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2015-11-16张强
张强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根本不能涵盖教育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这种整合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手段,以下就自己在实践在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将在整合的实践中引发的问题进行理论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随着对课程内容和儿童认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多种课程整合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三种:科目中心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理论和注重学科与儿童心理的整合理论。其中科目中心整合理论针对学科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一、对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认识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教育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意思:要用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即它是“整合”的手段;同时,教育技术是“整合”起来的课程的有机结构要素。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的历史进程。它与过去大家所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相同。它表明,教育技术不再是一般的“辅助”工具了,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教育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教育技术。这种教育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视角是新的,条件、手段也是新的,所以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将带来传统教学策略和理念的革新。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正在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做好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整合的基础——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应该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再构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这是课程整合的保障与基础。
(二)理顺整合的途径——过程整合
“过程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即将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这一过程整合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及课后拓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
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
课堂实施阶段:强调师生互动。依据教学方案,进入学习;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由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课后拓展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至与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址、自己的E-mail地址,并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
(三)明确整合的目的——能力整合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能力整合”指的是通过研究“资源整合”和“过程整合”的这种课程整合形式,更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习者。
三、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体会
经过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本人进行了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以人为本,探索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二)转变观念,总结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体会
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教育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教育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教育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教育技术,把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教育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4.培养了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5.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小学教育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入进行,随着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