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2015-11-14刘建望
刘建望
【摘 要】本文以在杭高校思政教师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研究在杭高校思政教师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职称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并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改善高校思政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高校;思政;主观幸福感
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刻不容缓的工作。但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感受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觉得很有必要来研究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从而使高校思政教师担当起国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在杭高校的思政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27份,问卷有效率为81%。其中男教师共169人,女教师共158人。30岁以下135人,30~40岁之间118人,40~50岁有72人,50岁以上有12人。已婚244人,未婚83人。教龄7年以下127人,7年-14年的有118人,14年-21年的有48人,21年~28年的44人。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利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从不同性别、学历、专业、年龄、职称、职务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发现高校的思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情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杭州思政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很幸福、比较幸福的比例分别6%和45%,觉得一般幸福的比例为37%,感觉很不幸福的比例只有不到调差对象的4%0。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综合幸福指数5.44 (总指数为7.00),总体处于偏上水平。说明杭州高校思政教师幸福感状况是比较高的。
2.2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各种性别教师的幸福指数总体上来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分为7),但不同性别教师在幸福感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男教师。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对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高校女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会体验到更多的满足感,而男教师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科研任务,这些都会让男教师的幸福指数出现一定的下降。
2.2.2不同年龄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为了解不同年龄教师在幸福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使用F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种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均较高(总分为7),纵向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幸福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年龄为40~50岁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比其他年龄段要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3不同婚姻状况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为了解不同婚姻状况教师在幸福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状况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均较高(总分为7),且不同婚姻状况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未婚教师。
2.2.4不同教龄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为了解不同教龄教师在幸福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使用F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均较高(总分为7),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教龄为1-7年的教师和教龄为21-28年的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均值较其他时间段得分较高,这可能与不同教龄段教师的身心状态存在很大的关系。
2.2.5不同学历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为了解不同学历教师在幸福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使用F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5:
从表5可以发现,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幸福感指数均较高(总分为7),经过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硕士学历的教师幸福感最高,本科学历次之,而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幸福感水平最低。
2.2.6不同职称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从表6可以发现,不同职称的教师幸福指数均较高(总分为7),经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教授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副教授次之,讲师和助教最低。
3 启示
3.1教育主管部门提高思政教师的待遇水平,学校为教师的职称提升铺路
物质条件虽然不能够直接决定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但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因素。目前,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其工作付出并不对等,很多老师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工资待遇。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水平、物价水平,及时调整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的生活水平,解除教师工作的后顾之忧。另外,在对不同职称教师的访谈中也发现,职称对于教师的影响较大,很多教师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培训机会和奖励机制,因此,学校可以考虑为教师提供更多科研交流合作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为优质的科研资源,并设置合理的科研考核机制,加大奖励机制,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让更多教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3.2学校要高度关注青年思政教师的幸福状况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虽然他们在同龄人中具有相对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所处的经济收入水平却并不与之相对等。曾经有研究认为高校教师整体的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高职务、高职称、科研骨干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较高,而青年教师的收入却往往偏低。对于高校新近青年教师来说,所要承担的各种压力更大,对于高校来说,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现状,为他们创建合理的上升渠道、优良的资源支持、和谐的人际氛围、公正的评价体系,同时关注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减轻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以做出更大的贡献。
3.3教师要树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会享受过程
当代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处理各种事件的节奏也在加快,总是在考虑各种结果,却往往忽视了处理事件的过程。作为高校教师,要学会享受过程、享受生活和工作,在遇到生活压力事件时,考虑调整自我心态,学会缓解紧张状态的放松技巧,同时也学习习得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提升自我工作效率。同时,在审视自己劳动成果或工作过程时,用欣赏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这样更能够发挥自我的良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任长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探微[J].科教文汇,2013,(7).
[2]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