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联典雅 左联高绝
——晚清『经世治国联派』的楹联特点
2015-11-14刘锋
●刘 锋
晚清楹联如同盛唐诗歌,有很多流派。『经世治国联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流派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有陶澍、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主要特点是以『经世治国』为主题,以现实主义为题材创作楹联作品。其中陶联典雅,左联高绝。 具体来看:
一是把楹联作为文学作品,全力作联。
他们视野广阔,气象恢弘,博学宏词。尤其是左宗棠, 他以作诗作词作文的心态作楹联,其大气磅礴、豪迈潇洒,都是前无古人的。
经世即经世济民, 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经世治国不仅要具有经世思想,而且有治国实践。 他们在国计民生的诸方面诸如: 水利河工、军事边防、漕运盐课、吏治民风等改革弊政,并且都要作出极大成绩。
经世治国联派诸家因为都具有经世治国的理念而集合在一起,不仅有楹联传世,更有经世治国的佳联传世。 晚清经世治国联派主要有陶澍、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等人。 其中最杰出的是林则徐和左宗棠。
晚清经世治国派以陶澍为领袖。 这不仅因为他是经世治国前辈, 还因为他的慧眼,识左宗棠、胡林翼于微时; 提林则徐于下属。
林则徐接任江苏巡抚时, 陶澍时任两江总督。督、抚相攻自来有之,但二人却『志同道合,相得无间』。
陶逝前曾向清廷推荐林则徐接任两江总督,所谓『荐贤自代』。 陶澍去世后,林则徐作联挽之: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原联有自注:『公遗疏有林则徐才识十倍于臣之语,读之汗下。 』
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墓时途经醴陵。 县令借渌江书院做陶下榻之所,并请左宗棠撰楹联以颂之。时左主讲该书院,对陶的政绩颇为崇敬,于是便应命写了下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此联颂扬极为得体, 而重要的是写出了陶澍和左宗棠的自尊。 它不去写陶整顿漕运、 兴修水利、 改革盐政等历史性的政绩,而只写了陶澍的一个轶事。道光帝在皇宫十四次召见陶澍, 并亲笔为其少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陶认为此事是『旷代之荣』。 多少人会因之受宠若惊,但左宗棠只用了淡淡的五个字『春殿语从容』,写出了大臣在皇帝面前应有的风范。 此时陶澍和左宗棠地位还很悬殊, 但联语写出了一个布衣在大官面前应有的尊严。
陶澍极为欣赏这副对联, 询知为左宗棠所作,即请约见,『一见目为奇才,纵古论今,为留一宿』,又结为儿女亲家。
一八四九年林则徐卸任云贵总督后回福建老家养病,路过长沙,在一条小船上,接见了左宗棠。 一个高官,一个布衣,这是两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会面。林则徐一见倾心, 遂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 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 』这对左宗棠日后收复新疆有极大的帮助。
一八五零年,朝廷再次启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在赴任广西途中,林则徐病逝于潮州,左宗棠在长沙闻噩耗,写下了传诵一时的挽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可看作醒世恒言。『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这一自对非常漂亮,也是对林则徐的最形象的评价。『出师未捷』,『八千里路』是名诗(词)截句,用诸葛亮和岳飞来比拟,可称为史笔。
二是以经世治国为题材,以现实主义的楹联作品闪耀在晚清联坛。 这是杜甫和白居易诗歌主张在楹联上的体现。 反映社会、反映民生,这是他们楹联创作的主要倾向。
陶澍任两江总督十多年,督办海运、整顿盐政、兴办水利为民生要务,政绩卓著。其时林则徐在江苏布政使和江苏巡抚任上,皆与陶澍精诚合作。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又继任两江总督。 一八八二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遂建『二公祠』以纪念陶澍、林则徐。 左宗棠亲制对联: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联语堂皇正大。用『三吴』切两江,是切地; 『鲸浪初平,治水行盐』是切事业,有遗爱在民,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当然并皆不朽。『卌载』亦非浪下,林离任至左宗棠出任两江,确已过四十年。『邗』,即邗江,在江苏省扬州境内。 鲸浪、鸿泥对仗精工,用典自然贴切。『鲸浪』用陆游『鲸浪浮天信所之』句,『鸿泥』用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治水行盐』与『湘间邗上』纯用自对。全联用词平实朴素, 确是史笔。
林则徐经世治国的楹联最多。其《上海嘉定归震川祠》一联,不仅关心农田水利,也关注水利专著: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此联对归有光以儒家而能经世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归有光(一五零七——一五七一)昆山(今属江苏)人,别号震川,明代散文大家。 曾讲学嘉定,世称震川先生,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林则徐特别推重归有光《三吴水利录》。在明代,海瑞也很重视此书,而用于兴修水利。最奇的是他还是抗倭英雄, 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而多被采用。
『功在三江宜血食』是解释建祠的目的。 相映成趣的是,为纪念归有光,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时任江苏巡抚的陶澍为纪念归有光,曾建造震川书院。
