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醇对白砂糖依赖的雌性黑腹果蝇寿命内稳态的影响研究

2015-11-16田祯祥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低糖果蝇高糖

田祯祥



乙醇对白砂糖依赖的雌性黑腹果蝇寿命内稳态的影响研究

田祯祥

为女运动员健康维护和成绩提高提供理论线索,采用雌性黑腹果蝇(Female Drosophlia melanogaster,FDM)寿命作为女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模型,通过研究白砂糖、乙醇对FDM寿命的影响揭示规律。结果表明:(1)FDM的寿命与白砂糖浓度成倒U字型相关,其中峰值对应的糖浓度为正糖组,两侧的糖浓度组分别属于低糖组和高糖组。(2)适量饮酒可以延长低糖组和高糖组FDM寿命,最佳剂量可以建立相应的寿命内稳态。正糖组处于寿命内稳态,其寿命不能被适量饮酒延长。低糖或高糖远离寿命内稳态,适量饮酒可以延长其寿命,最佳剂量还可以建立寿命内稳态。

黑腹果蝇;寿命;糖;乙醇

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隶属于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因其常聚集在腐烂的水果周围而得名果蝇(fruit fly)。黑腹果蝇(Drosophlia melanogaster,DM)具有人类大多数脏器,它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DM寿命只有3个月左右,尤其适合开展寿命研究。Piazza等人[29]首次将DM引入运动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运动和饮食的抗衰老效应。疲劳是衰老的典型特征[5],延年益寿的方法都具有抗疲劳作用。本文采用雌性黑腹果蝇(Female Drosopnlia melanogaster,FDM)作为女运动员的模型,通过研究FDM寿命的影响因素,为女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研究线索。

女运动员三联征即饮食失调(不规律饮食习惯)、闭经(月经过少)、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是女子运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Torstveit等人[34]对精英运动员的调查显示,优秀运动员中有60.4%的人存在三联征的风险,而在有美学特性的表演类项目中这种比例高达66.4%,球类运动员的这种风险为52.6%,一些体型偏瘦的运动项目中比例达到70.1%,这些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热量缺乏和无月经是引起女运动员三联征的两个主要原因[18]。虽然Bennell等人[7]早就指出运动员使用避孕药应该是利大于弊,但服用避孕药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一直没有一致的结论[8]。关于饮酒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13]。本文研究白砂糖、乙醇对FDM寿命的影响,为解决女运动员的健康维护和成绩提升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野生型FDM Oregon R品系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养殖中心提供。

1.1.2 试剂与仪器 高活性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佳一粒”精幼砂糖,广东中轻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麦胚芽和酵母粉,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丙酸,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无水乙醇,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上皿电子天平,型号FA2004,上海天平仪器厂;Eppendorf 移液枪,Germany制造。

1.1.3 实验用培养基 培养基Ⅰ:为基本培养基,用于果蝇的传代培养,其主要成分:水100mL,白砂糖5 g,琼脂1g,玉米粉5g,麦胚芽5g,酵母粉4g,丙酸0.5mL。将除丙酸外的各成分混合,搅拌均匀,煮沸,快要冷却时加丙酸搅拌均匀,分装到已灭菌的培养管中。

培养基II:探究不同糖浓度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所用的培养基,按表1中的比例称取各种成分,按培养基Ⅰ的方式煮培养基,其中4号糖浓度为基本培养基[27]。

表1 培养基中糖和其他成分含量

培养基III:探究不同乙醇浓度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所用的培养基,根据糖浓度影响实验的结果,选择1号(低糖)、3号(正糖)、14号(高糖)下生长的果蝇作为实验模型。三个模型的培养基成分如表1,按培养基Ⅰ的方式煮培养基II中的1、3、14,冷却加丙酸,搅拌均匀后加入无水乙醇0μl、200μl、400μl、600μl、800μl、1000μl、2000μl、4000μl,配制成相应浓度为0%、0.2%、0.4%、0.6%、0.8%、1.0%、2.0%、4.0%的乙醇培养基,搅拌均匀后分装到不同培养管中,并用保鲜袋包装减少挥发,置于冰箱备用。所配制的培养基分别进行三组实验:高糖乙醇组H-A(Alcohol in high-sugar medium)、正常糖乙醇组N-A(Alcohol in normal-sugar medium)、低糖乙醇组L-A(Alcohol in low-sugar medium)。其中高糖模型组白砂糖浓度比例为800%(43.2g/100ml水),正常糖模型白砂糖浓度比例为75%(4.05g/100ml水),低糖模型白砂糖浓度比例为25%(1.35g/100ml水)。以H-A为例,各培养基组分如表2:

