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班孩子在“一物多玩”中健康成长
2015-11-14金红萍
金红萍
玩,是小孩子整个的生活。小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多给小孩子玩的机会,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的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应根据孩子爱玩的特征,尽可能地提供好玩的玩具给孩子,并利用玩具发展孩子的技能,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户外体育玩具“一物多玩”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制作“一物多玩”的体育玩具,拓展玩具的种类
玩具有好有坏,好的玩具,能“一物多玩”,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皮球,能用手拍、用脚踢、传球、夹球、滚球玩等,引发孩子的多种动作。但生活中能“一物多玩”的玩具不是很多,我们就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进行自制,不仅提高了家长及教职工的奇思妙想及动手能力,还充分认识到了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例如:我们用报纸做了纸球,用饮料瓶做了拉力器、用包装带做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彩圈、用外轮胎做了蹦蹦床等等。这些玩具有的用来练习投掷、有的用来锻炼臂力、有的用来锻炼跳跃的能力……无论是外观、数量或是其功能都大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就是大大丰富了孩子“好”玩具的种类。
二、创设“玩”的不同方法,提高孩子的技能
推广体育玩具的“一物多玩”,不仅仅是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其创造能力,作为体育活动,更重要的锻炼幼儿的身体技能,促使其身体健康成长。从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孩子玩的开心,玩的有效。
1.同一种器材,不同的技能训练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安排一种玩具的“一物多玩”,主要目的是发挥孩子的学习的能动性和多种技能的热身训练。例如:在“好玩的绳子”活动中,孩子们将平常跳绳的绳子除了玩“双脚跳”、“单脚跳”、“花样跳”,还想出了:
捕鱼游戏——两个孩子拉一根绳子当做渔网,其他孩子当做小鱼,四散逃跑,渔网去追逐小鱼,被渔网围住的小鱼就算被抓了。
钻绳游戏——两位孩子拉直一根绳子,其余孩子钻过绳子,不能碰到绳子。
扔绳子游戏——每个孩子将跳绳绕在手腕上,束缚成团后朝目标进行投掷。
跳绳子游戏——两位孩子拉直一根绳子,其余孩子跳过绳子,不能碰到绳子。
跳荷叶游戏——将绳子在地上摆放成圈,当做荷叶,摆放不同的间距,自由的跳跃玩耍。
以上这些游戏将绳子原有单一的“跳”的技能训练目标,拓宽为有跑、追逐、钻、投掷、向上跳、向前跳、行进跳等多种技能目标。
2.同一种玩法,不同的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就尝试“同一种玩法,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跳绳子,我们让拉绳子的两位孩子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来变化绳子的高度,一开始是10厘米,慢慢加高,当发现有孩子几次不过时,下次轮到他跳的时候就会适当降低高度,对那些有能力有自信满满的孩子,则会增加高度,让他挑战新的高度,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争取有所突破。当然,这个高度的调控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挥,或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因人施教,达到比较好的锻炼效果。
3.同一个目标,不同的玩法
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孩子们把玩具想出了不同的玩法,但其锻炼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例如:在“玩轮胎”中,有的是直线推动轮胎滚动,有的是两人合作,你推过来,我推过去,这两种方法都是锻炼孩子手臂大肌肉力量的。再如:有的是在平铺的轮胎上走,有的将轮胎进行叠放,搭成立体的桥进行走,这两种方法都是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后面一种难度更大些。这种现象说明“一物多玩”的教学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有多种玩法让孩子更喜欢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4.由单一的个体玩提升到团体的合作玩
有人会说,“一物多玩”似乎更多的体现了孩子个体独立的玩耍,因为要想的“与众不同”,要体现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但我们的研究却证明:“一物多玩”同样可以将单一的个体玩提升到团体合作的玩。例如:在“好玩的绳子”中玩捕鱼游戏、在“玩轮胎”中将轮胎叠放成高桥走、在“纸球游戏”中玩踢足球、在“报纸游戏”中玩匍匐前进游戏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只要我们想要给孩子,去认真钻研、设计教学活动,一切皆有可能。
三、改变“玩”的时间、空间,让“玩”时刻伴随孩子
“一物多玩”的教学真正体现了“玩”的精神,它不像传统体育游戏那样,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它所需的玩具体积较小、且人手一份,便于取放;它不受时间的约束,可以玩的短一些,也可以玩的长一些,根据孩子活动情况而定,一个内容可以分成好几次来玩。
(1)改变“玩”的时间。让“一物多玩”的伴随孩子一日生活。除了一些健康领域的集体教学,我们经常会将这类活动安排在晨间户外活动、课间户外活动、离园时间等,活动组织比较松散,孩子们又玩得比较尽兴。
(2)改变“玩”的空间。不仅仅是在大型的操场上,我们的“一物多玩”可以再教师、走廊、阳台,只要有场地,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可以分组玩、可以单个玩,根据场地来进行自我调整,例如:下雨天,孩子们在教室里玩“打牌”,将一张扑克牌放在桌子边缘,用手掌发力将纸牌打向桌子的另一边,看谁的纸牌打得远,这就是“玩”!随处可“玩”!
参考文献:
[1]《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 陈鹤琴著 金城出版社
[2]《教育指导纲要》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