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行初中语法教学

2015-11-16娄再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猿猴定语短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加之语法本身的特点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语法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难学、对语法知识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就这一点儿言,语法知识已被现实的语文教学淡化了,甚至放弃了。

“淡化语法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产生了错觉:老师说,现在不考,我就不教;学生说,语法学得好,语文成绩也就未必能提高。殊不知正是师生的这种心理使语文教学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对于语法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有一处表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这个表述向我们传达一了个明确的信息:必要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该学习的,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首先,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读懂文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文句。有些文章中有一些较长的句子,如:“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句子较长,成分较多。如果学生不了解短语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就很难领会其主要意思。显然,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类学是一个分支学科。主语中心语前的“古”是对主语起限制作用的定语,“是”是谓语,“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是限制宾语中心语的定语。这样一分析,学生对这个句子的意思就会一目了然。

关于文言言语阅读,我们只需看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例如,“之”字的用法之一是“放在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而”字的用法之一是“表修饰关系”等。翻译句子是这几年中考一直沿用的命题类型,而且分值有增无减。学生在翻译时若辨不清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分不清什么是主语、谓语、定语等,其翻译的质量会有多高呢?

其次,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比如语病吧,这几年的中考都一直在考。我们知道,很多句子的语病都是出在结构和成分搭配上,我们通常把句子的主干一压缩,毛病就看出来了。但这些年就我所接触过的学生来看,很多人连句子的基本成分有哪些都不清楚,又怎能看出那些极为模糊的成分问题呢?曾在一份中考试卷中出了一道给上联对下联的题,此前我们也给学生做过类似的练习。很多学生对的下联怎么看都不恰当。要说对偶这种修辞,应该是他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了,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词性上。只因分不清上联中词语的词性和短语的构成方式,所以下联对出来也就不规范。

最后,中学生学习语法,可以使中学生了解自己母语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母语的最基本结构规律,可以达到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的基本常识,了解词和短语的分类,知道句子的组成规律、规则等,学习运用语法知识去正确运用汉语,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作为一个中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指导母语的运用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现行的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的是语法概念,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强化语法应用教学和语法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

娄再宏(1976.6~),男,籍贯贵州铜仁,工作单位:石阡县五德镇初级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猿猴定语短语
动物的“叫”各不同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白猿、仙桃与度脱——队戏《猿猴脱甲》的传说情境与功能阐释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