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015-11-16魏晋花
魏晋花
【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则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学校体育观念演变的必然,也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现实需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谈起,和同行探讨“健康”、“健康第一”的时代内涵、在体育教学的地位和落实。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第一;贯彻落实
1研究目的
为了将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逐步推进的研究方式,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走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以某中学体育课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体育活动的书籍、论文和相关资料,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素材,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并通过在中国期刊网、百度等网站查阅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文章,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根据某中学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向本校的在校高一、高二学生发放问卷,对6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了解本校的体育课的情况。发放问卷600份,其中高一学生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共300人,发放到高一级(1)到(10)班,每班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由体育委员随机发放;高二级发放到高二(1)到(10)班,发放方式跟高一级一样,收回590份,回收率98.3%,其中有效问卷590份,有效率100%。
2.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用百分数对统计资料进行描述。
3结果与分析
3.1“健康第一”思想的内涵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并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可见,身体健康不仅是人之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劳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危机,而这种危机是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因此新时代又赋予了“健康第一”以新的概念。从这一意义上讲,“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全面性、主体性、人文性等方面。
3.2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学习,消极的态度则阻碍学习。
从调查统计结果(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指: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占86.0%,没有兴趣(指:不太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占14%。这说明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占绝大多数。对于一项体育活动学生是否有兴趣、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需不断的探索、更新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要使中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做到以下三点:
3.2.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终生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明白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使每位同学都树立起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3.2.2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根据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的情况,科学设计自身的锻炼,并指导他人进行锻炼,而且还能根据锻炼者的生理、生化、形态等一些特征来评价其锻炼效果;同时,在锻炼中根据自身的运动经历,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体育理论的理解,提高体育能力。
3.2.3重视课外体育锻炼。课内教学是课外锻炼的导向,课外锻炼则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我们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不仅要保证学生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应对学生的课余锻炼加以正确引导,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解决难点技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快感,增强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3.3从体育教师方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素质,要引导教师认真剖析自己的教学,明辨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向“健康第一”思想转变。因此,“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教师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具体方面有:
3.3.1教师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应以“健康第一”为唯一出发点,不应把向国家输送高水平竞技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我国以往的体育课上,技术教学思想占主导地位,对体育教师评价的重点是看他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对目前的学校体育来说,评价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得是否卓有成效,一般是通过对体育加试工作、体育达标率、学校运动会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因为这样的数据较易统计而且广为人知。
3.3.2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一切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当教学手段方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矛盾时,要服从健康,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
3.3.3由生物体育观转变为多维体育观。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学工作者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生理机能为目标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忽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要由单纯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向以生物、心理、社会和多维体育教学观。
3.4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建立新的考核方法来评价体育教学
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应以“健康”为核心,注意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以往的评价存在许多弊端,如一个1.5米的人和1.85米的人同样跳高,难度就不同,而我们以往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个体差异,这就不够科学。体育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确立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以人的健康为核心,以人的合理发展为根本,突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健身统一性,克服对肌肉力量、筋骨强壮和意志磨练的片面强求;强调对身体健康与健身评价的综合性、科学性;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效益,并应将此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因为评价标准可用来制约、指导教学过程。
4结论
4.1“健康第一”思想是时代要求的产物,它涵盖了体育素质教育全部的内容,突出了它的全面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全面性、主体性、人文性。
4.2体育参与动机大多积极,但仍存在消极的动机
调查显示,中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很少,他们体育参与的动机主要与其个人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教学环境条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有关。因此,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使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体育参与动机,努力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条件,使学生体会到“健康第一”的真正含义。
4.3在学校教育的体育教学,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在体育教师方面,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4建立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考试制度
在体育课评价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平时成绩进行评价,没有只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桂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