表2 高糖乙醇组培养基成分含量表

1.2 实验方法

1.2.1 果蝇培养条件 果蝇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条件:气温(25±1)℃,相对湿度45%~75%,12L:12D条件下培养。所用培养管105×27 mm2,玻璃厚1.5 mm。

1.2.2 白砂糖影响雌果蝇寿命的实验 收集生长在培养基Ⅰ上8h内新羽化未交配的雌果蝇,随机分管培养在培养基II中,每组浓度重复5管,每管30只雌果蝇。每5天更换1次培养基,每天统计果蝇存活数、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后5只死亡的平均时间)、半致死时间(半数死亡的时间)、死亡曲线如图1。分析结果选择1号作为低糖模型、3号作为正糖模型、14号作为高糖模型进行下面的实验。

1.2.3 乙醇影响雌果蝇寿命的实验 收集生长在培养基Ⅰ上8h内新羽化未交配的雌果蝇,随机分管培养在培养基Ⅲ中,每管30只雌果蝇,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每组乙醇浓度设4个重复管。每天统计果蝇存活数、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后5只死亡的平均时间)、半致死时间(半数死亡的时间)、存活曲线,结果如图2~5。

为防止乙醇在培养基中的挥发,将装有实验雌果蝇的不同乙醇浓度的培养管置于相应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即浓度为0%、0.2%、0.4%、0.6%、0.8%、1.0%、2.0%、4.0%的乙醇,对照组为0%的乙醇,即只有双蒸水[21],并以双层布覆盖盛有培养管的烧杯容器。每3天更换培养基时一并更换对应的乙醇溶液及双蒸水。

1.2.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 17.0统计分析包处理,组间差异运用One2way ANOVA方法进行分析,各组均数间差别比较采用LSD2 t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极显著水平为P<0.01。

2 结 果

2.1 不同糖浓度对雌果蝇寿命的影响

如图1A所示,与0号组(无糖组)比较,糖浓度1~8号、10号的平均寿命都有极显著的提高,12号有显著的提高,其他高糖组(11号、13~16号)差异均无显著性。平均最高寿命的结果显示,与0号组相比,1~6号都有极显著的提高,14~16号都极显著的下降。半致死时间结果显示,与0号组相比,除11号无显著性的差异、13号有显著性提高外,其他各组都有极显著的提高。如图1B所示,0号组FDM的存活曲线位于最内侧,最高寿命为35天;果蝇生长15天后,0号、11~16号糖浓度的果蝇存活率开始急剧下降,而1~7号在25天后才开始大量死亡。

A

B

注:3次独立重复实验;平均数+标准差;与0号组(无糖组)比较:*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3号组比较:#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而与3号组相比较,其他各组的平均寿命都有极显著地下降;各组的平均最高寿命(除1号显著降低外)均呈现极显著的降低;各组的半致死时间也都出现极显著的降低(如图1A)。3号组的存活曲线位于最外侧,最高寿命是55天左右,较其他各组,3号组的存活率最好(如图1B)。

2.2 不同乙醇浓度对雌果蝇寿命的影响

2.2.1 乙醇浓度对高糖模型的影响 通过以上糖浓度对果蝇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14号糖浓度与0组相比较在平均寿命和半致死时间上差异均有显著性,14号与3号浓度相比寿命各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与其周围的11、12、13、15、16号糖浓度都没有显著性变化,而11~13号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14号的高糖效应已经稳定,再高的糖浓度变化不会使寿命明显缩短,所以选择14号作为高糖浓度状态,来模拟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乙醇浓度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在高糖模型下(如图2A),高糖乙醇H-A1,2,3,4,5组与高糖H-A0组比较,有提高果蝇平均寿命的趋势,其中高糖乙醇H-A3组与H-A0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H-A6,7组非常显著的降低了果蝇的平均寿命,为乙醇浓度的毒理范围。在平均最高寿命中,高糖H-A0组和H-A1、2、3、4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这4组乙醇浓度组均提高了果蝇的平均最高寿命;而H-A6、7组显著性降低了果蝇平均最高寿命。高糖H-A0号浓度与H-A6、7号浓度在半致死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经过生存率曲线(图2B)分析得出:高糖乙醇H-A0与H-A1、2、4、5组趋势较相似,在15-17天左右出现生存率急剧下降的趋势。高糖乙醇H-A6、7组明显早于其余各组出现存活率急剧下降点,导致果蝇整体过早进入死亡加剧期。

