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2015-11-16邹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句阅读教材

邹娜

【摘 要】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中年级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困难。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实现对小学中年级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材;语句;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就从未停止,小学教育阶段时间有6年,是各个学习阶段最长的,在整个6年阶段,学生不仅在生理,心智发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而且在心理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三、四年级这样一个中年段,教材开始不断加深,语文生词量不断攀升,课本的长度不断增加,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向着高年级要求靠近,很多小学生在进入中年级阶段之初,都有很多的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把握尺度,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进一步适应这种语文课程的安排,实现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平稳过度。

1存在的困难

现代中年级阶段的语文课本内容有一部分是由高年级下放下来的,课本的长度不断增长,生词量也比在低年级阶段出现得更加频繁,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出现很多差异,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具体问题如下:

1.1教材方面

经过多轮修订的教材进一步体现了素养教育的本质要求,很多教学目标在中年级阶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低年级阶段,只需要教师根据课本中的生词量,进行讲解。学生只要多次理解,反复记忆,即可掌握相应的生词,但是进入三年级之后,教材中的生词量猛增,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生词教师在上课期间无法详细解释,只能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给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查字典,了解生词含义,同时课本的长度也在不断增加,与低年级相比,很多课本长度是原来的2倍,这样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来了很多困难。

1.2教学目标方面

在教学目标方面,随着进入中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在生词的掌握、阅读水平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生词的掌握。在低年级阶段生词量很少,但是进入三四年级之后,随着课本长度的增加,生词量就猛增,这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生词,同时大纲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还要求要进一步掌握《新华字典》的使用,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查字典,不需要教师再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了,很多课程的讲解需要学生课前做好生词方面的预习工作。上课前,小学生要将教材中需要的不会的生词一一查出来,并将其含义标注好。这样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第二,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到了中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阅读片段式的文章,更要适应整片文章的阅读习惯,不断向着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习惯靠近,这样给很多学生带来了麻烦,这种阅读能力的猛然提升,学生一般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第三,写作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在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开始写一些日记,记一记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对于写作方面就有很多细节要求,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相应的句式,还有一些学过的辞藻来描述自己所见所闻,这也是对其观察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在所见所闻之后进一步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等等,这就是一种个人观点的表达,需要有着一定的经验才能提出更为真实的看法。

1.3学生的整体素养出现明显分化

在低年级阶段,由于知识点较少,并且难度不大,很多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是随着进入中年级阶段,语文课本难度的增大,教学目标的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对于中年级语文课程难度突出增大的一种应激反应,很多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出现了很多差别,出现了语文学习一致保持很好水平的,也有一些学生因为语文学习难度的增大,学习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成绩就有所下降,根据一个调查统计。当学生进入三四年级之后,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出现了差异,男女对比最为明显,普遍女生的语文成绩要优于男生成绩,这是由于女生在语言方面的发育普遍早于男生,这是存在一定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

2恰到好处的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之后,教材难度进一步增加,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之间由于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反映出语文学习效果的差异性等问题,需要有既不缺位,又不越位的、恰到好处的教学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2.1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

针对现代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语文课文长度进一步增大之后,对于一篇课文的理解,难度不断增加,这时候到位又不越位的做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将课本中的一些关键的语句或者段落提取出来,同时做好这些语句或者段落的解释准备,上课期间,首先是通读整篇课本,之后选择这些重点语句或者段落,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文学意境,通过这些语句或者段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进一步了解整篇课本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情况,这样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了学习语文课文阅读问题。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本《美丽的小兴安岭》主要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这学习这篇课本的时候,由于篇幅相对较长,我们只要抓住其中关于描述一年四季的句子,加以理解,整片文章的主要脉络就可以把握清楚了,学习这篇文章的难度将可以大大降低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的关键语句或者段落提取出来,与学生一起分析之后便可以轻松掌握全本。

2.2细化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中对语文课本的解释是最权威的,他们很多专家学者经过相应的研讨最终定下来的,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也是就是因为教师用书的可信度使得其中的一些解释和观点相对比较保守、相比比较粗放,对于一些存在争议或者可以由多种解释的语句的理解,教师用书可能就会直接避而不谈,或者只探到其中的一层含义。因此,在教师用书的使用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不断思考其中的一些观点,因为对于文章的认识一般都不止一种声音,对于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理解也应当加以鼓励支持。

2.3开拓阅读领域

开拓阅读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一种拓展性的训练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所上的课本内容进行联想和开拓,这种联系和拓展可以是在内容相似方面的,也可以是在文章的结构形式方面的,还可以是其他方面存在形似的联系和拓展。这个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课外的阅读,使得其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另外相应的写作能力,也将在被阅读的文章中得到提高。

3结语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语文的阅读,阅读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宏线,一方面阅读联系这生字的理解,另一个方面阅读涉及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断地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有效地细化教师用书、进一步开拓阅读领域,才能有效实现小学中年级阶段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02):123-124.

[2]谢玉蓓,朱昱,王桂霞,等.用心插柳,带孩子进入写话天地——培养低段孩子写话的几点做法[A].2015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03:125-126.

[3]刘凤云,郑凤贵,杨志华,张支燕,贺莉,等.关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性策略研究的实验报告[A].2015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02:178-179.

猜你喜欢

语句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重点:语句衔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