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5-11-15杨富兴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亲情

杨富兴

(陕西省紫阳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寄宿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尤其是寄宿生中留守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多,寄宿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加强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破解这一难题,笔者把本校作为基地,承担了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项目子课题《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经研究,发现许多寄宿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消除不良心理现象,将严重影响寄宿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课题组设计了问卷表,其中涉及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6个。目的是了解现状,找准问题,研究对策。并选了3个寄宿制学校138名寄宿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调查问卷统计表学校名称:汉王、蒿坪、双桥 调查年级:七、八年级 问卷人数:138时间:2015年3月20日类别 心理健康序号 1 2 3 4 5 6调查结果(人)问卷内容是 基本是 不是学校是否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学校是否对学生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和辅导活动,是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心里想不通的时候你是否想找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你住校时是否想念爸爸妈妈?平时爸爸妈妈是否来学校看你?学校是否有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室?89 38 11 52 44 42 64 39 35 69 56 53 41 28 29 53 39 46

第一个问题,92%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8%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学校开展法制、青春期教育工作没有全覆盖。

第二个问题,69.6%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30.4%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学校对学生定期开展健康咨询、辅导活动及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工作力度不够或流于形式。

第三个问题,74.6%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25.4%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不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心里想不通的时候你不想找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表明这部分寄宿生存在心理问题。

第四个问题,79.7%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说明大部分寄宿生亲情依赖性强,20.3%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这部分寄宿生因长期亲情缺失,已出现心理问题。

第五个问题,61.6%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38.4%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这部分家长不重视亲情交流和子女健康成长。这也是导致寄宿生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六个问题,66.6%的学生回答“基本是”和“是”,33.4%的学生回答“不是”,说明学校对配备心理教师和建立心理咨询室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或落实不到位,知晓率不高。

问卷结果表明:寄宿生确实存在心理问题,学校普遍存在应对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

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座谈、观察和个案分析得出:寄宿生心理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烦恼、抑郁、嫉妒、多疑、傲慢、逆反等消极心理现象。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寄宿生很自然就出现了心理缺失问题。不少寄宿生遇问题或外来压力时感到无力解决,无法应对,而自卑,甚至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他们往往内心空虚、孤独,不愿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心声,有的出现了学习精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低落、耐挫力差、厌学、甚至辍学等情况。寄宿生的傲慢、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目中无人、不听教诲、我行我素、撒谎、自暴自弃以及与他人相处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等。

寄宿生行为偏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易冲动、任性、急躁、倔强、固执、偏激、爱发脾气等。由于远离家长的监督、约束与管理,寄宿生自我约束和自控力差,行为易出现偏差,易养成乱花钱、不守纪律、说脏话、打架、抽烟、喝酒、赌博、偷窃、敲诈等行为。

上述情况表明,寄宿生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学校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及时疏导寄宿生心灵,弥合心理缺失,矫正行为偏差。

二、原因剖析

个人原因:一方面,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与亲人的呵护,自然也就产生了孤独感、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自我认识不足,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不自信的消极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丧失自信心。

家庭原因:一方面,大部分寄宿生的父母为了生计而外出务工,只好把孩子交给祖辈,致使父母与子女长期分开,缺少亲情交流,因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双休日和节假日孩子在家时,他们无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是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一大主因;另一方面,不少监护人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对孩子唠叨不停,甚至打骂,责罚,无形中使孩子长期处于高压之下,心理负担沉重,久而久之便有了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些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抓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寄宿生因为成绩差,拉了后腿,而被挖苦,甚至瞧不起。这种歧视使他们越发自卑、逆反、不合群、厌学、逃学。

社会因素:近年来受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许多人看到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因此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应对策略

1.心理咨询疏导心灵。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寄宿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每周固定咨询时间,让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坐等上门咨询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向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2.心理辅导矫正心灵。班主任配合心理教师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寄宿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采取个别谈话、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写日记、周记等形式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寄宿生走出心理误区,建好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为心理老师提供有关寄宿生的信息,以便制定对症的心理辅导方案,更好地解决寄宿生的心理问题。

3.心理健康课启迪心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解开心灵的“疙瘩”。主要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请专科医生给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变化,并且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别,认识到男女同学交往是很正常的事,但要讲原则,要讲方式方法。

4.课外实践活动陶冶心灵。引导寄宿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例如,通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演讲会、“感恩书信”大赛、影评、运动会、节日庆祝、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国旗下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信念。通过“我的成长报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我与同学交往合作”实践,培养寄宿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待人的品格。通过参观访问活动,让寄宿生亲身感受到家乡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既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心理氛围而受到感染。

5.“亲情热线”沟通心灵。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利用校讯通和亲情聊天室等平台,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视频沟通心灵。同时开通“班主任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各方面情况。开展家校携手育人活动,学校每年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开展“大家访”活动,组织教师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沟通协调,改进家长教育子女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要求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

6.特殊关爱慰藉心灵。(1)管思想。学校让老师与寄宿生“接对子”。帮扶老师给予每个寄宿生父母般的关爱,以热情的话语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设法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主动和老师诉说。(2)管学习。给寄宿生安排晚自习辅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引导寄宿生积极参加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让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良好氛围。(3)管生活。学校为寄宿生创造舒心的食宿环境,配备好宿舍管理员和生活指导老师,落实好营养餐制度、贫困寄宿生“一补”及“资助”政策,饭菜做到营养搭配均衡营养可口,配好住宿、取暖、洗浴等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馨、舒适。(4)管身体。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寄宿生患病及时协助就医,每天放学课外时间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帮扶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他们父母的角色,给寄宿生心灵上更多的情感慰藉和关爱,有效弥补了亲情缺失。

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共同面对,携手努力,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让寄宿生具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亲情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中学寄宿生课外时间管理初探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