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
2015-11-16王杰
王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应实现突破和创新。同时,随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场景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和尝试,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同时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身体。随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一、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分层教学方式
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也会存在不同,必然会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从生理上体现出来,也从心理上体现出来。教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时,首先要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有一个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高中体育和大学体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升学是高中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但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在高中体育中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体能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身体情况有一个正确了解,然后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分层,在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最后对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新的教学平台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每天都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多媒体教学就是现在应用最多的一种设备。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能够认为体育教学只能够在室外进行,与多媒体设备无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更好地展示各个动作要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规范的动作要领。此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随时暂停或者慢放,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动作的细节之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的细节。之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或示范就能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动作要领。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新课程改革不能完全抛弃老的传统,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开展,激发学生的本能。教师可以进行创新,不搞一言堂式的教育,改为师生互动的课堂,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和学生没有特权,可以畅所欲言,特变关于体育上的运动技能及体育项目战术配合,学生通过和教师进行交流,自己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体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与学生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朋友型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应试教育之下,教师更崇尚“命令与服从”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怎么讲学生就要怎么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必须积极地构建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继而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够让教学活动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不能够利用刻薄的语言打击学生,而要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不管进步有多么小。其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可自己,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服从自己的教学安排,继而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确定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信息时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主体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目前,体育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培养目标已逐步让位于目前转型期的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的把握课堂,更好的实施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部分的技能教学,但此时由于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因此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仍需重视动作练习,避免体育课堂上出现“讲而不练”的现象。
同时,由于高中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体验到运动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运动创造能力。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情景的导入的方法(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设计成两队人马需要长途的爬山涉水进行交战的形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感和麻木心理,让老的教学内容焕发新时代的气息。
五、教学时倡时快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
(3)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痛并快乐着”,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快乐。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学到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