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2015-11-14蒲跳英
蒲跳英
【摘 要】文言文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问题意识淡薄。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由教师和学生两者造成的,但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主要原因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文中,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顾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言文;问题意识;学习动机;学识水平;心理顾虑
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领航者,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表达出来的问题意识淡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而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明白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缘由。下文中,笔者从学生自身进行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外界因素,其中大部分学生是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考高分、上理想的大学等。换言之,大部分学生学习都有功利性较强的目的,而不是出自学生的内心。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动机,更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心境。功利性较强的压力下,学生都较为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大部分精力关注教师的讲解和他人的评价,对于教师的观点,全盘接受,对于书本以外的实物不做深思。为了取得达到自己功利性的目的,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文言文背诵下来,且能够理解课本的文言文,但是对于课本以外的文言文,就会手足无所,不知所云。就目前,对于教师盲目听从、盲目崇拜,教师就有如高高在上的“王”,神圣不可侵犯,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会慢慢消失。
二、学生的学识水平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古汉语语法的知识特别少,因此教师在分析语法的时候,特别是特殊句型时,学生连最基本的句型都搞不明白,更谈不上分析文言文的句型了。高中语文课程的课时非常紧张,因此大部分教师会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授。也就是说,学生每个学期就只能完完整整的学习几篇文言文,而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作品特别少,久而久之学生文言文方面的基础会越来越薄弱。文言文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理解上确实存在困难,这也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学生问题意识一般都是在疏通字词、较为准确地理解课文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因此当学生文言文水平较低时,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字词进行,而实际上字词方面的问题通过工具用书都可以得到解决。学生的学识水平较低,导师学生不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学生的心理顾虑
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存在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等待教师讲解答案。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了“一言堂”,内心根本不敢质疑教师,也怕受到同学的取笑,更怕提出错误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不敢主动提出问题,这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而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顾虑。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对于文言文来讲,一般会采用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等,无疑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沦为配件甚至是观众,这就是常常说到的“一言堂”。因此,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回答教师问题时,也是有一种心理负担的,是不情愿的,这些问题是教师发现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更不是需要的问题。渐渐地,学生在心理顾虑的长期控制下失去了提问的勇气。
众所周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先导,真理往往诞生于疑问之后。但是在今天的高中课堂上,高中生的质疑声越来越少了,很少有主动提出问题质疑的现象。这有悖于新课改提倡的要充分发挥高中生主体性、促进高中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着眼点,提出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对问题的辨析中逐渐学会质疑的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学会解决问题,在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海峡.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韦敏鸾.问题式教学对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吴发蓉.纳西族地区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3.
注:榆林市2015年市级课题《高中学生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YWX1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