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孩子从小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2015-11-16余昭霞
余昭霞
有这样一件事:10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龙头寺长途汽车站外的泰山大道车流如织,人来人往。这时,一辆牌照为渝A3T770的出租车停靠在路边,司机下车后,竟然“明目张胆”地在车旁开始小便。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该的哥的从业资格证于10月26日被市运管局注销。看了这则新闻,我头脑里立刻闪现“人文素养”这几个字。这是人文素养不高给社会环境和自己带来的结果。作为一名区乡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对农村孩子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它能使人和谐发展并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泛指那些在一切活动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和气质,在人文科学中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的主题和烙印,它追求的是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它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经常谈到的“城乡差距”,很多时候都是指经济面貌,但其实涉及各个领域,就是个体的人文素养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现在的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更让人担忧,只因为大多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像断层一样,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担子也就特别重。在此,就有关人文素养的几个方面谈谈培养的必要性。
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绝大多数人心中,都认为农村宜居,没有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空气也好。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齐茂曾踏访了11个省的60多个乡镇,下面是他对中国农村社区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一个形象的描述:“如中国只有10个村子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地描绘10个村子的人居环境:3个村子在猪圈或厕所旁打了一口井,供人们饮用;4个村子路基比房子墙基高;5个村子夜里进不去;6个村子没有公共活动场所;7个村子养着猪、牛、羊、鸡、兔,其中5个村子不宜人居;8个村子没有电脑或图书室;9个村子没在防火上花一分钱;10个村子都把脏水往外泼”。
而我所看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别乱扔果皮纸屑,特别是白色污染。农村孩子生活得很随性,垃圾一般都乱扔,在家是这样,在外面更是,你随时都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赶集,买些小吃,边走边吃,吃完后就把包装袋随手扔掉。公路边,树梢上,随处可见白色污染。这不仅造成视觉污染问题,深层次的“潜在危害”更是可怕。动物误食后即能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当它们长期残留在农田中后,既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作物根系发育,还会缠绕农机,影响田间作业,长此下去又能影响深层土壤,使土壤环境恶化,进而威胁人类生存。
所以我们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从小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二、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农村,你随时可以看到这样教育子女的场景:孩子摔倒了,家长拍打致使孩子摔跤的障碍物,嘴里还念念有词地骂到:“谁让你挡了蛮蛮的路?打死你。”一般都不会直接教育孩子走路要小心,绕道或跨越而行。久而久之,孩子犯了错,都不会找自身原因了。我经常会碰到学生犯了错之后就一再地推卸责任,而不会自我批评。同学之间闹矛盾,通常也都是先指责对方,这就是一些家长长期这样教育的结果。
我还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天傍晚,爷爷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孙子散步,孩子看到一朵非常漂亮的花,指着它就要,没想到爷爷没半点犹豫,跨步上前就摘到手里,随后就递给了孙子,结果孩子没玩多久就扔掉了,看了就让人觉得可惜。爷爷完全没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而是让漂亮的花毁于一旦,我认为应该教育孩子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漂亮的花让大家共同欣赏,不能据为己有。
在学校就经常发现有孩子搜寻别人的书桌抽屉,总想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尤其是低年级就特别明显。我想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里的大人一般都是无条件地把最好的给孩子,从来就不会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很难和同学和谐相处。在班上,总能看到一些孩子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别人生气了,他就高兴了,平时要是谁考差了,谁被批评了,他们都很得意。所以我们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教育孩子,心里要装着别人,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别人着想,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要知道和谐才快乐。
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我觉得农村的孩子生活得非常自由,很少有集体活动,自身的劳动也不受他人的制约,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长大的孩子来到学校,集体观念就不那么理想,就得慢慢培养。集会,课间操,午餐,甚至课堂都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一方面让他们的言行服从集体,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把约束变为习惯,个人的人文素养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每个人生存所需的一切,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取得,而且人的才能、知识和经验本身也是社会所造成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产物。同时,社会的发展,又是通过所有个人的集体努力而实现的,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成就。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舍小我,为大家。和平稳定的社会需要大家来维护。简单地举个例子,比如过马路,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会看到大人牵着小孩闯红灯,孩子极不情愿,大人却硬拉着过,并说现在没车子过。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能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让他们学习近代史和现代史,使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经常开主题班会,让他们明白爱国也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为建设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我们应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