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微环境的移动微型学习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2015-11-16刘朋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8期

摘 要: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了面向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微环境。以“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为例,设计和制作了面向微环境的微课程;提出微环境下教师移动微型学习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系统剖析了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与管理,诠释了全新学习理念,完善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拓宽了校本培训发展思路。

关键词:微环境;移动微型学习;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56-05

一、引言

当前,移动网络迅猛发展,新媒体与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微信和微博的快速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全新体验。同时,微课程因其在课程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在各级各类学习培训中不断实施实践着。

继M-learning之后,人类又不知不觉地步入了移动学习微时代,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启示。因此,在开放、移动、共享的微时代背景下,如何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个性化、人性化学习培训,成为研究的焦点。

二、相关理论基础

1.移动学习

德耶指出,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中设备要能呈现学习内容,并且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无线的双向交互。[1]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具有明显优势: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等都是可以移动的;学习是基于无线上网的学习设备,能灵活、便捷且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料的传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服务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传输。

2.微型学习

林德纳指出,微型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2]它已经成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基于微型视频资源的学习,能够充分挖掘文字和图片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地表现出来。[3]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微型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继承与发展,是移动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融合的产物。它常常对内容进行推送,达到有效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载,具有时间短、多媒介、片段化和个性化等显著特点。

3.移动微型学习

移动微型学习融合了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是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短时间、微型内容的学习活动,将较为复杂的问题细化分解成多个小的学习片断,达到有效促进学习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移动微型学习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泛在性和交互性。泛在性体现在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互性体现在学习者、专家与网络服务器之间存在不断的信息交互过程。[4]

三、面向移动微型学习的微环境创设

1.微型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移动3G、4G网络的到来,以及网络新兴媒体微信、微博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得移动微时代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开放、移动、共享的学习支持服务成为了可能。微型学习环境是面向微型学习,由“微信”、“微博”、“微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式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生活化的全新体验,如图1所示。

微信和微博是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交流平台,两者可实现相互绑定,从而实现信息在两者之间的同步交流,全面支持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的及时双向交互,是融入生活的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程是使用建构主义方法,以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课程以其简短精悍、随时随地的特点,使得微型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在开放、移动的微环境下,只要存在移动网络,教师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任意地点,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利用微信或微博进行微型学习,同步或异步交流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其中,海量的微课程资源库面向手机移动终端,存储于网络云端,通过微信和微博中的操作链接可轻松访问,实现上传和下载,同时也支持流媒体服务,既节省物力,又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微课程资源。

2.面向微环境的学习支持

微信的基本功能提供了多媒体信息交互和群聊方式,可应用于不同学习模式中的交互沟通。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为学习者提供资源的发布和检索。微信开放平台提供API 接口,方便在移动微型学习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内容分享。[5]

(1)视频/语音/文本交互

文本信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交互方式;语音和视频是一种便捷的沟通途径,简化了沟通的方式,体现了自然对话模式的直接交互。使学习者能够进行多层面的交互,从物理设备和社会交往领域等方面获取经验,使学习更加具有体验性和丰富性。[6]

(2)微信群

微信群的建立简便高效,可以添加和邀请其他用户加入群,进行信息交流。在群内可以共享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源信息。通过微信群可以方便地构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微信群对语音等信息的支持,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了群的交流功能。

(3)订阅推送

微信的订阅推送体现了微信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价值,学习者可以对内容进行选择,并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在移动微型学习中,订阅推送模式可以用于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反馈的发布,满足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4)自动回复

自动回复功能为信息的交流拓展了创意的空间,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而且提供了一种关键字检索功能,便于信息的查询和使用。在移动微型学习中,可以解答学习者常见的问题,设计信息导航,将学习内容等进行分类响应等。

(5)内容分享

微信开放平台使其他移动学习应用也可接入微信功能,通过整合第三方应用和微信好友的关系链,使微信成为学习内容分享和推广的有效渠道。由于教师群体微信使用率较高,通过微信将信息和资源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享方式。

四、微环境下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应用案例

为满足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我校针对教师展开了“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培训立足于开放、便捷的微环境,设计和制作了面向移动微型学习的微课程,其内容短小精湛,便于移动微型学习,不断探索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1.“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用于培训的微课程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围绕核心知识点讲解、操作演示、问题解答等展开培训。呈现教学内容的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另外还包括相关的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等,如图3所示。

在微课程结构中,微视频是核心,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设计的微视频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微课件是在培训中运用的其他多媒体资源和素材;微练习是根据知识点设计的练习,旨在巩固技能;微反馈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反应,据此便于进行个别辅导;微反思是学习者在培训中收获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用以指导后续学习;微评价则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考核和诊断性评价。

