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源泉
2015-11-14刘振华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性
人类起源开始不久,音乐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书上说:音乐源于劳动。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的较为清晰。我们的音乐课堂就是孩子们表现生活最大的阵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如何紧紧抓住生活这个源泉,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呢?我从以下几点和大家谈谈:
一、音乐教材生活化
我国建国以来许多专业音乐家在总结了过去儿童歌曲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丰富的民族素材,并借鉴外国优秀儿童歌曲的技法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歌曲,有反映广大少年儿童跟随英雄前辈英勇抗战的;传颂民族优良传统的;歌颂祖国母亲的;热爱大自然的。我们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河北版,收录的儿童歌曲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新颖,如《我们美丽的祖国》(张名河词、晓丹曲)、《七色光之歌》(李幼容词、徐锡宜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李幼容词、寄明曲)《歌声与微笑》(王健词、谷建芬曲)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音乐来源于生活,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是创作者生活中的灵感、感受、经历,音乐中涌动的,是创作者的激情与想法,是神圣而又令人感动的。我们让孩子们了解了歌曲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了它的歌词,在演唱时就会加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觉来诠释。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大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容易被营造的氛围吸引到教学中来。一切知识,皆源于生活,一切美秒的乐曲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尽情地表现出来。
三、音乐活动设计生活化
音乐活动设计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中学课程的每册教材中都有计划的安排了集体舞的学习,这些活动设计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出了狭隘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小圈子,进入广阔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充满着爱的真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四、音乐创作生活化
音乐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的价值”,“鼓励音乐创造”列为音乐教学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于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是新课程中音乐教学重要的学科特点。创作教学在我国普通中小学音乐课中长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这是因为有的音乐教师认为“创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太现实。其实普通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并非指实践中的“作曲”活动,而是指通过创作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我们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创作非常生活化。
这些创作都是学生对已学乐理知识和技能理解、积累、运用的表现,在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动手动脑,使他们拥有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比如:让学生自己把生活中的节奏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搜集一些民间音乐拿到课堂上来互相交流,把所有学的音乐记号画成一只小鸟等,从而让他们明白:音乐是来源于生活的。
综上所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课堂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善琦.《中国音乐教育》
[2]《中学音乐课标》
[3]徐秀满.《中小学音乐课标解读》
作者简介:
刘振华(1980.4.29~),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初级中学,小学一级教师,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