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小学数学统计教学

2015-11-14金晶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统计图观念概率

金晶

【摘 要】2011版新课标对统计知识的要求更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201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单元命名、结构设置、内容编排等方面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做了调整与变化。教师在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应该选择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素材,获取及时真实的数据,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方法体验”、“信息技术”和“思维辨别”四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完善学生的统计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2012新人教版;统计与概率;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就像做菜,吃要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学就要让学生学得活,学得有收获。在小学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呈现一节节有声有色的高效课,让学生像喜欢“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喜欢统计课,就让我们像研究做菜一样,研究如何上好统计课吧。

一、读懂“菜谱”,从课标和教材入手

做菜的第一步,就是要看懂菜谱。我们先从课标和教材入手,来了解“统计与概率”菜系是一种怎样的美味。《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教学段中,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统计与概率”是如何从过去的“路边小吃”,升格成为这“四大菜系”之一呢?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1978年以前的17年,注重统计图表与记账知识并举。1978年以后至20世纪末,关注统计知识、技能和统计思想方法的教学。到21世纪初,开始要求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在2012年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中,统计菜系的上菜顺序如下所示:

一下《分类与整理》→二下《数据收集整理》→三下《复式统计表》→四上《条形统计图》→四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五上《可能性》→五下《折线统计图》→六上《扇形统计图》

新版教材在“菜名”,即单元的命名上,以单独的统计内容或概率内容命名,而不是原先单一的“统计”。单元名称的多样化和具体化,不仅能体现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丰富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应用性,还能突出学习目标及重点,促进师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

二、“食材新鲜”,选择身边的素材,获取真实的数据

做菜的第二步,就是选好食材。选材贵在“新”、“鲜”两字。同样,我们的教学案例也要新鲜。统计教学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选取身边的素材,及时有效地获得真实的数据。

首先是“新”——身边的素材。要做到“新”,素材就要尽可能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低年级可以统计班干部选票;统计奖励本里的小印章数量;统计最爱收看的电视节目等。高年级可以面对更真实的情境,班队活动如何通过统计同学们最喜爱的礼物选择活动奖品;学校运动会怎样依据历史天气数据决定开幕日期;如果你是京东电商如何依据网络点击量提前备货等。

其次是“鲜”——真实的数据。要做到“鲜”,数据就要及时、真实的获取。一是“当堂获取”。例如统计班里学生喜欢什么颜色来确定运动会买什么班服,就可以采取当堂举手统计的方式。二是“课前获取”。例如收集近期班级的学生视力情况、身高体重结果、单元成绩等。三是“课外获取”。例如利用班级的QQ群展开调查、收集报刊杂志上的统计数据、网络查询等。

三、“煎炒烹炸”,灵活运用四大教学方法

做菜的第三步,就是要上灶台烹饪了。下面来具体介绍如何运用“煎、炒、烹、炸”4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做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统计与概率”课。

第一种“煎”——问题引导

煎是把食物平摊在锅上,用慢火热油使之变成金黄色。统计中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放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仔细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展现统计思维的“金黄色”。要成功地进行统计教学先要回答:“什么要统计?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数据?”否则学生凭什么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莫名其妙的课堂教学中来。在一些无关痛痒的伪统计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看似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但这没有出于学生自己对结果的需要,就缺少了应有的思维张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努力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题。

师:这是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统计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读数据,自由回答图中的数据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学生各自画图。

师:这一周哪两天销售量最多?哪天最少?

学生对答如流……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学生也都在参与。但是学生统计的需要在哪里?他们只是在被动地应付。其实,稍作改变就能帮助学生理顺为什么必须搜集相关的数据,案例中可以告诉学生佳美电器商店的店长要决定下个月的电视机进货量,让学生代入店长的角色思考需要什么数据,继而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需要用实际的销售数据佐证店长的判断。

第二种“炒”——方法体验

炒是把食物切成小块,连同调料一起放在锅里迅速翻搅致熟。统计的各种方法,也需要教师在统计活动中,通过一个一个小环节,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统计方法,加深概念理解。统计观念不是一种类似于计算、作图等的技能,而是一种需要通过体验方能逐步培养出来的感觉。发展统计观念,最切实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教师通过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预留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所教学的概念、方法的必要性。通过对比,直接揭示新概念、新方法的价值。

二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要统计喜欢什么颜色。学生提出可以全校调查,要先在每个班调查。班级调查可以用“举手”法。教师在学生通过“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中出现了错误后,没有简单地修改数据,而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办,实际上就是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收集数据。教师有效利用情境,让学生面临某种困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多样化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的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能力。

第三种“烹”——信息技术

烹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清汁入味成菜。信息技术对于统计教学而言,就像香喷喷的清汁,运用得合适,可以起到“提味提鲜”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现代的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把统计知识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节约用水》就可以尝试在机房教学,让学生利用Excel和Word软件的“插入——图片——图表”功能,制作色彩缤纷的统计图,使学生眼前一亮,兴趣盎然。在学生理解并能运用公式的基础上,运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种“炸”——思维辨别

炸是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至脆。新课标对统计知识的要求更聚焦“数据”的分析,教学中就要用敢于用“大火热油”似的批判眼光来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不只是分析数据。在现今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如“内地奶粉99%复合质量标准”、“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万”等。这些数据刻画的是什么信息?样本的范围和选取的方式又是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面对这类问题,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不仅要阐述数据的意义,也要合理地质疑数据的公信度。

五年级下册,“做一做”中也有一题根据陈东0~10岁的身高折线统计图,预测她12岁的身高。教师没有直接评价学生的推断,而是出示12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引起学生反思。明白要比较合理地判断,我们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对统计量的理解。

四、“美味呈现”,期待有效教学

一个厨师如果能做到熟悉菜谱,选材新鲜,并且具备娴熟的烹饪技巧自然能成就“舌尖上的美味”。同样在“概率与统计”教学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能结合新课标对“统计与概率”的要求,解读新教材中“统计与概率”的调整与变化,选择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素材,获取及时真实的数据,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方法体验”、“信息技术”和“思维辨别”四大教学方法,也会有效地达成“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完善学生的统计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目标。让我们带着呈现美味般的心情,一起为学生展现一堂堂高效有趣的“统计与概率”课吧。

猜你喜欢

统计图观念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维生素的新观念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