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11-14瓦彩红
瓦彩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大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摘 要】关键词:语文;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还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求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一、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教师角色被定位为管理者、传授者、以及道德教化者等。但从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来看,传统的教师角色自身所包含的局限性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角色急需转变为引导者、创造者和道德示范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些观念和要求一旦转化为我们教师的切实行动,教育将会从根本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课堂的权威,教师把握和操控整个教学任务的始终,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的观点和意见,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利于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主动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前提。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的一言堂,逐步减少教师的教授时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掘教学资源,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专家说: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借助音乐渲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等来创设情境。情境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
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比如说,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将教师视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都是在教师设计好的范围内进行,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因此课堂质量自然难以提高。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有的课堂环境过于封闭,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行为都被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中树立一个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师生平等交流的环境,克服学生内心深处对教师的恐惧和排斥。学生本身就充满课好奇和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融入到学习中来。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就要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大胆的展示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不挖苦、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特别给予关爱、帮助和呵护。让他们不再担心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肯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扮演,要做一个课堂的组织、参与者、导演、协调者,而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探究的毅力和勇气。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新知,掌握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时时总结,时时反思。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是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式学习模式中“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历经预习、探究、点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选择、自主调控、自主设计意义上的学习,它既是巩固性的,又是拓展性的,可以引领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能力,因而有助于自主学习素质的形成。通常同桌或四人小组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要逐步引导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同时让小组讨论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预习——探究——点拨——学习的自主式课堂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学生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安排并参与学习活动,自始至终以目标为纲,突出了中心,强化了重点,提高了目标的达成率,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按照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比照扬弃,找到适合自身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相当明显。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而且,小组与小组形成竞争,组内同学又有为本组争光的强烈意识。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要善于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