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2015-11-14邱孝志
邱孝志
【摘 要】“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有效的语文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点睛之笔,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便能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得语文学习的体验,使学生最终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语文教学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引入环节付出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导入: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语文课的导入工作犹如一把钥匙,只要打开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之门,那么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求知欲就会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使用语文课堂导入法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文中将日常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直入主题式导入法
如果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的掌握一项重点的语文知识,那么教师在准备工作中需要明确课程重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上直奔主题。该方法的优点是课堂内容简洁明了,节省时间,快速进入正题,缺点是教学内容匮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开始就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题目开始思考文章结构,学生很容易发现文章是关于作者两地生活的记述。之后教师顺势引入,“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下面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重温他的童年生活。”尝试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直奔主题,是语文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引入方法。
二、巧设悬念引入法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已经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教育思想,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思维的进步源于应付某种困难的需要。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疑”是学习和进步的起点,“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醒悟,一番长进。”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三国时期的吕蒙吗?你们知道吕蒙战胜国关羽吗?吕蒙是凭什么战胜武艺高强的关羽的呢?”通过这样的导论,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在学生思考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就能解开文章中“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主题[1]。
三、直观形象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录音笔等现代设备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草莓》时,可以提供关于草莓的视频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
四、情景导入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情感类文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理解难度比较大。语文教师在课堂引导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走入文章情景,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文字难以描述出来的父子之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五、谈话式导入法
谈话式导入法的实质是将生活实际结合文章相关背景作为话题,通过谈话方式引入文章主题的导入方法。由于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在谈话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美丽的校园、相处一千五百个日夜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雪飞老师在她毕业时感慨万千,包含激情的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很自然的煽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带着自身真实感受学习文章优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谈话式导入自然、便捷,方法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即兴发挥,临时组织导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2]。
六、新旧知识对比导入法
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教师传输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进行吸收。对于教师来讲,为学生传递新知识的同时,要巧妙的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进入当前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被贬之后的情况,从而引出欧阳修被贬之后的作为,通过与范仲淹励精图治的对比,突出了欧阳修被贬之后的阔达与惬意[3]。
七、总结
在一线的教学工作中,优秀的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数不胜数,只要是贴合文章主题、易于学生接受的导入方法都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践。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导入法的“润滑剂”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一环节发挥工作热情与想象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振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浅析[J].学周刊,2014,29(13):181.
[2]史正清.探究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3):64.
[3]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2,35(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