2.“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微课程的内容设计

制作微课程的核心是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就是将知识点在体系结构的框架下进行合理的细化分割。在内容选择上要遵循最小粒度原则,并依据“微目标”的标准,选择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与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7]

内容分割时,尽量将学习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个单一而又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这样方便学习者在零碎的短时间里进行学习。

实践操作上,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的方式来切割知识点:一个整体的学习内容被分割成“主题—话题—学习对象”三部分,最终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就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对象上,其中,一个学习对象承载一个具体的知识点。[8]以“电子白板工具箱”为例,学习内容的分割设计如下表所示。

3.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模式

面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微环境,有利于学校开展灵活自主的校本培训。教师在微环境下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一点一滴的累积式微型学习。面向微环境的学习轻松便捷,交互方式多样化,更加凸显个性化和人性化,移动微型学习模式如图5所示。[9]

(1)知识点学习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向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可以是教师在使用和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导教师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之后将这些问题细化分割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并提供对应的微视频、微课件等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非线性地、弹性地选择对应知识点学习,用以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协作交流

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巩固训练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如果在观看过微视频、微课件等学习资源后,学习者仍有疑惑,可以通过微信群相互交流学习,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也可以是微视频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协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生成想法,共享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进行微反思。

(3)训练任务

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是让教师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常用操作和拓展功能,合理运用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具备独立制作电子白板教学课件的能力。因此,在每个知识点学习后,都会安排教师进行相应的任务训练,做针对性的操作训练,辅之以课堂实训,以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加强相应技能应用水平,在训练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重复观看微视频、微课件等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起群聊寻求帮助。

(4)诊断评估

每一项训练任务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与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分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知识点学习,否则,重新学习上一知识点,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有相应操作性建议,并通过微信的订阅推送服务,对有困难的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评价反馈

任务评估合格后,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微反思,与成员交流共享。所有学习任务完成后,从教师交互的广度和深度评定学习态度,从每次训练任务的完成程度评定课程作业情况,从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水平评定实践能力,从教学实训效果评定学习成果的实际运用效果,最后给出总结性评价。评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旨在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

4.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过程

微信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流和学习交互方式,更加符合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微型学习的泛在目标。随着微信的高度普及、平台支持的日益完善,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关注和学习。

如图6 所示,我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群提供了“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微课程学习支持:定期推送教师培训的学习资源、在线答疑解惑、交流共享等。这种学习方式以短小实用的微型内容来组织学习内容,体现了移动微型学习小容量、低负荷、随时随地的学习特点,能有效地促进移动微型学习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群支持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互共享,非常适合移动微型学习:学习空间自由,任何地点都可以;时间异步,错过开始时间的人进入群后可以浏览前面交流的图文、语音、视频异步学习;支持交流互助,问题不一定由培训管理者来回答,学员们也可以给出回答,学习成员高度交互共享。

5.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管理

微信可以方便无缝地增强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课程信息和交互沟通方式的便利。微信公众管理平台可以从移动终端补充和完善学习管理系统功能,如互动交流、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用户管理等,如图7所示。

通过后台管理,可以全程查看教师接受培训的学习过程,记录学习交流情况,有助于分析诊断教师学习进程中的学习交互情况,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较为科学的评价依据。同时通过云存储能够将海量的微课程资源存储到云盘,如图8所示,教师通过云盘手机端点击相应的链接地址,就可以轻松访问,随时随地下载、上传学习资源。

五、结束语

创设面向手机移动终端的微环境,可以进行见缝插针式培训,学习具有弹性,花费时间少,时间利用效率高。在移动开放的微平台基础上,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内容短小、精湛的“微课程”,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一点一滴地累积式微型学习。

实践表明,教师利用手机通过微信和微博,在生活娱乐之中点滴式微型学习,其积极性高,参与互动频繁。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湛,完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所用时间短,在整块时间的集中培训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开展移动微型化培训能有效降低认知负荷,教师乐于学习,通过对“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内容的微型化、弹性化处理,创设开放移动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促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体现了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构建了多元化的培训创新模式,引领教师培训微型化、移动化、虚拟社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Aleksander Dye.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DB/OL].http:/ /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education.pdf.2007-11-10.

[2]Martin Lindner,Peter A.Bruck.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2007 Conference[M].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3]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41-46.

[4]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9):16-19.

[5]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5-37.

[6]Yu-Liang Ting.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to Create Interwoven Learning Interactions: An Intuitive Design and its Evaluation [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1):1-13.

[7]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35-37.

[8]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邱飞岳,刘朋飞.基于4C/ID模式的复杂学习支持平台构架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7-70.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