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11-14田晓霞
田晓霞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中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数学教材的创新资源,通过加强数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重视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数学学科是由很多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和规律组成,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页上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创新教育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结构美、色彩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图形的绚烂和奥妙。也可把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的冲动。可见,无论是数学图形的绘制,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发展、公式的推导,还是解题方法的设计与改进,对数学问题的“思想化、抽象化、形象化”的处理,无不包含着“创新”这一思维过程。还有,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故事,数学科技进步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了解数学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创新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活动,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中,把知识点连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数学知识之后,自然也就奠定了创新的基础。因为学生对各种数学规律的发现、公式的推导都是创新的结果,对数学例题、习题的分析与解答是学生最佳也是最主要的创新实践。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氛围,提供必要的开放和可供选择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谋划,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尝试,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获得结论。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
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还要从数学教材内容的挖掘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创造性思维。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猜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践,自主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得出解释或证明。学生在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通过体验这种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
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甚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动手操作中蕴含着严谨的智力因素,丰富的道德因素、审美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强调心智与动作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学生由“动手做”走向“动脑做”,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通过“动手做”,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在这些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五、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心需要,应受到足够的呵护和重视。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是孵化创新意识的种子。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蒙昧期的好奇心向成熟期的好奇心转化的过程,这是保护、发展好奇心的重要阶段。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怕问题简单,不怕被人耻笑。这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时期,他们好奇心强,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归根结底的精神,正是创新潜质外显的体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事物时,常有强力的热情和冲动,他们有对事物的好奇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此时,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千万不能采取讽刺的态度,这样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坚决革除“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错误心理。要勇敢的走出对敢于冒尖者被视为“冒失”,打破常规者被看作“异类”,富有个性者被当成“不成熟”的认识误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用心研究学生,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2]章建跃.数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