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对策研究*

2015-11-16王会军韩增林林晓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带辽宁

王会军,韩增林,林晓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大连 116029;2.大连市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 大连 116400)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战略背景之下,国家及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各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国外学者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从成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新贸易理论及竞争优势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研究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1-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学者纷纷展开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在内涵特征方面,关白[5]认为,开放型经济强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各地区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认为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照的。张吉昌[6]认为,开放型经济即一种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之下,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能够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陈子曦[7]对开放型经济的特征进行归纳,认为开放型经济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及具有竞争力的战略型产业基础的特点。蔡爱军等[8]在总结众多学者的观点基础之上,提出开放型经济更加强调整体的开放性,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战略指导,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优化和配置资源,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在发展阶段方面,张幼文[9]按照发展水平把开放型经济分为规模扩张、结构提升及要素优化阶段;兰宜生[10]按时间段将开放型经济分为3 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扩大阶段及全面展开阶段。从区域方面来看,郑伯红、谢守红、杨波等[11-13]分别对中国西部、山东省、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进行研究。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研究始于沿海地区,而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中国最后一条没有完全开发的海岸线,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6个沿海城市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后,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1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线状串联的形态特征,其开发开放的空间协作难度大,运用“点-轴系统”建设开放型经济对于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及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15-16]。

2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新形势的SWOT 分析

文章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全面分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理论支撑。

2.1 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其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辽河油田为全国五大油田之一,瓦房店的金刚石矿储量名列全国第一,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丰富,盐田约占全国的18%;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作为全国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2 劣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也存在着劣势,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缺乏统筹协作,呈现出大连单极突出,但对于其余城市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整体而言出口商品仍以低附加值的商品为主,产业结构亟须优化;产业集聚相对孤立且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产业园区分别依托于不同城市,竞争大于合作;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危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对外开放的软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高,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现有的行政规划和管理体制仍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进行跨区域整合资源的“瓶颈”。

2.3 机遇

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继续深化及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振兴,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腹地支撑;在国际方面,区域合作及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要素流动加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向北部沿海转移,也为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发达国家日后的转移重点是重工业产业,而辽宁沿海经济带重工业基础雄厚,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开放型经济注入新鲜活力和动力。

2.4 威胁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是机遇与威胁的并存,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世界总需求减少,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出口的价格优势减弱,尤其是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众多发达国家将投资目光集聚到劳动成本更低廉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伴随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与矛盾日益严峻;国际金融风险因素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全球资本流动收紧,使吸收外资难度有所增加;朝鲜半岛政治局面不稳定,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开放型建设,尤其是给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3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点、轴的界定

3.1 重点对外开放节点的界定

3.1.1 开放型经济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从开放程度、开放基础和开放潜力3 个方面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表1),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及《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3.1.2 结果分析

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地对开放型经济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终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的极点。由表2 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开放程度不平衡,大连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指标得分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其他地区,理应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极核,其开放程度、开放基础及开放潜力均排在第一位,比位居第二名的营口高出3.2倍。大连市作为我国14 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其增长极地位十分显著,如何发挥大连的增长极作用,并增强大连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协调能力和辐射能力十分重要[17]。位于第二层次的为营口、丹东,作为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协同整合重要节点,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第二增长极,营口大力发展港口,营口港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全国19个主枢纽港之一,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营口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建立百里沿海产业带、百里沿海景观带、百里滨海生态城等为开发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丹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拥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丹东的外贸依存度仅次于大连地区,名列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二,随着港口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完善,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位于第三层次的为锦州、葫芦岛、盘锦,这3所城市为第三级对外开放结点,发展潜力巨大,如锦州港具有我国纬度最高的深水不冻港及国家火炬计划光伏产业特色基地等,第三极对外开放极点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加强与其他极点的合作。各个点之间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协同合作,发挥沿海经济带的协同效应,辽宁沿海各港口之间、企业之间,产业园区之间相互协作,共享资源,建立有层次、有重点地全面开发开放新格局[18]。

表1 开放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计算结果与排序

3.2 重点对外开放发展轴的选择

“点-轴系统”中的轴线,是在一定的方向上联结各个不同等级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是一个社会经济密集带[19]。文章通过运用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度量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最终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发的发展轴线。

3.2.1 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模型

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是指区域间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强度,其大小与区域规模成正比,与区域间的距离成反比。值的大小既能反该映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公式为