A

B

注:3次独立重复实验;平均数+标准差;*为与0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与0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为与3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与3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如图2A所示,高糖乙醇H-A3组和其余各浓度(除1号浓度组外)的平均寿命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此浓度下果蝇平均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在平均最高寿命中,高糖乙醇H-A3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在各组中为平均最高寿命的最高点。另外,高糖乙醇H-A3号浓度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提高果蝇半致死时间的趋势,与H-A2、5、6、7号浓度组差异有显著性。经过生存率曲线(图2B)分析得出:高糖乙醇H-A3号浓度出现折线下降趋势的时间最晚,在18天左右,且18天以后下降趋势也较平缓,为果蝇存活时间整体较长的乙醇浓度。

2.2.2 乙醇浓度对正常糖模型的影响 通过以上糖浓度对果蝇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3号糖浓度与其他各组相比,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半致死时间上均得到了极显著性提高,且3号的存活曲线位于最外侧,果蝇大量死亡的时间最晚,3号的果蝇寿命处于倒“U”型曲线的最顶端,过低或过高糖浓度的效果都不及3号的合适,因此3号浓度为最适合果蝇生长的糖浓度状态,我们选择3号糖浓度为正常糖浓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乙醇含量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研究。在正常糖模型下(图3A),正常糖0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均较高,其中与正常乙醇N-A3、5、6、7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乙醇的添加影响了正常糖模型下果蝇的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经过生存率曲线(图3B)分析得出:正常糖0组在整体各曲线的最外沿,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有延长的趋势;正常乙醇N-A1、2、3、4组整体趋势类似,有交叉重叠现象,未见显著性差异;正常乙醇N-A5、6、7组均在内沿,影响果蝇的存活时间。

A

B

注:3次独立重复实验;平均数+标准差;与0号组比较,*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3 乙醇浓度对低糖模型的影响 通过以上糖浓度对果蝇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1号糖浓度与3号浓度相比寿命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应该说低于3号糖浓度的都属于低糖模型,但是为了模拟出低糖的显著效应选择了本实验中含糖最低的1号作为低糖模型,果蝇在羽化8h后到死去就一直生活在这种低糖浓度下,能比较好的模拟低糖状态。因此选择1号糖浓度为果蝇生长的低糖模型,来模拟长期低血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乙醇浓度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在低糖模型下(图4A),低糖0组与L-A3、4、5组相比,添加乙醇组有提高果蝇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的趋势,其中与L-A4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而L-A2、6、7组浓度显著性降低了果蝇寿命。经过生存率曲线(图4B)分析得出:低糖0组、L-A1组在28天左右出现存活率明显低下的趋势;而低糖L-A2、7组出现2-3个存活率突然低下的不规则趋势,其余各组较平稳。

如图4A所示,低糖乙醇L-A4组与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显著提高了低糖模型下果蝇的平均寿命,且低糖乙醇L-A4与低糖乙醇L-A0、1、2、6、7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添加乙醇各组中为寿命较高组。在图4B中,L-A4组果蝇死亡速率整体较平稳。

A

B

注:3次独立重复实验;平均数+标准差;*为与0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与0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为与4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与4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4 乙醇浓度对三个模型影响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3种糖模型下乙醇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我们得出三种糖模型下寿命最优的3个组,即H-A3组、N-A0组、L-A4号浓度组。如图5A所示,H-A3组与N-A 0组和L-A 4组相比,其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半致死时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的降低(P<0.01),而N-A0组与L-A4组之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如图5B所示,H-A 3组在13天左右即出现果蝇死亡加剧期,最高寿命达到31天,而N-A0组和L-A4组均在31天左右出现果蝇存活率急剧下降,最高寿命达到58天左右。

A

B

注:3次独立重复实验;平均数+标准差;*为与高3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为与高3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3 讨 论

