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和建议
2015-11-16何玉萍
何玉萍
【摘 要】现在很多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上课,不适应幼儿的吵闹哭啼,对幼儿实行严厉的管理,如同对待小学生一样,让幼儿安静,不吵闹,抑制幼儿天性,严厉过分,让幼儿失去了本应有的天性,原有的纯真,变得害怕,呆板;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影响不好,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关心。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性;建议
目前,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存在着小学化倾向,在众多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教师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除少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外,大多数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开设了小学课程,如识字课、拼音课、加减训练课等。有很多班级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小学化倾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让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小学化”不良倾向不仅增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同时,对孩子正常的生理发育也不利。在实践工作中我感觉到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等。我认为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我发现在幼儿园好多孩子写字“双姿”正确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孩子手骨骼没有成熟,偏早用笔,可知,超前教育“误”人不倦。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园实践工作中,感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危害特大,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幼儿感觉很累,在幼儿园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我认为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第三是过早地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我的建议是;首先认识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应让幼儿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游戏。幼儿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课题模式,都应该使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让主体性体现到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幼儿对教学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根据自己的简单的价值判断进行选择,从而表现自己的主体性。
其次是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素质,让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关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每个幼儿园面临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园在资金、物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
再次就是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监管,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幼儿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
例如在我校中,有许多转岗教师,都是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上课,在小学工作中小学生的安静,自觉性到幼儿园工作中发现幼儿的吵闹,啼哭,不安静,离不开老师的视线等等,感觉不适应的,在教学中都带有小学化倾向的特点,会用小学化模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我园转岗的一位51岁女教师,每天都布置了很多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做,每次放学时,很多家长都在教室门口等幼儿作业,等幼儿排队领着老师发给的作业回家做,这样的教学要求也给家长带来很多压力。
所以我认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性影响大,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对教师重知识、技能的行为;要教师多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注重平时对幼儿的关心培养。
总之,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多给孩子们独立的空间,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优化保教质量。要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给幼儿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从中学习良好行为的规则,从而使幼儿参与到做出决定的过程之中,让幼儿能快乐的,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