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1-14陈灿映
陈灿映
【摘 要】近几年来,在学校里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做出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使人们不禁要问,从事天底下最辉煌的事业的教师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师的工作、家庭、社会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这些事情再次发生的对策,使教师能够健康的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近几年,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说明教师心理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因为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激烈竞争,教师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反常行为,影响教学质量,为纠正这些问题,我们需找出其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治疗,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健康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为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1 研究概述
1.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目前,我国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不统一。例如,俞国良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孙铭钟认为,其标准至少应包括:热爱教师职业;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韧与自制;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好学与创新。都是从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来确定的,是根据一般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与教师职业特点相结合来确定的。但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还会有更为准确的标准出现。
1.2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出现许多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如有幼儿园老师过分体罚学生;小学老师罚学生吃生蜗牛,并威胁恐吓学生;教师因学生考试成绩差罚学生排队暴力体罚等等。有文献表明:2000年4月初,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用国际通用量表对辽宁省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被调查的300名教师中,有93.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有74.6%的教师感到每天很忙很累,34.4%的教师内心焦虑程度过高,有不少于13.39%的教师存在各种心理卫生问题。这些例子和数据充分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众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工作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大环境的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水平与考分结果直接挂钩,教师的编制,职称评定,奖励制度等,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这些因素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学校又不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没能及时为教师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措施。二是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有的教师担任多个班的教学工作,整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班主任还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管理班级,家访,处理日常事务和意外事件,了解学生情况,应付各种检查、考核等等。教师还面临着知识结构的更新,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要等等,使教师身心疲惫不堪,引发身心疾病。三是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之间存在着较量,都想把自己的课业教好,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提高职称待遇等等,这些情况无形中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本来应该是相互帮助,友好相处的同事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教师间的真诚交往减少,致使产生压抑、苦闷、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而不是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产生心理和行为偏差。四是学生难以管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张扬个性,特立独行,导致“问题学生”增多,面对厌学、早恋、网瘾、违法犯罪等“问题学生”,很难把握管理方法和尺度,效果不佳,使教师心理迷茫困惑。五是家长要求过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己却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去教育孩子,把学生送到学校就像摆脱了自己的负担似的,全依赖于教师;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对教师的正常教育或子女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不问青红皂白就去学校找老师无理取闹等等,增加教师的身心负担和压力,出现心身疾病。
2.2家庭方面
大多数教师都要担负家庭的重任,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孩子,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学校工作繁重,相对于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无暇顾及,照顾不周,再加上教师工资水平偏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既不能给家庭精神财富又不能给家庭足够的物质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矛盾,产生心理问题。
2.3社会方面
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过高,认为教师为人师表,任何方面都得起到榜样作用,不能有任何不好的地方,殊不知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对于新的课程改革,有些人也把这些问题指向教师,认为教师应该很好的负起责任,制定出适合现代学生的课本。还有,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认为教师教书育人应该被尊重,可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从心里看不起教师,认为没什么本事才当了孩子王,认为教师斯文小气等等。有些教师受到种种现代社会因素的冲击,处于矛盾之中不知所措等等,这些因素使高付出与低回报的教师产生心理偏差或反常行为等问题。
2.4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自身的个性因素也决定着一些心理和行为方式,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有些教师不是自愿做教师的,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得已而为之,一直不能调整好心态,不能接受教师这个职业,处于既抵触又无奈的境地。有些教师过于死板守旧,缺乏创新,偏偏遭遇现代张扬个性与求新的学生,自身无法改变又不能接受现状而出现心理障碍。有些教师敏感多疑,过分自尊甚至高估自己,忌妒心强,有深刻的不安全感,对学生缺少宽容心,一旦学生与其发生冲突,便声色俱厉,以牙还牙,进行惩罚。有些教师情绪易冲动,自制力、承受力、忍耐力差,做事莽撞,在工作、生活中遭遇不淑时,就拿学生出气,对“不听话”的学生往往以武力、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致使师生关系对立。
3 预防对策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在这里,我们显然忽视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培养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根据它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给予教师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3.1工作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系统制定合理的制度。针对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适合教师健康发展的、健全的、透明的职称评定、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创新,给予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消除工资、职称与升学率挂钩的制度,从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教育系统也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提供各种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措施,如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巧,设立心理热线咨询,建立宣泄室,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注重隐私保护等等,使教师拥有职业安全感。二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少教师所带的班级,减少班级人数,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备课、制作课件、开拓创新的时间,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给予教师足够的休息、娱乐、自我充实的时间,使教师与时俱进,放松心情。三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制定人性化的学校制度,减少教师之间的竞争,营造融洽的学术教学氛围从而缓解紧张的竞争气氛。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加强沟通了解,相互帮助共同为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四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管理。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加上社会文化现象和家庭教育影响等等,使现在学生的思想与以前有所不同,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与学生共同健康成长。对于“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随意惩罚孤立他们,伤害其自尊心,而应是寻找问题原因,全面重视关注,给他们从新做人的宽松环境。五是端正家长态度。使家长知道,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不要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要想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健康成长的和谐的大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3.2家庭方面
减少教师工作量,给教师时间休息以便调整状态,有时间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不至于在教学的时候自责自己对家庭的亏欠。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平,使其感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减少后顾之忧,能够欣然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
3.3社会方面
社会大环境要转变观念,正确的认识教师及教师职业。人无完人,教师也是一般人,和其他社会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行为、生活娱乐和处事方式,不能过高的要求教师做到完美。每个教师有其职责范围,不是教育方面的所有的工作都要普通教师去完成,不要把教育的不足归咎于普通教师。社会人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辛苦付出和深远伟大,尊重教师和教师职业,给其应有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3.4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本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不断增加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并愉快地进行教育活动。用真诚和爱心去欣赏学生、教育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学生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自己的自制力、承受力、耐搓力、处事能力,遇到问题三思而行,不要莽撞行事也不要一味压抑自己,克服不良情绪,积极寻找恰当的处理方法,做到既不伤害学生又不伤害教师自己。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人格魅力,积极健康的从事教育事业。
4 总结
教师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教育和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社会应该充分的重视教师和教师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教师心理健康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得靠学校教育系统、家庭、社会和教师自身的相互协调,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努力找到健全的方法,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爽.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4期上半月刊.
[2]张玲.县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2卷第3期,2007年9月.
[3]路珂.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自助研究[J].职业时空,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