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5-11-16罗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数轴线段动画

罗钰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于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感受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丰富教学资源,如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以及知识建构的过程等。合理将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中, 把抽象的知识运用可以使形象,枯燥的问题变得有趣, 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 “知其所以然”,把握知识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知识容量。在这里我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 谈谈自己对创设教学情境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越来越注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多数学问题从生活问题出发。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例如,在讲备课“直线 射线 线段”时 ,若只用语言描述,或用粉笔画出来,甚至是实物,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到位。备课时,准备图片“孙悟空的金箍棒无限变长”让学生理解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这样可以清晰区别射线和线段,又能体现出直线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印象深刻。 又如,在备课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我想到通过体现:用一个钉子钉木板,木板会掉下;用两个钉子钉木板,木板会稳定。感悟数学事实的同时,配以特殊音效,让学生对此知识印象深刻。接着应用于生活中的“砌墙问题”,用动画展示出工人用绳子作为参照线,砌出的墙就是直的。学生们普遍感到很有意思,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自内心愿意喜欢数学,从而在情感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 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备课时要注意利用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把难懂的知识变成好理解的内容。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降低接受知识的难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所以,在备课时我常常结合教材的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规律。例如,我在备课“平移”时,由于学生对知识“连接各组对应点了线段平行且相等”难以理解到位,更不用说运用于做题了。于是我在课件中添加了对应线段移动的动画,学生很自然的自己就概括出了“平行且相等”特点。同时添加荡秋千等各种动画和图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平移的特点。让学生形象感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样不把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让学生记忆深刻。再如,备课“实数”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无理数π,想到如果把圆在数轴上滚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眼见为实”,看到无理数π这个点就在数轴上,理解后就不用机械记忆,真正明白“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使学生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使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获取成功的体验。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抽象的数学内容, 而且记忆非常深刻,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数学课堂信息量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课堂的知识容量可以达到大大超过传统课堂,同一教学情境可穿插多个教学内容、知识点,实际课堂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较的。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总之,教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感性的知识,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能够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 这些直观形象的资源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轴线段动画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数轴的作用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