『晚达』是指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七子』不是指『建安七子』,而是指明代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王世贞和归有光是同乡而稍晚, 但王世贞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 已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并以雄才博学,领袖文坛。归有光以一个布衣老儒批判王世贞等为『妄庸人』。 王世贞也以狂妄自居。 及至晚年, 王世贞在为归有光像写的《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 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代名家矣』; 赞云: 『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表示折服。 这是『狂如七子也心降』的由来。
林则徐另有《赠潘锡恩》一联:
三策治河书, 纬武经文, 永作江淮保障;
一篇澄海赋, 掞天藻地, 蔚为华国文章。
潘锡恩字芸阁,清泾县(今属安徽省)人,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进士,任南河河道总督。 此联借潘锡恩作《澄海楼赋》一事巧做文章,上联赞扬治河名家,下联赞扬澄海赋。
三策治河是用西汉贾让的典故。据《汉书· 沟洫志》: 西汉后期,黄河决口频繁。贾让提出治理黄河的系统见解,分为上、中、下三个方案,后世称为『贾让三策』。 具体是: 上策是蓄洪,中策是分洪和开渠建闸,下策则是加固堤防。 贾让治河三策是现存最早的一篇全面阐述治河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联『江淮』,这是泛指黄河、运河、淮河。 主张三河同治的是潘季驯。 潘季驯(一五二一——一五九五)号印川,浙江吴兴人,明朝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他治河也宗『贾让三策』。 不同处在于他主张综合治理黄河下游,即黄河、运河、淮河三河同治。在治理上采用『束水冲沙』。经潘季驯治理后,『两河归正,沙刷水深,海口大辟』,使黄、淮、运河保持了多年的稳定。
拉名人作陪衬是抬高主角的一种常用手法,潘季驯和潘锡恩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就不太生硬。 这样才更加切合《赠潘锡恩》。
据来新夏《林则徐年谱》: 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五月,林则徐被革职,并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经当时总办河务的大学士王鼎力荐,林则徐奉命折回东河『河工效力』,于是有『河工』联:
春从天上至;
水自地中行。
上联似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化来,下联则取自实景。
吴恭亨《对联话》卷十一评此联『语绝阔大』。陆以湉《冷庐杂识》称其『雅切,人咸叹其工妙』。
芦中人出;
河上公来。
这也是林则徐在东河河工工地所作联,短短八字,有气象、有境界、有韵味。 而且芦中人、河上公俱用旧典,又切合自己的处境身份, 可谓用典无痕。 吴恭亨评此联『极堂皇名贵』。
爱民若能爱到最底层的百姓, 那就难能可贵了。陶澍有题安徽省育婴堂联语,这也许是清代楹联历史上唯一的一副, 自有它的历史意义。
父兮生,母兮鞠,俾无父母有父母,此谓民父母;
子言似,孙言续,视犹子孙即子孙,以保我子孙。
据陈公恕先生关于『徐州记忆』的文章《康熙年间的育婴堂》所述:『徐州原来的西门内有育婴堂巷,巷北有育婴堂一所,巷以堂名。 据了解,此堂初建于清康熙末年,后曾屡加修葺扩建,渐次成型』。似、续即继承; 继续。 《诗· 小雅· 斯干》: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毛传: 『似,嗣也。 』又为后嗣。《尔雅》: 『续,继也』。
上联『俾无父母有父母』,下联『视犹子孙即子孙』,从关心弃儿,引发出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如何视民如子。儒家悲天悯人的胸怀很令人感动。
林则徐题浙江义学一联以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宗旨,提倡义学,使更多的底层百姓能受到教育,其用心难能可贵。
越角吴根,到处孤寒思广厦;
虞庠夏校,从来陶淑在初基。
三是以楹联弘扬爱国主义, 赞扬民族牺牲精神,歌颂民族英雄。 历史上,在抗击外国入侵中涌现出很多民族英雄, 左宗棠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的统一和完整,左宗棠引以为自豪的是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在这一场血与火的战争中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于是他用大气磅礴、个性鲜明的联语歌颂广大将士。 如题陕西省两湖会馆联:
百二关河,十年征戍;
八千子弟,九塞声名。
读此联如读王昌龄边塞诗,也如读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百年后尚觉英气逼人,其苍凉之处亦让人感极而歌。
最为悲壮的是这一联:
热血化红磷,羌塞云低,吴江露冷;
忠魂归白下,秦淮月暗,楚地风骚。
这是左宗棠为挽抗俄阵亡将士而作的联语,当是在两江总督任上。 保疆抗俄是左宗棠和西征军最为壮丽的一页,也是中国抗击外国侵略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但是歌颂其事的诗和词都很少, 至于楹联,或为仅见。 因此此联在中国楹联史上应该有他的历史地位。
此联最突出的优点是境界的阔大以及气氛的悲凉。阔大则从羌塞——吴江、秦淮——楚地,把西北——两江——湖南紧紧地联在一起; 悲凉则用云低、 露冷、月暗。 同时作者的胸襟和情绪都深深的体现出来。
左宗棠的楹联创作在取材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写西北,写昭忠祠。 昭忠祠是我国古代为纪念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永久表彰各级将士为国捐躯的忠义精神。 昭忠祠直至清代才有。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为褒奖『崇德报功,风励忠节』的精神,凡文官三品、武将二品的死难官员,都可以入昭忠祠接受供奉。昭忠祠的神龛内,主神位官员五十人为一牌位,两边分列死难士卒的牌位,每百人为一牌位。清廷规定对昭忠祠实行春秋两祭,这在当时是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 其中题甘肃省兰州甘肃省忠义总祠的楹联:
