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澄明之境
2015-11-13冷焰
冷焰
与晓雪同居一座城市,但见面不多,甚至可以说,几无接触。我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对外面世界不甚了了。
孤陋寡闻的我,读到晓雪的文字,还是第一次。晓雪的诗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含蓄,内敛,有话要说,又无法诉说,只能借助于诗歌,表达繁复的心境和感受。
一 在预设中
A.激情的“礼服”
读晓雪的诗,像是与情人的一次突然偶遇——巧合,纯属意外。但只一个眼神,一下子就击中了你,让你不能自已——晓雪的文字像是一个冷美人,含蕴着,内敛着,静悄悄地,慢慢散发出一点点或一缕缕的暗香——悄无声地撩拨你,挑动你身上的某一根神经,让你猝不及防……突然倒伏在地。
猝不及防的你/和我碰在一起/水,暗夜,时间,漫过接近凌晨的胸口/轻松扒光身上很厚很物质的虚饰//裸露的肌肤/选择与生命同色/躺下来,醒着或睡着/自由,来自泉水内外有别的温度
——《低至零度的温暖》
她的文字和诗行,不知不觉地扒去了我身上的隔膜和物质性,一下子让我瘫软下来。因为,那些都是无足轻重的“虚饰品”——让我或每一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灵魂完全赤裸出来。我们肉体和灵魂被风吹拂着,日益见出深处的东西。
尽管她的文字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袒露自身,但是,她的表现一点也不赤裸。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更愿意穿着礼服出席某些场合。这“礼服”不是别的什么,是她独特的语言方式:外表典雅,内里火热,她把内在的火热激情压抑着,按捺到最深处,只在表面露出些微词汇,让你去触摸。
B. 在预设中
时间,被风剪成了碎片/陷入蔚蓝预设的虚空,远远望去/大岭退去了风尘,暗淡的身躯/从野花的芬芳中领悟/光带来的神性。一年或一个季节/含着风雨掠过田野和山峦/与技术探进的寂寞和解
这就是晓雪,晓雪《在预设中》所带给我们的一片纯净、神秘的境界。
二 梅,冷在其中
A. 一枚果实被灌浆
晓雪似乎是脆弱的,脆弱到让人难以靠近;有时晓雪又近乎是透明的,让人从脚底开始,从骨子里向外滋生、蔓延……慢慢生出一种疼爱之心。当然,这是诗的魅力,是她诗所具有的内在肌理和弹性,是她诗句的明快和节奏感所带给我们的全新享受。
我站在城市外围的高处,寂静/空茫与不知名的飞鸟,浑身沾满了/黎明前的露水,又像一枚/植物的小小果实,等待着/被阳光袭击和灌浆……
——《白昼中的风页》
晓雪被阳光所瞄准,很快化为一汪清湛的溪水。
B.梅,冷在其中
晓雪是一个执著的人,一个有感而发的人,一个不找到恰切词句表达敏锐、细腻、丰富而繁杂心绪就决不善罢甘休的人。她在词语里磨砺自己,在情思中挑战自我,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危险的“舍我其谁”的境地。
独自香着,已经很久了//淡黄,自在安宁/随意绽开骨缝间微弱的火焰//零度,难以抑制内在激情/寒夜,头顶星星点点碎去/
——《梅,冷在其中》
晓雪的诗关注的是爱,是生与死这些永恒的主题。深沉,凝练,表达得让人死去活来。很明显,晓雪是一个专注之人,一个爱情至上者,甚至是一个可以为诗、为爱抛掉生命都在所不惜的人。
你 那个在我深深睡眼深处的你/感触着我之外的阳光和水/感触着我没说出来的每一个/小小的心意//一生不曾见面/却又血肉相连
——《另一个我》
晓雪的诗,同时又兼具一定理性特色,有种形而上的感觉,有时甚至有种宗教思考或华莱士·史蒂文斯智性写作的意味。对于她来说,语言绝不仅仅是从一个女孩子的感性出发,而是以其知觉的锐利锋芒直接切入表象,进入事物本质。
三 进入澄明之境