内稳态是生理学[9]和功能医学[20]的经典概念之一,但表征方法的缺乏妨碍了它的广泛深入的应用。刘承宜等人(2009)将内稳态对生理参数的稳定发展为对生物功能的稳定,提出了FSH(function-specific homeostasis,FSH)的概念。这种发展不但将内稳态的研究推向深入,将应激分为了慢性应激和成功应激,而且在理解本文所得实验结果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利用适当的白砂糖和乙醇均建立了果蝇寿命的FSH,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研究报道得出的结论再一次支持了适当饮酒建立的FSH的存在。这是一项针对参加了1994年、2000年和2005年的丹麦全国同期群研究的26,786例男性和女性进行了追踪调查访问,结果发现在通常适度饮酒的人群中偶尔出现酗酒(一次饮用60g以上)的情况并没有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或全因死亡率。并且适当饮酒的男性中偶尔酗酒与非酗酒人群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率之比为0.81,对于女性来说比率为0.97(Skov-Ettrup et al. 2011)。这进一步说明适当饮酒建立的内稳态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可以抵抗内外对机体的干扰,而偶尔酗酒只是干扰的一种,因此对于已建立适当饮酒FSH的人群来说,足以抵御这种干扰,对健康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因为偶尔酗酒作为适当的慢性应激更加提高了FSH水平。

3.1 寿命内稳态

FSH是维持功能充分稳定发挥的负反馈机制,其典型特征就是可以抵抗一定阈值以下的内外干扰,维持功能充分稳定的发挥。FSH的品质包括功能的复杂性和功能发挥的稳定性。负反馈机制所维持的稳定性越大,生物系统越复杂[22]。寿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一种功能,是由寿命内稳态(longevity-specific homeostasis,LoSH)维持的,因此LoSH是维持个体最佳寿命的负反馈机制。被本实验选为正糖模型的3号糖浓度组即为使FDM处于寿命内稳态的白砂糖浓度培养基(图1)。在图3中,平均寿命可以抵抗的乙醇浓度达到4号(即0.8%),半致死时间可以抵抗的乙醇浓度达到5号(即1.0%),平均最高寿命可以抵抗的乙醇浓度达到6号(即2.0%),更高的乙醇浓度破坏了FDM的寿命内稳态,使FDM的寿命下降。显然,正糖组处于一个可以抵抗外在干扰的寿命内稳态。平均寿命、半致死时间和平均最高寿命分别表征了3个FDM群体的寿命特征。为了讨论方便,分别将相应的FDM群体称为普通FDM(ordinary FDM,oFDM)、优秀FDM(better FDM,bFDM)和杰出FDM(elite FDM,eFDM)。显然,在正糖组的寿命内稳态中,对乙醇的抵抗力由高到低分别为eFDM,、bFDM和oFDM,这也反映了相应寿命内稳态的品质由低到高。

FSH可以抵抗低于阈值的干扰,但被高于阈值的应激(FSH-specific stress,FSS)所打破。FSS也是生物系统的功能,可以处于相应的内稳态(FSS-specific homeostasis,FSSH)。FSS打破FSH1,处于FSSH的FSS可以进一步建立FSH2。处于FSSH的FSS称为成功应激,远离FSSH的FSS则称为慢性应激。图1中3号正糖维护FDM的寿命内稳态,其它糖浓度都使FDM处于应激状态。图2中,适量乙醇维护FDM的寿命内稳态,大量乙醇则使FDM处于应激状态。

3.2 寿命调节

功能调节可以分为2类:低水平调节不影响FSH/FSSH,但可以调节慢性应激。高水平调节打破FSH/FSSH,适当的高水平调节可以形成成功应激。在NS模型中,一定量的乙醇未能延长果蝇寿命,因此不影响NS维持的LoSH(如图3)。而HS/LS打破了FDM的LoSH,FDM处于慢性应激。HS 3号乙醇浓度的添加以及LS 4号乙醇浓度的添加均显著性延长了FDM的寿命(P<0.05),调节了HS/LS慢性应激,建立了HS/LS膳食环境下果蝇的LoSH(LoSH in HS/LS,hLoSH/lLoSH)。因此本实验中,适量乙醇对寿命的调节属于低水平调节。在LS模型下,oFDM对3、4和5号3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bFDM对0~5号6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eFDM对3~7号5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这说明,bFDM和eFDM的LoSH的稳定度大于oFDM。图5表明,nLoSH和lLoSH两者所维持的寿命组是没有差异的。虽然适当乙醇可以延长LS组的寿命,但最佳的结果与NS组FDM的寿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适当饮酒的好处是不会缩短最佳寿命。在图2中,适量乙醇建立了HS果蝇的LoSH。oFDM对1、2和3号3个乙醇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bFDM对0~5号6个乙醇浓度都没有差异;eFDM对2和3号2个乙醇浓度都没有差异。这说明,bFDM的LoSH的稳定度大于oFDM,但HS降低了eFDM的LoSH的稳定度。显然,HS改变了三个FDM群体的稳定性秩序,bFDM成为其中最稳定的群体。图5表明,HS组的最佳寿命组的寿命显著低于NS或LS组。

