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5-11-14田兴回
田兴回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革。高中数学教师应立足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背熟教材,备实学生,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和情感认同,促进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效益观念,把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结合学科教学的动态特征,积极探索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力求使学生在不断优化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切实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纲领性的意见和指南。在高中数学具体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智力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用现代教育思想处理教材,合理制定章节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点,依据所讲授的内容特点,巧妙设计与新课程对应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我们围绕“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这一教学重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使绝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二、创设精彩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序幕环节,能否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迅速产生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高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直观、动感的事物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顺应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质,以与教学内容相关、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精彩课堂导入,使得原本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素材呈现灵动的感官反射性,让学生产生思维的震颤,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想象能力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做一个规则的圆锥,在上课伊始,以锋利的刀片分别平行、不平行圆锥底面切削,让学生看看切削后的剖面形状,建立直观、真切的感性认识。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如此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迅速集中,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课堂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高潮,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构建和谐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的主渠道。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举措。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尊重学生情感和精神需要的本质属性,用课堂充盈着的情致和韵味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切实领会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原则,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营造温馨、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其次,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与之相关的有趣故事,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渲染课堂气氛。如学习“指数函数”时,讲述国际象棋发明者西塔与印度国王的故事;学习“正弦定理”时讲述法国数学家皮卡尔测量地球半径的故事。第三,利用网络多媒体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特性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增强知识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如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二面角及两个平面在空间的不同位置关系,以立体、直观的动画给学生鲜明的感官印象,诱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积极思索。第四,利用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改革课堂练习方式,将抢答、竞猜、挑错等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引入课堂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环节,引导学生放飞思维,在争先恐后的课堂竞赛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为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问题的导向作用,努力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互反馈的动态教学环境,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在探究、讨论和互动交流中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各自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在自主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正弦曲线中心对称性”这一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分组对正弦函数y=sinx进行如下研究:①从图象上探索在点(π,0)两侧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②在x=π左右对称地选取一组自变量,计算函数值并列表整理;③证明等式sin(π-x)=-sin(π+x)对任意x∈R恒成立;④归纳正弦函数图象对称中心坐标的一般形式;⑤用等式表示“正弦曲线关于点(kπ,0)(k∈z)对称”。有问题做依托,学生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在互动的课堂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在充分的交流、实践中较好地领会了本节的知识,又使新课程“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的改革理念落到了实处。
实践新课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潜心探索和科学预设,不断反思、总结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在不断优化的数学课堂上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认知、积极思维和踊跃实践中促进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建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2]宋文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8).
[3]张丽君.实践新课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教学参考(数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