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2015-11-14张洪国
张洪国
【摘 要】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玩中达到锻炼身体,因此上好一堂体育课对每个体育老师来说是值得深思的,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教学
一、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1.做好教案的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符合;制定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发展学生个性。
2.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
上课前,教师应画好场地,安放好体育器材,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卫生,要有利于队形的变换。如,课前遇到雨转晴天气,应及时检查场地上是否有积水或危险物品,固定器械有无损坏,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3.做好学生配合教学方面的准备
在每节体育课前,教师可要求部分体育骨干将新授教学内容试做一遍,在指导学生做的同时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本节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以便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改进授课方法,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4.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结合时令季节的特点,根据当天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到未雨绸缪,适当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
二、教给训练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自觉学习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2.差异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三、课的环节要灵活
体育课一般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确保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游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投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准备部分要新颖。针对小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差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例如报数游戏,学生为免报错数就会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练习;又如做“照镜子”这个游戏,学生为了能成为一面好镜子,就会认真地跟着教师做。通过一、两分钟的游戏,就可以成功地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基本部分要活泼。教学形式要活泼,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个性特点设计教案,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小、兴趣较易转移等特点,定出水平学习目标后,再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4)结束部分要轻松。课后对学生要有适当的表扬,例如:学生在跳远练习中,对于姿势较为正确、跳得较远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使学生更认真地练习。
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1.准备活动部分
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进行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时因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害。传统准备活动中,教师一般是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慢跑、徒手操、游戏等活动,重点在于学生的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这种准备活动规范性强,通常对防止学生运动损伤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应提倡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加工、编创出新的活动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基本部分
①推行快乐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渴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设“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教学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②做好讲解示范。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讲解时应语言清晰、层次分明、用词确切、生动形象,并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要熟练地运用体育专业术语;示范则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示范什么,怎样示范。为了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示范的部位、方向、步骤与技术动作的结构,以及用力顺序等。
3.注重“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放松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教师应让学生找出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这有利于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能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及时进行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既是对已上完一节课的反思,同时又是为制定新计划和上好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课后总结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等的总结。其一,总结教学目标。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其二,总结教授过程。其主要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运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其三,总结学生学习过程。其主要包括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实现了良性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