然而在相同糖模型条件下,选取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干预结果却与本实验的乙醇干预效果不同:起始1号浓度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就可以打破NS组FDM的LoSH,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因此属于高水平调节(王彩艳 2012,周碧娇2012,杨军2012)。适量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三种糖模型下均可建立自己的LoSH,而且NS最优组的寿命显著高于LS组最优,后者又显著高于HS最优组。并且与乙醇的影响一样,HS改变了3个FDM群体的稳定性秩序,bFDM成为其中最稳定的群体。无论是HS组,还是LS组,bFDM和eFDM各自的LoSH的稳定性都高于oFDM,说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有利于提高比较优秀的FDM的寿命。

无论是低水平调节,还是高水平调节,只要能够建立成功应激,调节的结果都存在对剂量的不敏感性。在图4中,适量乙醇建立了LS FDM的LoSH,属于成功应激。oFDM对3、4和5号3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bFDM对0~5号6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eFDM对3~7号5个乙醇浓度之间都没有差异。另一组实验显示适量去氧孕烯炔雌醇也同样建立了LSFDM的LoSH,也属于成功应激。LS组的bFDM对5~7号3个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浓度组没有显著性差异;eFDM对1~7号7个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浓度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3.3 冗余机制

冗余通路的完全激活可以完全恢复同样的功能(Hartman et al. 2001)。LS组远离LoSH(图1),但适当的乙醇帮助LS组重新建立了LoSH(图4),而且后者与NS组的LoSH没有显著性差异(图5)。可以认为,适当乙醇促进了LoSH的冗余通路,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生物体内乙醛可以导致DNA损伤,并引起双链的交叉链接。乙醛是“范科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中DNA损伤的一个内生来源,会导致癌症的患病倾向和造血失败。而乙醇的代谢也是乙醛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防止这种损害,生物体内进化出一种乙醛脱氢酶可以有效将乙醛转换为毒性较小的产物醋酸盐。FA患者有发育缺陷、干细胞失败和易患白血病的强烈倾向等特征(Joenje 2011)。Langevin等人(2011)发现FA突变细胞对乙醛的添加有高度敏感性,提示内源性的乙醛会是FA相关的主要驱动。文中也提到如果代谢产生的乙醛确实引起DNA的损伤并在正常的情况下被FA通路所中和抵消,那么同时缺乏这两种基因ALDH2(编码ALDH2蛋白,缓解乙醛毒性的主要酶类)和Fancd2(FA通路中的主要成员)会在变异大鼠疾病的严重性上产生协同作用。另外,Huang等人(2011)的研究也提示饮酒可能是通过促进DNA损伤修复的冗余通路激活提高机体的冗余度的。Muts 同源染色体和FANCM复合体是FA途径中两个独立的DNA损伤传感器,也就是说Muts和FANCM都能识别FA中的DNA损伤,但同时缺失Muts和FANCM,则不能正常识别细胞的DNA损伤部位无法及时通过FA途径处理掉。因此,Muts和FANCM也是FA的冗余机制。

冗余通路的完全激活也可以超量或减量恢复同样的功能(Hartman et al.2001)。HS组远离LoSH,适量饮酒(图2)可以帮助建立LoSH,但其寿命低于无添加乙醇NS组内稳态的寿命(图3、5)。显然,适量饮酒激活了在HS模型下的减量冗余通路。LS组远离LoSH。而在同模型的另一实验(王彩艳 2012,周碧娇2012,杨军2012)中得出的结论为,适当的去氧孕烯炔雌醇帮助LS组重新建立了LoSH,但其寿命高于无药NS组LoSH的寿命。显然,适量去氧孕烯炔雌醇激活了果蝇在LS模型中的超量冗余通路。

