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大帝惊诧的“诈尸案”
2015-11-14呼延云
呼延云
康熙平定天下后,对帮他获得巨大成就的明珠、曹寅等朋友和功臣极为义气,《啸亭杂录》提到康熙对枉法诸臣“苟可宥之,必宽纵之,如明相(明珠)虽贪擅,上念其筹画三逆之功,时加警策,终未置之极典”。所以到了康熙朝后期,政局未免文恬武嬉,贪污成风。
噶礼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单纯看噶礼的履历,看不出什么究竟。其实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噶礼的妈妈是康熙帝的乳母,噶礼和康熙是“同乳兄弟”。
康熙三十八年,噶礼被实授山西巡抚,自此开始了贪污生涯,而面对御史们接二连三的参奏,康熙帝始终没有派员往审,最后还把参奏噶礼的御史给革职了。
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旋擢两江总督。正所谓小节不惩,必成大奸,贪污无度的噶礼竟然官运亨通,他就必然要犯下更大的罪行。
但是终于有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此人名叫张伯行。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弹劾噶礼于上年江南乡试中做手脚,一时引起朝野震动。一来,科考上的舞弊最容易引起士子不满,引发大案;二来,张伯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是个人见人怕的刺儿头,他与噶礼开撕,不能不惹动天下人侧目。
康熙刚开始还想维护噶礼,但是偏偏有个最该维护噶礼的人站出来支持张伯行了。
这个人就是噶礼的母亲、康熙的乳母。
《啸亭杂录》卷十有言,噶礼的母亲“不喜礼之所为”,张伯行弹劾噶礼的时候,有一天老太太正好去孝惠章皇后处问安,遇到康熙,康熙“询其子所为,何以与张龌龊,其母乃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之冤谴”,康熙帝动容道:“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
噶礼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还犯下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饭菜里下毒,想毒死老娘!
老太太命大,没死成,踉踉跄跄地跑到都察院告状去了。
古人是把不孝列入“十恶”大罪的,可想而知当朝野得知噶礼毒杀母亲时的哗然。康熙立刻将噶礼下了刑部大牢,然后又查出噶礼贪腐之巨,合计“房产七十五处,地一百余顷,当铺十三所”。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考据,认为噶礼的被诛实则是因为“党附太子”,策划让太子早谋继位。按史料所载,查抄噶礼家产与再次废太子胤礽相隔只两个月,皇朝惯例,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连续掀起两起完全无干的大案,此二者必有联系,甚至可以理解为“查噶礼”是“废太子”的前奏,是剪除胤礽羽翼的举措。
《履园丛话》里记载,都察院对噶礼下毒弑母一案“奉旨廷讯”,核实案情无误之后,发部议凌迟处死。康熙恨极了噶礼的辜恩,“命先将噶礼眼珠打出,又割其两耳,籍没其家,妻子同谋,法皆斩首”。
然而,行刑之前,康熙突然下旨“赐帛”,改斩首为绞刑,让噶礼落个全尸。噶礼立刻给监绞官行贿,让他在“帛系未绝时,即行棺敛”,也就是没有绞死,刚刚昏厥就装入棺材。
按照噶礼的计划,应该是等棺材移出刑部后,监绞官再想办法将他救出。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也许是挖眼割耳的极痛让噶礼在午夜时分提前醒来。
深更半夜,棺材里坐起一具“尸体”,眼睛和耳朵里还挂着血,这一幕吓坏了刑部的狱卒,更让监绞官肝胆俱裂,倘若被皇帝知道自己收了噶礼的钱,救他一命,岂不要人头落地?监绞官急中生智,“惧事泄,一斧劈倒,连棺焚化,始行覆命”。
而康熙帝得知噶礼“诈尸”一事之后,颇为惊诧,苦笑着说了一句“这奴才真烧坯也”。把康熙的话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这奴才还挺命硬的啊!”
(卡思摘自《北京晚报》2015年6月5日,图/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