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015-11-16杨晓
杨晓
【摘 要】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然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训练。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口语能力;影响因素;提高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目前,全国各地虽然都强劲地刮起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但传统的教学影子还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重视读写形式的应试教学而忽视听说形式的素质教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英语哑巴”的出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
一、影响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所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学好语法和扩大词汇量,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至于听说都是本着无所谓的心态来处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知识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这种教授、讲解封闭的“一言堂”模式,即“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或者没有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2.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启发者和传授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口语能力,对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有直接的影响。现在中学绝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国内土生土长的,很少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话与交流,上课也无法用全英文教学,甚至整节课都没有英语口语,亦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活动,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3.学生存在说口语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最基本、最主观的问题,主观上的抗拒情绪不能解决,就算客观条件很好也难以学好口语。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是原子弹;二是演讲,世上有97%的人害怕当众讲话。”口语学习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自己,对一个自卑、胆怯、性格内向的人要想突破“开口关”更是难上加难。这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越是胆怯就越害怕开口,越害怕开口就越自卑,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口语课堂难免变成“哑巴课堂”。
4.学生词汇量不足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不能表达任何东西。”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想要进行英语表达时不可能的。英语教学中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们的单词记忆。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敢开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说。如果他们知道怎么用词汇来表达,课堂上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英语哑巴”了。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的策略
1.走出思想上的误区
英语口语的学习从狭义上讲,是为了获得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学习者提高自身素质、谋求个人发展、完善自我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渠道;从广义的角度着眼,则是与社会责任、文化传承、交流与沟通紧密相连的。一旦学习者把英语学习活动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责任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会感觉到一种责任和使命,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口语学习当中。
2.英语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口语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与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语言教育的传授者,英语教师必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增强学生用英语表达的信心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实践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一般来说,教育水平高、热爱教育工作、坦率而有朝气、能与学生同学习和娱乐、相信学生的教师容易取得学生的爱戴[1]。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和谐的交际气氛,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说英语。
(3)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爱护每位学生,克服他们的胆怯心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师生在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而且会加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2]。
4.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不发言而“冷场”的场面。他们大多以为是学生害羞,缺乏自信,但其实有时学生缺乏的是“材料储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出口成章,就得有足够的“储备”,“腹中空空”,哪来勇气开口?在语言习得中,输入时第一性,是为输出服务的。只有在大量输入前提下进行输出操练,才能增加开口的自信[3]。所以,学生必须增加词汇量。
5.口语学习的关键是模仿
想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发出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这就需要不断地模仿。那么模仿的方法有哪些?
(1)复述磁带内容,朗诵课文。听磁带后复述,这种方法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自己模仿的英语给录制下来,听听自己的录音,若有问题,再加以改正,效果会更好。
(2)听收音机,例如美国的VOA、英国的BBC等一些英语听力节目,可以跟着后面模仿发音。
(3)看英文录像和英文电影等,来锻炼听力,扩大词汇量,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扩大知识面和训练英语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口语课堂教学和课外的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既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地位的认识,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和实践活动。还要克服学生自卑、胆怯、焦虑、自我效能感低的一些负面情感的影响我相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练习,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改观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7:272.
[2]丁菊芬.中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与实践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报,2003年增刊(增总第9期):159.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