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存储引领数据存储新风潮
2015-11-13
前不久,EMC宣布被并购,有人说这是磁盘阵列存储时代的终结,未来就是新超融合存储的时代,超融合将成为存储世界的第三极,成为存储发展的新高度。
存储扁平化
“超融合不是简单的软件定义存储,超融合等多是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范畴;超融合不是用来简单地替代传统存储阵列,更多是用来对用户的数据中心进行改造与升级,来帮助客户拥有更灵活及更有效率的数据中心。”这就是Maxta进入中国,首先希望传递的信息。应该说,这对我们了解认识超融合存储非常重要。
Maxta公司表示,传统数据中心是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三层架构,但在超融合时代,数据中心将实现扁平化,用软件定义的方式,使用标准X86服务器实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扁平化。所谓超融合,从形式上对数据中心进行了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对存储进行重新定义。在超融合的世界里,不再有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区分。总之,超融合和软件定义存储是有些许区别的,不是同一个概念。
所谓软件定义存储,Maxta认为其产品的交付形态依然是对存储、对存储卷进行管理,因此它只是在传统数据中心中,对传统磁盘阵列进行部分改造,这不是超融合存储。因此从本质上,软件定义存储没有改变数据中心三层架构或者没有改变用户对于针对存储进行管理的习惯,而恰恰是传统上针对存储的管理使得客户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IT设备管理及系统管理,且无法抽出更多时间精力对应用及业务进行管理与支持。
除了软件定义存储之外,还有另一个概念称为Server SAN,Maxta认为,它恰恰是超融合存储另外一种表述。
不能够替代传统存储
目前Maxta公司主要有两个产品: MxSP和MaxDeploy。其中,MxSP是一个纯软件的解决方案,就是一种以纯软件形式交付的超融合的解决方案。与之相比,其他超融合厂商更多是软硬一体化的方案。Maxta也完全支持软硬件一体化的方案,也就是MaxDeploy。
明确了概念。接下来,需要了解的就是超融合的应用。
对此,Maxta的观点认为,超融合现阶段还难以替代全部的传统磁盘阵列。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客户需求是多样化的,其应用也是分为不同级别的,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如今依然需要庞大的传统磁盘阵列,以实现高性能、高密度的数据访问。总之,高端存储一定会在市场上继续存在。
但与此同时,在更多的用户场景中,超融合存储已经可以从技术上替代传统磁盘阵列了,与传统方式相比,适合超融合存储的场景下,用户会更多关注成本、效率;会更加关注运维管理方式;会更加快速实现存储灵活扩充所带来的好处。
按照Maxta的判断:制造业企业、运营商、一些金融类客户、很多政府机构、教育、医疗类客户会关注超融合存储多一些,会更加倾向利用超融合存储所带来的横向及纵向扩展能力。与之相比,一些大型企业的核心应用系统,仍然倾向继续采用传统磁盘阵列等高端存储的架构。Maxta指出,超融合系统短时间内不会触碰这部分业务。
基础架构不是具体应用
尽管从市场推广策略上,很多超融合厂家将超融合系统对准VDI等具体应用,但Maxta想强调的是:超融合是一个基础架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应用。
从基础架构角度出发,传统数据中心运行的各种应用都适合迁移到超融合的架构,其中,也应该包括一些数据库等应用。可以说,只要虚拟化环境中可以使用的应用,都适用于超融合的环境。换句话说,适用超融合的场景一定会使用到虚拟化技术,应该说虚拟化是一个前提。没有虚拟化,就没有超融合。
超融合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帮助用户简化服务器虚拟化所带来的数据中心管理上的复杂性。超融合带来了应用上的便利性,用户不需要了解数据是存储在哪一个卷,哪一个LUN,或者哪一个物理磁盘上。这些管理的问题交给软件来完成,超融合的技术会帮助客户确保数据一致性及可用性。
Maxta指出,在虚拟机的方式下,很容易实现删除和添加,资源自动管理,管理成本和效率大幅度提升。Maxta公司的目标就是致力于减少数据中心和云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产品包括MaxDeploy超融合系统和MxSP软件定义存储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减少IT的成本,同时帮助他们提供用户更好的灵活性。
在企业级存储中,Maxta存储平台能够与任何虚拟化管理程序一起运作。从用户界面到数据管理,它能够与各种级别的服务器虚拟化进行完全的融合,同时,它也支持虚拟数据中心的所有部署,包括:私有、公共和混合云。与传统外部存储阵列相比,Maxta能带来更加出色的简单性、经济型和可用性。
与竞争对手相比,Maxta能够支持KVM,opemstack和VMware等不同的虚拟化平台,拥有独立软件开放商更加广泛的平台兼容性,在适用性上也就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