3.4 乙醇的作用

本实验发现,无论是高糖FDM还是低糖FDM,适当饮酒都可以延长寿命。高糖或低糖都会引起一系列疾病。本实验提示,适当饮酒有助于大量疾病的防治。这个推论获得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支持。广西南宁的Ruixing等人[30]发现,饮酒的人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阿朴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I和ApoB比不饮酒的高。其中HDL-C升高可能是中医饮酒活血化瘀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进一步发现,饮酒受益的大小与APOCIII基因有关。ApoC-III 3238CG基因的饮酒者受益比CC和GG基因的饮酒者受益更多。Clerc等人[10]通过调查统计的多元分析得出,饮酒量和代谢综合症,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呈现“U”行关系图。Liu C等人[23]专为中国的中年和老年人做了饮酒相关统计实验,结果在饮酒量和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之间观察到类似“J”形的曲线。

无论是正糖组,还是低糖或高糖组,bFDM关于乙醇的寿命内稳态的稳定性都高于oFDM,说明饮酒有利于提高比较优秀的FDM的寿命。优秀运动员的寿命比普通人长[31,32],说明优秀运动员是属于比较优秀的群体,适当饮酒有利于寿命的提高。关于饮酒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13]。其原因可能源于研究对象的饮酒超过恰当的量。根据本实验推测,如果严格控制饮酒的量,适量饮酒应该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当然有待实验的进一步证实。还没有发现具有三联征的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低糖是三联征的主要原因之一[18]。根据本实验推测,饮酒对女运动员的三联征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例如,136名高加索妇女(每天饮用酒换算成相当的白酒量为0.2-74.7(8.1±11.4)克)的研究[19]发现饮酒与脊椎骨密度正相关。

4 结 论

(1)NS模型下FDM寿命不能被适量乙醇所延长,而LS/HS组模型通过适量乙醇的添加可以显著延长其寿命,最佳剂量还可以建立lLoSH/hLoSH。这说明低水平乙醇不能打破nLoSH,但可以调节LS/HS引起的慢性应激,并且在最佳剂量实现成功应激;

(2)乙醇对FDM寿命的调节受膳食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承宜,王艳芳,段 锐,等. 细胞光子中医学[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44(5):23~29.

[2] 刘承宜,朱 平. 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0~413.

[3] 刘承宜,任占兵.生理经济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6.

[4] ALVERGNE A, LUMMAA V. Does the contraceptive pill alter mate choice in humans? [J]. Trends Ecol Evol, 2010, 25(3): 171~179.

[5] AVLUND K. Fatigue in older adults: an early indicator of the aging process? [J]. Aging Clin Exp Res, 2010, 22(2): 100~115.

[6] BALE P, DAVIES J. Effects of menstruation and contraceptive pill on the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J]. Br J Sports Med, 1983, 17(1): 46~50.

[7] BENNELL K, WHITE S, CROSSLEY K. The oral contraceptive pill: a revolution for sportswomen? [J]. Br J Sports Med, 1999, 33(4): 231~238.

[8] BURROWS M, PETERS CE. The influenc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female athletes [J]. Sports Med, 2007, 37(7): 557~574.

[9] CANNON WB. The Wisdom of the Body[M]. New York: WW Norton, 1932. 10~19.

[10] CLERC O, NANCHEN D, CORNUZ J, et al. Alcohol drinking,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iabetes in a population with high mean alcohol consumption[J]. Diabet Med, 2010, 27(11): 1241~1249.

[11] COSTELLO M, SHRESTHA B, EDEN J, et al. Insulin-sensitising drugs versus the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pill for hirsutism, acne and risk of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ndometrial cancer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24 (1): CD005552.

[12] DEMACKER PN, SCHADE RW, STALENHOEF AF, et al. Influence of contraceptive pill and menstrual cycle on serum lipids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J]. Br Med J (Clin Res Ed), 1982, 284(6324): 1213~1215.

[13] EL-SAYED MS, ALI N, EL-SAYED ALI Z. Interaction between alcohol and exercise: physiological and haematological implications [J]. Sports Med, 2005, 35(3): 257~269.

[14] GAVRILOV LA, GAVRILOVA NS. The reliability theory of aging and longevity[J]. J Theor Biol. 2001, 213(4):527~545.

[15] GAVRILOV LA, GAVRILOVA NS. The quest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aging and longevity[J]. Sci Aging Knowledge Environ, 2003, 28: re5.

[16] HANNAFORD PC, IVERSEN L, MACFARLANE TV, et al. Mortality among contraceptive pill users: cohort evidence from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Oral Contraception Study [J]. BMJ, 2010, 340: c927.

