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11-14吴翩
吴翩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审美为核心,以流动的、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是美在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体现,是人文与自然属性兼具的艺术。同时,音乐又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是怡情悦性的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因此,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一、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令人堪忧,长期被定位为副课,游离于日常教学,有的不设音乐课,有的流于形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
有的将音乐等同于哼哼歌、唱唱小调,认为无需专门的教育;有的认为音乐学习费用昂贵,是有钱人的专利;有的认为搞音乐的人素质低,只有不会读书的人才去搞音乐……总之,多数人认识不到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作用,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升学率成为考察、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第一标准,是决定学校的声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分追求,导致非高考科目的音乐教育长期被忽视,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困境。一方面,学校音乐教师奇缺,音乐课时极少,把音乐教学沦落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教学点缀或娱乐庆典时的摆设;另一方面,学生把时间都集中在高考科目学习中,用在音乐知识学习的时间基本为零。很多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根本不了解,连最基本的“小节”、“节奏”、“旋律”等都不清楚。
3.音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音乐课堂枯乏无味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很多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一是教材作品与学生兴趣爱好的错位。许多教材不能贴近现实生活,过分追求深奥的艺术技巧,学究气强,学生味弱,适应学生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学生普遍不喜欢教材中高雅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致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交头接耳、昏昏欲睡;二是音乐课堂的编排存在缺陷。许多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混同一起,未能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没有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让音乐课堂更加美妙
笔者认为,音乐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必须用心“感受”,才能真正感觉到它,享受到它。音乐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是学生喜欢音乐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去引导广大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音乐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妙,推动全社会共同重视音乐教育。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做到: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表现;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被教学情境所感染;教学手段要潜心设计,教学形式需遵循自然愉悦;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和决定权,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做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努力让农村音乐课堂更加美妙起来。
1.善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助推音乐欣赏教学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只能借助黑板、粉笔、乐器、挂图、录音机等辅助工具,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来源于音乐教师。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及多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于一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使用便捷,富有趣味性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诸多优势,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给音乐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如,在高一《音乐鉴赏》的第十一节《非洲鼓舞音乐》一课中,课本只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非洲音乐”,及各个作品的简单创作背景、主奏乐器、主要节奏型等。那么,非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及民族风俗习惯?有着何种信仰?这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有何特点?课本就没有这些答案。而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就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把一首《绿色的非洲》的乐曲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非洲风土人情的同时,充分了解到非洲音乐的情绪及演奏乐器,直观地了解非洲的打击乐器,有效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注重情境创设及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
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启迪、激励的情感元体,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老师要学会运用语言、光线、画面、学具、音源等元素来创设美妙的音乐课情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有效共鸣,真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和学习者。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人声歌唱、乐器演奏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欣赏者,以实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歌曲《保卫黄河》是一首三声部轮唱的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影视场景:在波涛汹涌的黄河背景下,强烈的音乐形象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勇士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通过这段视频后,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会更加准确地把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
3.优化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及艺术交融
一方面,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也是音乐探究的合作者,成功的分享者和成长的关注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平等中的引导作用,使自己和学生一起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尊、更加自豪,使师生互学俱进。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师生的交流的环节中,经常性进行平等式的音乐探讨,让学生从中得到课堂主人翁的感觉。如,教师可以自己演唱歌曲,用美妙的声音来展示自己,陶冶学生的情感,并带动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可以让学生自己唱一些规定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帮助他们从中找出不足,提高他们的唱功;可以开设有意思的节奏课,让学生掌握特色音乐的特色节奏,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音乐的不同特点……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学科之间又是可以交融、相互促进的。如,音乐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有比喻、形象、韵律……这几种艺术交融起来,有利于推动高雅艺术走进广大中小学校,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效果,使学生走进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的特质,提高潜移默化的濡染性。所以,音乐教学应该同其它学科教学,尤其是其它艺术教学领域互相交融,增强自身活力,促进自身发展。如,在《春晓》一课当中,可以设计这么一个环节:播放歌曲《春晓》伴奏音乐,请一些学生进行《春晓》歌词朗诵,请一些学生进行伴舞,并让其他学生利用纸、彩笔、塑料袋、空水瓶、米、水、玻璃杯、皱纹纸、剪刀等设计创作与歌曲《春晓》有关的作品。这样,在本节音乐课中,既有唱歌的主元素,又有舞蹈、设计创作、诗歌朗诵等其他艺术教学学科的元素,所有元素在音乐的主旋律中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