浩气壮山河,马革归来成烈死;春秋绵俎豆,黄河九曲咽忠魂。全联充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不用烈士,而用『烈死』,不只是用词奇绝,而自然有一股忠心报国、不怕牺牲的情景展现在眼前,催人下泪。 类似的对联还有左宗棠题甘肃省会宁昭忠祠:
百战树功名,跃马横戈,豺狼丛中争效命;千秋怀义烈,刑牲击鼓,麒麟冢畔与招魂。每读此联,『豺狼丛中争效命』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为了国家,这是何等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不怕死的争相效命。 还有题青海省西宁昭忠祠的楹联:
黄流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须趋巨海;
胡笳勿悲,羌笛休怨,认灵旗仿佛,十载犹闻诵大招。还有题浙江杭州昭忠祠的楹联:
合十数万人为一龛,武穆忠肃以还,以此创局;
愿几千百年无再厄,吴山越水之畔,永展明禋。还有题漳州壮勇义冢的楹联:
无求生以害仁,死且不朽;为厉鬼而杀贼,魂兮归来。这样的楹联大义凛然,才是楹联的正气,楹联的主流。
晚清经世治国派,东南有林则徐抗英,西北有左宗棠抗俄,先后辉映,并皆不朽。道光二十年(一八四零)正月,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上任起即招募水勇,督造战船,并组织操练。 他有题广州水师演武厅一联:
小队出郊坰,愿七萃功成,甲洗银河长不用;偏师成堡垒,看百蛮气慑,烟销珠海有余清。这是一副直面销烟的楹联。 『看百蛮气慑,烟销珠海』,今日读此,尚觉慷慨豪情。 郊坰指郊野。 七萃原指周王的禁卫军,后泛指精兵。 百蛮指当时西方诸侵略者。林则徐另有一副挽关天培、麦廷章联,读之亦令人慷慨生哀。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毁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关天培(一七八零——一八四一)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行伍出身。 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任广东水师提督(至战死,计六年有余)。 关天培支持林则徐禁烟政策,训练水师,修筑炮台。 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二月初六,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领孤军奋战,壮烈牺牲。 同时战死的还有麦廷章,时任广东水师游击。 其时林则徐已离两广总督任, 途中闻噩耗,面南仰天而哭,作此挽联,所谓『忠愤义填膺』也。
四是经世治国联派无论在集句联还是自作联,其创作倾向和审美趣味都追求高雅。 把俗文学提升到高雅的层次,这是历史的贡献。 读书明志,经世治国联派每多励志的对联,以后又成为很多人的格言。 于青少年最有益的是左宗棠十五岁时所作的八言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一副格言联, 短短十六个字,言简意赅。 此联左宗棠中年以后又重写了一遍, 并留下意味深长的跋语:『三十年前作此语以自夸,只今犹时往来胸中,试为儿辈诵之,颇不免惭赧之意。 然志趣因不妨高也,安得以德薄能鲜,谓子弟不可学老夫少年之狂哉。 』
上联 『心忧天下』,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意,下联『读书万卷』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
在虎门销烟背景下的林则徐参观越华书院所题的一副联是极好的励志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正月廿五,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正式抵粤,以后就开始了禁止鸦片, 再以后就有了鸦片战争。这一副对联可以看做林则徐明志联,从中也可以看到林则徐禁止鸦片的决心。 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在评此联时说: 『名臣风矩,惟其有之。 』几乎所有后来的读书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胡林翼也有一副自勉联: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这一副联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更有其实践意义。 当是对王阳明心学的发挥。
左宗棠可能没有想到, 他的一副对联会在大企业家中受到广泛欢迎。 联文是: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此联充满了哲理。 上联讲佛理: 心存济世情怀,这是『发上等愿』;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勿生妄念,一切随缘,这是『结中等缘』; 要惜福,当知物力维艰,珍惜一粥一饭、一丝一缕; 这是『享下等福』。下联讲儒家处事。 君子恶居下流,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这是『择高处立』; 心地平和,处事公平,这是『就平处坐』; 为人宽容,心胸开阔,凡事走大道,不走小路,这是『向宽处行』。
这一副对联的流行是因为李嘉诚。 他在香港的办公室中悬挂此联, 并于网上曝光。以后又追踪到江苏无锡的荣氏家族(荣德生、荣毅仁、荣智键)。一九一五年荣德生在建造梅园时,颇为喜欢这副对联,于是辗转得到,悬挂在诵豳堂,还引为治家格言。据研究,联墨为沈兆霖在一八五二年所写,当时他是为自己的书房『静香斋』所题。 沈兆霖在同治元年任陕甘总督, 是左宗棠的后任。 此联被一些企业家奉为圭臬。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城公园大地5 栋B 座807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