在晓雪的诗里浸润时间久了,你会产生一种澄明、通透感。类似被一只巨大的透明的玻璃罩子罩住,有一只纤纤细手擦燃一根火柴——把灯点着,小小一点灯火瞬间把整座屋子照亮了,甚至渗透了每一处细部,不留阴影。你不知道把灯捻拨亮的那只手在什么地方隐身,更不知道把文字浸得湿漉漉的那些极易挥发的灯油在什么地方藏匿。反正灯芯是被编织过的,灯罩是被擦了又擦的,她从文字或诗歌内部所散射出来的光芒,足以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覆盖。表露在外的那些文字,晓雪所写出的那些词汇,无一不是被充了电或开过光的。要么翻飞空中——成为一只只照亮夜晚的萤火虫;要么是一只只围绕在灯光周围的细小蚊子,你能看清它细小的脚趾和在稿笺上留下的清晰爪印。
晓雪,她所写出的文字,仿佛从内心深处慢慢渗透出来的光芒或气息,散发着一个女性独特的魅力。
A.梦中,湖畔……
高远处,有鸿雁列阵而过/它们用力把自己摆成眺望的姿势/飞翔里,纤尘不染//山峦,隐去苍茫的忧郁/青海湖,在阔绰的阳光里异常安静
——《梦幻中,湖畔》
这是怎样一幅高远、安静的图景啊!心,在尘世浮沉得太久了,就一定要到高原去,到清湛的青海湖边,到一眼望不到边的蓝天白云下——喝一口琼浆,灌一肚子潮润的空气,把自己从内到外洗涤一番,清静清静心灵……甚至于,重新换一副皮囊,打量一下这个仿佛刚刚诞生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件十分惬意和幸福的事情吗?
B.真实四季
读晓雪的诗,不知不觉就受到她视角影响,被她的情绪所感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首先,她的诗给人一种澄明感,我不由得想起被称作“饮日诗人”的希腊诗人埃利蒂斯。他有两首诗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是《疯狂的石榴树》,一是《夏天的躯体》。前者光明,充满活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明亮昂扬的气氛;后者通透,奇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快感。晓雪的诗,似乎也有这两大特点。其次,晓雪的诗,真挚真诚,用语奇崛,时不时地迸发一些出人意料的好句子,撞击你的心扉。再就是,她的文字表达视野开阔,四季分明,总能在自然景观中,融合进自己的人生体悟和独特发现,充满深邃的人生哲理。我甚至大胆猜测,晓雪的诗不是一句句写出来的,而是一字一字从心里吟出来的。
蓝,始终是时光倒流的眼神/注视着尘埃散落的现实//视线里的奢华是天空摊开的澄明/此刻,你是我一转眼就看到的岸
——《一天,真实的四季》
C.燃烧的蓝
那些虫草的滋味/注定在泥土之上,在自然风景的/误解中,或浓,或淡,或散//西部,注定是形与神的厮守/偶尔有风,有雨,有雪,有冰/自然对岁月的倾诉让所有的美/在浮云中遭受遗弃。所有颜色/都将死去。唯有蓝色在燃烧
——《西部的主题》
埃利蒂斯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中说:“请诸位允许我为光明和清澈发言……”这位徜徉在爱琴海边的饮日诗人,对光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把澄明之境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要保持清澈,是为了看清楚这世世代代一脉相传使我们得以立身于世的连环链条。”同样,每一次读晓雪的诗,我都有一种把自己彻底放开、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感受,读着读着就好像我们被分解了,成为光明的化身。一如埃利蒂斯《夏天的躯体》诗中描述的:“大地的毛孔慢慢张开了……”
晓雪,竭力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抵达澄明之境,让自己的诗歌成为清澈和光明的代言者。正像埃利蒂斯在《初升的太阳》中所言:“饮着科林斯的太阳……/这时我眼中的世界被重新创造了/又变得那么美好,按照内心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