[17] HARTMAN JL, GARVIK B, HARTWELL L. Principles for the buffering of genetic variation [J]. Science, 2001, 291(5506): 1001~1004.

[18] HOCH AZ, STAVRAKOS JE, SCHIMKE JE. Prevalence of female athlete triad characteristics in a club triathlon team[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7, 88(5):681~682.

[19] ILICH JZ, BROWNBILL RA, TAMBORINI L, et al. To drink or not to drink: how are alcohol, caffeine and past smoking related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women? [J]. J Am Coll Nutr, 2002, 21(6):536~544.

[20] JONES DS. Textbook of Functional Medicine [M]. The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 Gig Harbor, Wash. 2006, 93~96.

[21] KIMBERLY D, MCCLURE, RACHAEL L, FRENCH. A Drosophila model for fetal alcohol syndrome disorders:role for the insulin pathway [J].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2011, 335~346.

[22] LESTAS I, VINNICOMBE G , PAULSSON J. Fundamental limits on the suppression of molecular fluctuations[J]. Nature, 2010, 467 : 174~178.

[23] LIU C, YU Z, LI H, et al. Association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J].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713.

[24] LIU TCY, JIAO JL, XU XY, et al. Process Theory - The Bridge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Jandl MJ and Greiner K. Science, Medicine and Culture Festschrift for Fritz G. Wallner[M]. Frankfurt: Peter Lang GmbH, 2005:165~175

[25] LIU TCY, YUAN JQ, WANG YF, et al. Cellular rehabilitation of photobiomodulation[M]. Progress in Biomedical Optics and Imaging, 2007, 8(36): 653403.

[26] LIU TCY, LIU R, ZHU L, et al. Homeostatic photobiomodulation[J]. Front Optoelectron China, 2009, 2(1): 1~8.

[27] LUCKINBILL LS, ARKING R, CLARE M, et al. Selection for delayed senesce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J]. Evolution, 1984, 38: 996~1003.

[28] NOWAK MA, BOERLIJST MC, COOKE J, et al. Evolution of genetic redundancy[J]. Nature, 1997, 388(6638):167~171.

[29] PIAZZA N, GOSANGI B, DEVILLA S, et al. Exercise-training in young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reduces age-related decline in mobility and cardiac performance[J]. PLoS One, 2009, 4(6): e5886.

[30] RUIXING Y, YIYANG L, MENG L, et al. Interactions of the apolipoprotein C-III 3238C>G polymorphism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on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s[J]. Lipids Health Dis, 2010, 9: 86.

[31] SARNA S, SAHI T, KOSKENVUO M, et al. Increased life expectancy of world class male athletes[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93, 25(2):237~244.

[32] TERAMOTO M, BUNGUM TJ. Mortality and longevity of elite athletes[J]. J Sci Med Sport, 2010, 13: 410~416.

[33] TOOKE JE, TINDALL H, MCNICOL GP. The influence of a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pill and menstrual cycle phase on digital microvascular haemodynamics[J]. Clin Sci (Lond), 1981, 61(1): 91~95.

[34] TORSTVEIT MK, SUNDGOT-BORGEN J. 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are elite athletes at increased risk?[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5, 37(2): 184~193.

Effects of Alcohol and Desogestrel and Ethinylestradiol Tablets On Sugar-dependent Longevity of FDM

TIAN Zhen-xia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clues for female athletes’ health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using the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DM life as a female athlete sports level model, by studying the white granulated sugar,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ethanol on FDM life rul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ervice life of FDM associated with sugar concentration the inverted U type, including peak corresponds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ugar group, the sugar concentr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up belongs to the low sugar and high sugar groups respectively. (2) Moderate drinking can prolong the life of low sugar and high sugar groups FDM, best dose can set up a corresponding life homeostasis. Are sugar group of homeostasis in the life, the life can't be extended moderate drinking. Low sugar or sugar from life homeostasis, moderate drinking can prolong its life, the best dose can also create life homeostasis.

Drosophlia melanogaster; Longevity; Sugar; Alcohol

G804.7

A

2014-0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60878061。

枣庄学院体育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Institute of P.E., Zaozhuang University, Shandong Zaozhuang, 277100, China.

1007―6891(2015)01―0038―07

10.13932/j.cnki.sctykx.2015.01.09

猜你喜欢

低糖果蝇高糖
低糖电饭煲技术分析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巴基斯坦:推出低糖杧果品种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小心掉入“低糖饮品”陷阱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基于改进果蝇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低糖食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