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11-14何晓园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微课影响课堂教学

何晓园

摘 要:近两年来,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最热门的研究内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微课应用于“找次品”一课的教学中,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及课堂观察,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微课对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辅学均有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前后测;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19-02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时代”正悄然来临,微课也应运而生。随着2011年可汗学院传入中国,基础教育界如平地一声雷般掀起了一股微课的变革热潮。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资源类型多样、应用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应用面广,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特点。[2] 毋庸置疑,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微课的研究关注热度迅速上升,并且对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相比前一阶段对微课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近一阶段的研究开始反思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中遭遇的操作性困境,并开始将微课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

然而,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更多反映的是适合中国本土的微课应用的应然状态,而非真实教育情境下微课应用的实然状态,对于微课的应用价值研究往往流于泛泛,认为微课能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却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笔者近两年来对微课有所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找次品》一课的微课资源(视频及相关练习资料),试图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和课堂录像观察,量化说明微课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 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

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宁波市Z小学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为被试,其中对照班43人,实验一班43人,实验二班43人,由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找次品》一课。

《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数学广角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且五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达到一定的高度,故微课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会更显著。

在教学前,通过前测方式确定实验对象的合理性。前测方法:进行随堂检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关“找次品”问题的相关练习,共5大题,给每道题赋分,总分100分,将各班得分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显示,三个班的平均得分都在65分左右,且方差分析结果F=0.017,P=0.984,P大于0.05,说明三个班的前测成绩差异无明显差异,因此可将它们选作被试对象。

本研究采用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和课堂观察,利用spss17.0软件对各班前后测数据进行方差检验和t检验,P小于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且鉴于该校具备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硬件条件,故课前、课后使用微课的过程以及前后测均在学校内完成。

2.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统计分析

(1)微课对课前导学的影响

以对照班和实验一班为研究对象,对照班在课前预习时不使用微课,而是以打印出来的课本内容作为预习材料,实验一班在课前观看《找次品》内容的微课视频。随后,对两班学生进行一次《找次品》内容的测试,共5大题,题目与前测类型、难度相当,给每道题赋分,总分100分,将两班得分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表2显示,对照班的平均分明显低于实验一班,且t检验分析结果P=0.01,小于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微课对于课前导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视频是动态的,文字是静态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视频材料的接受程度高于抽象的文字材料。将新知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进而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还能在课前运用微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新旧知之间的联系,为新知教学做铺垫。

(2)微课对课中研学的影响

以对照班和实验一班为被试,对照班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这一常用的教学流程,而实验一班由于课前已观看过微课视频,对新知有所了解,故教师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讨论上。

笔者通过仔细观看两班课堂教学录像,从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参与程度两方面详细说明微课对课中研学的影响。统计两个班的教学时间,笔者发现对照班用于课堂讨论的时间是12分钟,而实验一班缩短了情境导入的时间,用于新知探究的时间是21分钟,课堂成为答疑解惑和讨论的场所。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只是扮演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此时,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就真正实现了“翻转”。

从学生参与程度分析,实验一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对照班而言更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实验一班的举手率明显高于对照班。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观看过微课视频后,对内容已有所熟悉,甚至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会更有自信,也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

可见,微课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微课对课后辅学的影响

以对照班和实验二班为研究对象,两班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同一份教案进行教学后,对两班学生进行一次《找次品》内容的练习检测,题目较前测而言灵活性、层次性更强,练习共5大题,给每道题赋分,总分100分。

对照班不使用微课,实验二班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若遇到困难,可随时观看微课视频或相关微课资源(如典型例题、课件等)帮助理解。将两班得分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且t检验结果P=0.00,小于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微课对于课后辅学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现实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学生:当下听懂了,但做的时候又不会了。究其原因有二:①知识的遗忘;②解法缺乏归纳。[3]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归纳讲解往往一遍即过,这对于学困生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有些上课不好意思问,下课又没人教的学生,遇到不懂就累积下来,日复一日,对后面的学习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微课的出现,恰恰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微课担任了“家教”、“课后辅导老师”的角色,这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受益。

微课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微课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真正理解为止。此外,微课相关资源,如:典型例题分析、课件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 研究结论与反思

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前及课后使用微课,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习氛围、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结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微课的应用在最近两年内得以长足发展,影响力日益扩大。但透过“微课”热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如:微课是否适用于数学其他领域内容的教学?制作微课是否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小学生尚不成熟的认知能力是否会造成知行脱节的现象?教师或家长如何对学生微课学习的过程加以监管……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此,微课的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蒋建兵.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和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32.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微课影响课堂教学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