式中:P1,P2分别为两所城市的从业人员数量;V1,V2为两所城市的生产总值;r为两城市之间的最短运输距离。

3.2.2 结果分析

根据公式(1),可得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相互作用图(图1)。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矩阵和城市相互作用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整体而言,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相互作用强度空间发展不均衡,整体呈现出以大连—营口—盘锦为主轴,二级发展轴为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其余城市之间的联系较为稀疏,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为1 384 660.39万元·万人/km2,而3条轴线的空间相互作用 强度 高 达1 166 530.54 万 元·万人/km2,占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空间联系总量的84%,也就是说,3 条轴线为城市联系最密集的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交流与流动频繁,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3条轴线内部来看,主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最大,领先于两条二级发展轴,而在渤海翼和黄海翼中,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渤海翼)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为508 431.36万元·万人/km2遥遥领先于大连—丹东黄海翼,主要原因是渤海翼3所城市间的地理位置临近,交通便利,且产业和经济联系强,而黄海翼只有大连、丹东两所城市,城市数量少于渤海翼,并且大连和丹东之间空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尤其是铁路交通不便阻碍了两所城市间的人员与物资交流,大连-丹东高铁的建成将为黄海翼的相互联系及对外开放注入新的鲜活力。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轴线带动各个城市的产业园区发展,在渤海翼,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新材料等产业,有色金属、机械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积极建设锦州滨海新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等。在黄海翼进一步培育发展庄河工业园区、花园口经济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长山群岛经济区、皮杨陆岛经济区,重点发展沿海临港装备制造、精密轻型装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家居制造、服装服饰、水产品增养殖和加工、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两条轴线错位发展,加强分工与合作,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对外开放布局框架。

4 对策建议

图1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间相互作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在现有的背景之下,应充分利用其优势与机会,运用“点-轴系统”指导开发,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合理布局临港工业园区、把扩大开放和腹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其对外开放的规模与质量,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1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科技核心技术为支撑,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和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优化对外贸易方式。逐步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和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发展。三是优化外贸市场结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美传统市场的需求大幅下降,完善多方位、多层次出口市场体系尤为重要,同时要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设备,实现双赢。

4.2 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积极建设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建设,全面增强开放意识,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健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投资规模的同时,优化外资结构,将引进的外资更多地投入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以及生态环保领域,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的投资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4.3 整合港口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

港口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整合港口资源,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园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依托沿海港口的有利区位优势,建立环渤海翼、黄海翼临港产业带,发挥各自优势,引进先进的技术、高端人才及外资,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并加强各产业园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交通网络,建设覆盖经济带各园区和腹地各节点城市的物流网络体系,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中心、东北腹地保税物流中心及内陆无水港为节点的建立东北保税物流网络;加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优化临港产业园区的软环境,健全和完善临港产业园区服务系统。

4.4 加强与腹地互动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部合作机制,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打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及地方保护主义,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对外开放框架。二是与沈阳经济区、辽宁西北部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沈阳经济区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窗口积极向外拓展,辽宁西北部地区承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转移,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三是加强与东北腹地的良性互动,强化沿海与腹地的有效衔接,发挥其东北唯一出海口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契机,推动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区域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对于破解东北难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完善交通设施,合理规划东北通道;加强与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分工合作,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刘春元,廖淑萍.新贸易理论:缘起及发展逻辑[J].教学与研究,2004(4):35-42.

[3]张培刚,刘建洲.新贸易理论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J].经济学家,1995(2):4-16.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关白.开放型经济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3-15.

[6]张吉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9-11.

[7]陈子曦.中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5):5-10.

[8]蔡爱军,朱传耿,仇方道.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6-10.

[9]张幼文.跨越时空:入世后改革开放的新阶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0]兰宜生.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2):19-22.

[11]郑伯红.中国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2):148-152.

[12]谢守红.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41-44.

[13]杨波.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及分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4(3):75-80.

[14]关伟.中国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辽宁沿海经济带[J].地理教育,2010(6):4-5.

[15]韩增林.强化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的龙头地位[N].大连日报,2009-04-29(001).

[16]韩增林.关于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统筹发展的建议[J]决策咨询,2009(6):19-20.

[17]李博,韩增林,赵永勃.大连市“十二五”期间软实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9):108-117.

[18]苗秀杰.基于协同效应的辽宁沿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5):123-127.

[19]陆玉麟.论点-轴理论的科学内涵[J].地理科学,2002(4):136-143.

[20]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31(5):741-747.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带辽宁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辽宁之光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