1】亚氏据此认为“希腊最为典范的悲剧”应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本文即以《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文本为分析对象,从其中的弑父、娶母两个关键情节入手,对剧本进行一定深度的文本剖析。

一 乱伦情节分析

《俄狄浦斯王》中最叫人心灵震撼的情节是:俄狄浦斯虽一直极力避免,但还是在冥冥之中实践了弑父娶母的魔咒。“娶母”所以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球,是因为在乱伦关系中,母子乱伦为最高禁忌,因此不仅在日常行为中被禁止,就连在无意识中也受到严格的控制和压抑。

“乱伦”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禁忌,这种禁忌并不是个人心灵中的产物,而是社会制度在其变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结晶。既然“禁止”,就必定有吸引人“违禁”的魅力,而在这“禁止”与“违禁”的矛盾关系中,个体心理的矛盾、斗争与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恰恰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科学家们往往不得不承认,他们对于乱伦困惑不解,并且声称,它太神秘、太模糊,以至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至少目前的情况便是如此。”【2】如此神秘的乱伦却在《俄狄浦斯王》中有十分明显的表现,个中必然有其原因。根据佛洛依德的理论,乱伦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潜意识”。

所谓“潜意识”,指的是在大脑意识以外,不为人自己所知晓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行为的意识。潜意识无法消除或者压抑,却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动力。从潜意识的层面来讲,俄狄浦斯在知道“神谕”的诅咒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弑父娶母悲剧的发生,可是自己内心那种无法压抑的潜意识还是一步一步地把它引向弑父娶母的“宿命”。而在古代人们的意识之中,子弑父或娶母,都属于广义上的乱伦范畴。

乱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潜意识有密切的关系。男性自婴幼时起对母亲就天然怀有一种特殊的柔情,把母亲视为自己所有,而对父亲怀有敌意甚至怀有弑父的念头。对这种潜意识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便会在成年之后酿成灾祸,导致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因此,乱伦必然为人们所不齿并遭到整个社会最为严厉的惩罚。“特别是许多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他们将乱伦和整个宇宙秩序联系起来,认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就会招致大旱、暴雨、庄稼不收、妇女不育、瘟疫流行的灭族灾祸。”【3】

此外,《俄狄浦斯王》之故事情节的铺陈也与其作者索福克勒斯的创作目的紧密相关。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行为即便是神谕指使,并且带有一定的正义性和无意识,但最终还是一定要接受惩罚的。这倒是映射出来索福克勒斯通过故事叙述而对百姓产生教化作用的初衷:“关于拉伊俄斯的古老预言已经寂静了,不被人注意了,阿波罗到处不受人尊敬,对神的崇拜从此衰微”【4】可见,索福克勒斯不过是借助这个文本,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法律如同“神谕”,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亦或是地位显赫如君王,也终于无法逃脱法律的严惩。

二、弑父情节分析

《俄狄浦斯王》中的另一个重要情节是弑父。弑父所透露的是人在潜意识中对权力的渴望与占有。娶母,实际上也是剥夺父亲的权力并将其据为己有的一种潜意识表现。

客观地说,《俄狄浦斯王》中的弑父是带有一定正义性的。这可以先从神谕的产生说起。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即俄狄浦斯的父亲,诱奸克莱西普斯而触犯了天条,阿波罗对其作出的惩罚便是不让拉伊俄斯有任何子嗣,即使有了子嗣也必将为其子嗣杀死。所以,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了惩罚父亲而来到人世的。俄狄浦斯不是性格变态,相反,他的身上处处闪烁着英雄的气概。强烈的正义感让他在得知神谕后痛苦不堪,进而离开他深爱的父母(养父母),但命运却驱使着他一步步走向弑父之路。俄狄浦斯的智慧与正义让剧作的悲剧感愈加强烈和深刻,一如曹禺所说:“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他们……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开巨大的口。愈挣扎,愈深沉的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5]从一开始遭遗弃,到知道神谕后离开养父母,再到独自面对斯芬克斯,俄狄浦斯无不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弑父娶母悲剧的发生,无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保护父母和自己深爱的百姓。然而,命运是残酷而无情的,他越是试图逃脱命运却越是在命运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终神谕得到了践行,他的双眼被他自己的双手刺瞎。

正义也好,邪恶也罢,俄狄浦斯的弑父是在其出生之前就已经被预设好的“宿命”。“有火就有烟”,世界上没有偶然,万事皆有其因果。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其父亲拉伊俄斯。没有父亲触犯天条的罪过,就不会有神谕的诅咒。俄狄浦斯带着神谕出生,神谕不过是另一个经过异化了的、潜藏在暗处的俄狄浦斯。外显的俄狄浦斯似乎是理智和正义的化身,而潜在的俄狄浦斯心中清楚弑父娶母是他必须担当的使命。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告诉我们,神谕的暗示更像是一种“本我”在暗示、提醒,相对理智的“自我”则驱使其远走他乡而避免灾难。一旦命定的悲剧发生,那仿佛“道德法庭”的“超我”便迫使其用胸针刺向自己的双眼。

好一场邪恶轮回!好一处宿命悲剧!父王的罪过是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开端,父亲的死亡是王子弑父悲剧的结局。父王为了保全自身而遗弃俄狄浦斯,命运却让小俄狄浦斯得以存活和长大;得知神谕后的俄狄浦斯为了保全双亲而主动离开父母,命运却让他一步步走向杀死亲生父亲的结局。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不过这一“命运”其实就是另一个隐藏的俄狄浦斯自己。子对父的反抗与儿子回归父位的循环, 从实质上讲不过是一场又一场试图替代父亲而自己拥有权力的暴力斗争。

对于这种“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做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男孩子开始嫉恨父亲,想要拥有母亲时,自然会表现出对父亲的仇视,但是他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够强大来抵制父亲,转而,他会向父亲学习产生认同。”【6】父权社会中的“父”无时无刻都身陷于享受权利和防止权利被子剥夺的矛盾之中。子弑父的故事,不断被演绎,但并不开始于《俄狄浦斯王》——早在《神谱》中就有诸神内部间相互争斗的记载。众神之“父”乌拉诺斯就是被其子杀死并取而代之的。“子弑父”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成为“父”,反叛权威其实是为了自己最终成为权威。“人是在反复的‘认同——破灭——认同’的螺旋模式中构成主体的发展和实现自我。”【7】俄狄浦斯是否有真正的主观能动性姑且不论,但客观结果是弑父娶母后他的确拥有了父亲曾经拥有的一切:对世界、对臣民、对女人的支配和权威。

综上所述,《俄狄浦斯王》一剧中的“弑父娶母”情节,表面上看是神的旨意,实质上却是俄狄浦斯的“宿命”——无论他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的命运,也是他客观上的自我人生选择,更是父权社会下子嗣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悲剧结果。换言之,所谓“神谕”的“弑父娶母”,其实就是俄狄浦斯另一个异化的潜在自我在行动。那些看似令人震惊的巧合、偶然不过是具有前因后果关系的人为选择。《俄狄浦斯王》给予我们的绝不是消极面对命运的不可抗性,而是在人生中诸多“情节”中正确认识复杂自我的可能性。

[1]亚里士多德.陈中海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54页。

[2]〔美〕莱斯利•.怀特著.曹锦清等译.文化科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3]杨经建.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4]罗念生译.俄狄浦斯王[M].华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38页。

[5]曹禺.曹禺创作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版,第45页。

[7]许红妹.魔镜的启示: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神谕俄狄浦斯潜意识
神谕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赏月
秋鸽予我
向日葵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重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行1-719)
歌剧《俄狄浦斯王》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