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5-11-16卢树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索性开放性化学

卢树荣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实际问题,而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化学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化学问题特别是具有真实情景的开放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关键词】开放性;创造能力

根据问题的开放程度可将其分为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指条件与结论一一对应,答案唯一,结论唯一,或者思维方法唯一的问题。这类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思维操作,对于巩固知识技能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封闭型问题功能单一、测试目标局限,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开放性问题由于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一种良好的举措,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呢?本人认为设计开放性问题应遵从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宽广性原则——问题内容的开放性

问题内容的开放性是指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应当宽广。问题涉及的知识不局限于化学教材,而要涉及日常生活、最新科技动态及其他学科内容。将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接触过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加以提炼,设计成开放性问题。例如: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存有硝酸铵(NH4N0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的大量一氧化二氮(N20)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填补在驾驶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人员受伤。

(1)NH4N0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此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

该题设置了一个化学应用的实际情景,从安全气袋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和题给的已知条件,即可得出在此条件下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一个体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题。此题解决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化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觉得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启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二、动态性原则——问题设计角度、方式的开放性

此原则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由于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颖,方式丰富多彩,学生对问题就会饶有兴趣,就会有好奇心,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好奇心理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和激发力。

例如,检查学生对空气主要成分气体的性质是否掌握,设计成记忆性问题:“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有什么性质?”而改变角度提问,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假若大气中分别缺少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很明显,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心理刺激作用强烈,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智力活跃、情绪高涨,激发创新意识的产生,推动创造力的形成。

三、探索性原则——问题解答途径的开放性

设计出的问题的解答途径是开放的,具有探索性。也就是说,开放性问题是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想、去查、去做。通过翻阅已学的内容,查找资料,根据已掌握的化学规律,进行推理,提出假设,通过讨论、实验或其他事实验证,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即以下的程序: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收集查找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或事实验证→得出结论

开放性问题的探索性解决,能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去钻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规律是学生自身探索发现的,自己“研究”总结出来的,学生在探索性解决开放性问题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也即会学,教学生会学是创造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四、多样性原则——问题解答方法和答案的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解答方法是开放式的,即“一题多解”。在解答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不仅能运用各种化学的解题技巧而且能应用数学、物理等方法。只有发散思维,才能从多种可能中捕捉机会,提高创造成功的概率。

开放性问题的解答方法是多样性,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能同答,水平层次低的同学解答的方法的种类只是相对少一些,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说,优秀生回答四种解法给予高分,差生回答两种解法,也给予高分,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多设计一些答案开放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果教师设计问题总是几乎全班学生都一样的答案,书上怎么写的就怎么回答,老师曾怎样讲过的,就怎么回答,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创新意念,不可能发展创造力。

五、引发性原则——提出问题的对象的开放性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于教师的问题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具有引发性,有“抛砖引玉”的功能。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有较多的提问机会,是学习的主动的探索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打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被动局面。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荒唐的或错误的,但是,只要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创造意念,可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创造性活动,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探索性开放性化学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寻求开放性道路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