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11-16袁小玲
袁小玲
【摘 要】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点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点拨艺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点拨;教材;教法;实践
“点拨”,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点”是指点;“拨”是引导、纠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点拨”就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巧拨妙点,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点拨,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如何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的呢?
一、文本点拨要源于教材,超越教材
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引导,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北师大版语文《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课文主要描写了大自然的一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这一课时,结合课文结尾处的几句话“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认识。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有学生说“要学会观察”,有的学生说“要学会查资料”,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见解的基础上我又及时点拨到“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方法是很多的,不光是书上的,在自己的平时生活中,听说的,看到的,实践证明的……都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究,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到田野,村庄……”,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样得来的。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在源于教材,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恰当的点拨,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起到了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目标。
二、学法点拨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这样,语文新课标曾明确指出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小学生来说,各自性格特点和接受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借鉴,改进,探索中提高。
如在北师大版语文《黄山奇松》一课,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公园或者旅游途中都见过哪些松树,如果让你来描写这些松树,你会如何进行描述,在学生各自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阅读黄山奇松一课,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松树和自己描写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这样逆向引导下,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恰当的点拨,学用结合,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习得课文的表达方式,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单独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也只不过是死知识,学生也不见得会用,只有把学法自然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自然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点拨、指导,进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三、实践点拨要来自实际,突破定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总是会缺乏一种决断能力,经常爱说的话就是“老师没有要求做”或者“我妈妈说这样不对”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习惯培养方面,固然有家长或学校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没有走出思维定式的怪圈,缺乏一种挑战自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能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点拨,将会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鞋匠的儿子》的时候,快下课了,我让学生自行安排时间,看到学生一片茫然的样子,我点拨道:“怎么会没有什么可做的呢?林肯作为一个大人物,他的话肯定会给你许多感受和启示,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另外,文中有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很深刻,说说你的理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都可以记录下来……这么一看,要做的事情很多,怎么会觉得没有事情可做呢?”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定式“作业应该老师布置,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点拨,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又有利于凸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当学生真正走出这种学习误区,才能使语文学习更加有效。
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点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点拨艺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